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经常夸奖和鼓励孩子,就能够让他更加自信。

比如,很多家长经常这样夸奖孩子:

“你真聪明。”

“宝宝,你是最棒的!”

虽然这些是孩子爱听的,但对于培养孩子自信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

01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之前,我收到过一位家长的私信,说了这么一件事。

这位家长最近发现,自家孩子非常输不起。

这个不服输的小朋友名叫安安。前段时间,安安的学校举行了一场小型运动会,他报名了跑步的项目。

在比赛的前一天,安安非常忐忑,细心的妈妈前来关心他,问他有没有自信得第一名。安安拍了拍胸脯,对妈妈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拿第一名!”

可到了比赛那天,安安碰到了强劲的对手,虽然安安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跑步,最后还是得了第二名。

可安安非常不服,他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在比赛结束后,他大哭了一场。

在我了解了安安的情况后,发现家长在教育安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经常夸孩子是最棒的。

如何夸孩子让孩子主动做作业(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1)

这句夸奖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孩子经常听家长这么夸奖自己的话,就会产生一个心理误区:我是最棒的孩子,所以我必须是第一名。

时间久了,这种心理形成了认知,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服输,从而执着于追求完美。

有人会说,不服输的孩子会更积极向上。事实上,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过度追求第一的孩子,会输不起。

90年代斯坦福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C. Dweck,他在一项研究中表明:从小被夸奖“聪明”或者“最棒”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与他人竞争的意识。

一旦失败了,或者输给了其他人,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感,甚至会质疑自己的能力,然后变得更加自卑。

所以,这种夸奖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

02

那么什么叫做自信呢?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够做到最好。

其实自信的概念并非如此,因为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更何况是心智和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

自信并不是盲目地相信自己能够面面俱到、事事完美,而是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勇敢地去做事或承担责任。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减少“你是最棒的”这类夸奖,而是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

鼓励和夸奖,乍一听是很相似的两种行为,但是它们之间却天差地别。

如何夸孩子让孩子主动做作业(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2)

鼓励要比夸奖更具有力量。当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家长并不是第一时间夸奖孩子“你最棒”,而是鼓励孩子下次努力,那么孩子便会更有前进的动力。

“你最棒”“你好聪明”这些话会让孩子“无从下手”,相反,鼓励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内驱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当然了,夸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看怎么夸。

在这里,家长可以记住一个原则,夸奖要夸过程,而非结果。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只有获得第一名,才能被夸奖,而是努力去夺得第一的精神,才是值得被夸奖的。

举个例子,当孩子考了第一名,家长不要夸“你好聪明”“你最棒”,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所以就不要给孩子制造“我是天才”的假象。

在孩子学习或复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夸他“学习认真专注”或者是“能运用很多学习方法”......

这样具体化的鼓励,会正向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也就更有动力学习啦!

总结一下,想要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就要多鼓励他,要让他产生强大的内心能量,从而不害怕做任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