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1)

作者:izumi/Anitama 封面来源:《KURAU 幻之记忆》

连载于Akiba-Souken的“动画、游戏中人访谈系列”通过对现今仍旧活跃在动画、游戏领域第一线的创作人员进行采访,倾听人物对行业的见解以及各自的工作作风。其中的第六集的采访对象是动画监督/JAniCA代表理事入江泰浩。作为动画人,入江直接参与过《天空之艾斯嘉科尼》(又名:《圣天空战记》)、《机动战士高达 第08MS小队》《机动武斗传G高达》《Cowboy Bebop》《轰天高校生》《SOUL EATER》(又名:《噬魂师》)等诸多名作的制作。此外,入江独立执导的作品有:《校园外星人》《KURAU》(又名:《库拉乌幻之记忆》)、《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法外制裁者》《灼热的乒乓球娘》等。

原文链接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2)

开门见山,提到了对入江产生影响的作品。让入江第一次生出将来要从事动画工作念头的作品是初一时看的《风之谷》。尽管在此之前他已经看过《超电磁侠孔巴特拉V》(76~77年)、《超电磁侠波鲁吉斯V》(77~78年、长浜忠夫监督)等机器人动画,以及宫崎骏的《未来少年柯南》(78年),但那时还没想过以此为业。但当入江观看了宫崎骏执导的另一部作品《风之谷》后,发觉这两部作品中的角色奔跑起来是相同的姿势,而幕后的制作者也是同一个人。原来,在这世上居然能够通过作品体现自己特色的工作,那一刻,他对动画师的工作萌生了兴趣。

除受到年少时期所看动画的影响外,入江当年还看了不少电视剧。但相比那时热播的侦探剧《向太阳怒吼!》(《太陽にほえろ!》)他更喜欢《Gman75》(港译:《猛龙特警队》)的风格。同时还偏爱NHK综合台《DRAMA人间模样》和《银河电视小说》节目档播出的严肃正剧题材。其中《续 事件 海边家族》《续 续 事件 月之景色》《梦千代日记》以及由杉本哲太主演的《曼陀罗屋的良太》都是入江十分钟爱的作品。

其实在观看《风之谷》并立志成为动画师之前,入江曾一度很憧憬陶艺家的工作。因为看到电视上演的用拉胚机制作陶瓶、器皿的科教片,小学5~6年级时他还在离家近的陶艺培训班报了名。现在想来,这两者的表现形式看似相去甚远,但却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入江想在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中寻求变化的强烈冲动。

初中时期,尽管入江也很想尝试与动画制作相关的训练,但由于市面上买不到赛璐璐片,便只得从邻近的动画用品店里买来动画用纸进行练习。高二、高三时,入江得知制作《王立宇宙军 欧尼亚米斯之翼》(1987)的GAINAX主创成员全都是美院毕业的,于是乎他也到绘画班学习了一阵子素描、色彩准备报考美院。但一想到还要再花上整整4年的时光,入江就觉得急不可待,便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继《风之谷》后,宫崎骏在88年推出了《龙猫》,紧接着于89年开始了《魔女宅急便》的制作,这让当时一心想进吉卜力却无缘加入的入江同学感到焦急万分。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3)

虽然早在初中阶段入江已经确立日后要成为动画师的志向,但此后他却并未进入专门的技校学习,最主要原因是父母希望他能念完高中,因此,他选择高中毕业后进京找工作。也许因为一直住在山口县,最早入江对如何找寻动画师的工作毫无头绪,也走过些弯路。临近高中毕业时,他总算了解到可以通过报纸上的招工启事找活干,便给在《Animage》上刊登招人启示的中村PRODUCTION递送了求职信,随后赶赴东京参加面试。

抵达东京参加面试的前一天,入江跑去参观了吉卜力工作室。据他回忆,当时吉卜力还位于吉祥寺,一大清早他就赶到了那里,还央求制作人员给他看刚刚画完的美术背景以及仮涂(仮塗指未最终决定配色前的预上色)好的赛璐珞片。最终,入江过了面试并投入中村PRODUCTION的门下,成为了梦想中的职业动画人。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自己带去中村 PRODUCTION的画稿有够烂的,想必面试官看了在心里直皱眉头吧。

刚进到中村PRO时,入江跟大多数入行的新人一样,从动画做起。但他怎么也画不好像样的线条,且张数也不达标,完全算不上合格的战斗力。不久以后,他被公司提拔为第二原画,但刚开始做二原时,他根本不知该如何根据人设表上给出的数据作画,为此吃了不少苦头。而周围那些擅长画画的同事,很快由二原转为原画,可他却还成天在为“眼高手低”的绘画水平而烦恼。可另一方面,入江心头却生出了一股没由来的自信,认定自己将来一定是干大事的料,眼前遭遇的不过是暂时的不顺。有时他还觉得,如果能让自己从零画起肯定会画得更好。

入江说从那时候起便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像宫崎骏那样,做自己想做的动画。并且也亏得靠着这股子信念才得以撑过了那些最难熬的时光。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4)

入江至今清楚记得,在做动画·二原时,最早画的动画是《GO! レスラー軍団》(89年),他说那年头片尾的演职人员表里可不是每一个制作人员的名字都能显示出来的,通常由制作公司做好统计,挑几个主创人员的姓名登上去,总之他从不记得自己的大名有上过榜。而他最早画的二原是《魔神英雄传2》(90~91年)。其实在画《魔神英雄传2》二原之前,上头给过他机会画了1~2卡L/O,但他的画工实在太过差强人意,只得姑且从二原画起。

从《魔神英雄传2》时起,中村PRO就主要在给SUNRISE做代工。《魔2》之后又陆续接了《高智能方程式》(91年)和《太阳勇者》(91~92年)。这其间入江一直是做二原,到《太阳勇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离开了供职近2年半的中村PRO。

说起当时的生活状况,入江笑言,由于自己比较幸运,得到了父母的接济,因而并没过那种一周仅靠120日元维持开支的苦日子。尽管租住的是不带浴室的公寓,但好在那时的公共澡堂(銭湯)非常便宜,所以并未感到任何不便。

虽然《魔女宅急便》之后,只要是宫崎骏的作品入江都去影院看过,宫崎骏监督是他入行前就十分敬重的大前辈,并一直景仰至今,然而自从入行时起,入江便舍弃了昔日对吉卜力的无限神往,相比“与宫崎骏共事”,他更向往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入江眼中,《起风了》(2013年)的确是极为出色的作品,但直至今日他也未曾有过参与该片制作的念头。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5)

聊到对其工作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入江表示,相比现实中的相遇,倒是初中时候读的漫画人物所说的台词对他有着更大的启发。那是水岛新司老师的棒球漫画代表作《ドカベン》里一个名叫谷津吾朗的角色,周围人都爱管他叫“山田二世”,但每回他都予以否认,并一再强调自己是“谷津吾朗一世”。而刚才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入江回想起当年自己之所以会放弃与宫崎骏一起工作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脑中浮现出谷津吾朗的那句台词,从那一刻起他打定主意要成为“入江泰浩一世”,此后,这句话成为了他一切行动的指针。

而让“入江泰浩一世”真正明确想要做自己作品的契机,始于《天空之艾斯嘉科尼》(96年)这部作品。以往他所经手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漫改动的形式。《艾斯嘉科尼》头一回让他见识了原创动画的制作现场。在此之前,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95~96年)让入江看到了原创作品的曙光,从而坚定了创作原创作品的想法。

资料显示《艾斯嘉科尼》的第21话是入江作画监督的出道作品。但据他本人讲,那会儿自己完全是打肿脸充胖子,明明能力不足还硬喊着要上,到头来还是靠着画技出众的原画师都留稔幸的鼎力协助才做下来的。原来当时SUNRISE第2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让身处其间的入江觉得自己非得加倍努力才行,再加上轮班表排下来,作监的位置也真叫缺人,便顺势毛遂自荐了一下。哪知道这回和做原画、二原时一样,让他再一次领教了“眼高手低”的苦楚。所以入江坦言,如果今天各位看到21话里比较赞的镜头,那肯定出自都留或其他原画师之手,相反,如果发现哪个部分画得不咋样的话,那无疑就是他这个作监的“杰作”了。

此后的资料又显示,入江在《Cowboy Bebop》的剧场版《天国之扉》里初次担任分镜一职。但他又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算分镜。说起来这事还有前话,早在《Cowboy Bebop》TV版(98~99年)第20话《道化师的镇魂歌》的制作阶段(还未开始原创内容的策划),时任导演的渡边信一郎提出想专门做一集游乐场里的打戏的构想,便征集以游乐场为故事舞台的镜头创意,入江当时用圆珠笔和签名笔在A4纸上画了一组60多页的L/O,提了上去,之后他入选了该话的原画。或许是当时的提案得到了渡边监督的赏识,筹划剧场版时,他同样在受邀之列。那时剧本尚未出炉,入江便根据导演的提示,初步弄出了初步的原案。完成的影像虽然也能看到入江画的一些分镜,但他认为自己至多只是提供了初期阶段的粗略灵感,如果说导演的要求为100%的话,也就达成了2%左右,而片尾的字幕还是给了他冠上了“分镜协力”的头衔,让他很是感激。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6)

真正意义上从零画分镜的作品是《校园外星人》(《エイリアン9》01~02年)的第4话。并且在该剧里入江还挑战了人设和监督的工作。据他回忆,刚开始他的职务是人设和作监,做到第2话时变成了监督。第1话里他负责了一部分的分镜,2~3话时又出任分镜修正及作监。但从头开始担当演出任务还是第4话的时候。对于这样没做过演出就当上监督的经历,入江觉得应该算是剑走偏锋。

谈及第一回做监督的感想,入江说,在《校园外星人》这部作品里,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迄今为止从事作画、排律表、摄影指示、美术指导等一系列动画人基础工作的延伸。因为没有参与剧本讨论,所以他便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影像制作上。而像音响及后期录音该如何协调,或是影像跟声音不匹配之类的问题,都是留到配乐阶段,等音响监督岩浪美和找上门来,他才把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分析给岩浪听,万幸的是,岩浪将蓜岛邦明的作曲极为巧妙地穿插到作品里。对此入江总结,相比那种“主动传达自身理念”的做法,自己的执导风格更偏向于“等问题来了再给予解答”。

04年的《KURAU》是入江监督从企划阶段就参与的作品。入江说自己当初提交给BONES的企划书里写道,“这是一部讲述以未来为舞台背景的关于Kurau和Christmas双女主的动作剧”。那时入江的头脑中就已经酝酿好了大约6话的情节构架及剧本,并根据第1话的剧本画好了分镜,随企划书一并交上(尽管作品完成后在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不久之后,入江便得到了该片制作人南雅彦肯定的答复,正式开启了制作程序。

南雅彦曾经对企划案提出过诸如“是否属于女囚片”“SF部分的描写欠缺力度”等疑问。上面提到的“女囚”代指女主,随着情节的推进会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那一时期以“女性战斗”为主题的动画作品远不如今时今日这般主流,因而,受众很可能会质疑“为何不启用男性做主角,而用女性?”“为何不是男性角色与Christmas配对,而选择女性,并且还是战斗系题材?”。因此,在推《KURAU》这样的冷门选题时,必须在情节构思方面做更加周密的考量。基于此, 南雅彦做出了让以吉永亚矢为首的,拥有女性视角且擅长SF的团队担纲编剧。从片尾字幕上可以看到,是由入江和吉永共同完成最后23~24话的脚本。虽说系列构成及故事的大体框架是由入江事先制定的,但制作人还是不放心一下子把剧本全交给他来做。人选方面,南雅彦先推荐了吉永,之后又由吉永介绍玉井☆豪、鈴木やすゆき、吉田伸等人加入。最终,入江从主创成员提出的各类建议中,选取与其本人制作理念最为契合的要素,逐步向前推进。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7)

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站在制作人立场, 南雅彦感觉本剧买点相对偏弱,于是征询监督,可否导入战斗机器人等元素,但在入江的心目中,如果硬往本片里塞机器人,就好比是让《城市猎人》的冴羽獠去演驾驶机器人的戏码,万万使不得,据说被驳回时南雅彦脸色很尴尬。

关于作品的完整名称《KURAU Phantom Memory》的由来,入江解释说,他心里早就定下“KURAU”这个名字,只不过单纯用“KURAU”比较难以申请商标,结果大伙提了几个方案,其中入江提出的“Phantom Memory”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便定下了标题。

看过《KURAU》动画的人会发觉,片中的人物描写十分接近电视剧,这是因为入江觉得,运用动画语言完全可以逼真再现人物的表情,动作及内心情感冲突,而当时播出的多数动画作品中普遍存在角色情感过于夸张变形的倾向,所以,他选用了偏写实的演出。回过头来看,当年自己为了坚持做这样的TV动画,的确对现场提出了不少苛刻的要求。

当被问及由其执导的作品,作画、演出颇具“漂浮感”时,入江表示自己并未刻意追求这样的效果。监督说(现在梦不到了)自己很小的时候经常会做一种“头朝下身体倒立,在空中飞翔”的梦,或许是内心深处有对“特殊姿态空中飞行”的渴求,正好通过画面的动态显现出来。在《KURAU》里,的确有Kurau头部偏下倾斜着身体漂在空中的镜头。作为“浮游风格”的早起作品,比起此后的运动画面,在《KURAU》里更多是以静态画面的形式体现。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8)

2008~09年,由入江独自担任原画的《噬魂师》的OP在粉丝当中引起了热议。除此之外,他还给日本嘻哈乐歌手RINO LATINA II的《東京鉄コン筋クリートジャングル 弐零零弐式 REMIX》的PV动画(02年)画过原画,再有就是为日本流行乐组合ケイタク的《少しだけ…》(05年)画了只有线稿的原画。

但近些年入江已经很少参与第一线的原画绘制工作了。在2015年做《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第11话分镜、演出的时候,他根据作监修正的画稿做描线的原画工作时明显感到了吃力。按扫描数据描图倒还好,但在A4纸上精确描摹的作业对入江来说,已稍显力不从心。即便不是细枝末节的部分,例如,人物脸蛋的曲线,对画惯了的人不过是一挥而就的事情,但如果长期脱离一线,不免会变得手生,而这种熟手操作讲究的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此,对于已将事业重心转向监督的入江来说,原画工作已经越来越拿不起来了。

动漫解说江浩一(终坚自我不忘本心)(9)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11e34a6d837256f7?utm_source=tout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