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你长时间感到心情不好时,心里是否会有一个这样的声音:“快点吧!你需要改变自己了,现在这样没有用!”

比如之前我考试失利,陷入了失望和迷茫,长时间的焦虑不安,让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差劲,改变不了什么。

于是我选择了出去旅行,到不同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便逐渐发现了生活的精彩,走出了焦虑情绪。

其实,自我批评就是这样,它可以激发我们改变不再对自己有利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带领我们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但我们有时也会陷入自我批评的痛苦中。

比如,有的人犯了错误,就会自我批评,责备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给自己施加压力。甚至当面对一些无法挽回的过错时,产生懊恼和悔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见,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批评这件事,客观对待它,有意识地觉察自我批评,清 除心中的内疚感,畅快自如地生活。

如何正确看待自我批评?在《内疚清理练习》这本书中提到,如果你想发现自己内心的批评,就必 须在情绪骤然低落或开始焦虑的时候特别警觉。

《内疚清理练习》是丹麦作者伊尔斯·桑德所著。伊尔斯·桑德是一名心理治 疗师,是丹麦心理治 疗学会会员,专注于心理咨询督导、讲师培训与心理咨询工作。

身为高敏 感族的一员,她更了解高敏 感族的心情与苦处,她的作品引起了全球高敏 感人群的共鸣,帮助无数人走出了心理困境。

自我批评是怎么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我批评)(1)

所有痛苦都蕴含着成长的潜力

假如我们感觉已经无力改变一件事,无法再为它做些什么,就会很想把这件事从脑海里抹去。然而这样做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蕞后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消ji和自己的情绪失去联结。

比如小周,她的母亲过世之前,曾跟她说如果生命的蕞后几天,小周能在身边陪她就很好。当医院打电话告诉她母亲快不行的时候,小周还在外地开研讨会,她打赌母亲会撑着等她见蕞后一面。

可是事与愿违,她母亲没有等到她回去,自此小周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深陷内疚的折磨。

即使很痛苦,我们还是要妥善处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写信给死者,说出我们来不及说出的话,也可以向他人诉说或是需求专 业人士的帮助。

当小周学着觉察这段经历,也就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她学着给母亲写信诉说,这种感觉让她觉得母亲还在,在某个地方看着她。

母亲生前一直担心她待人严苛的作风,但现在她已经变得不再那么严厉的批评他人了。

自我批评是怎么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我批评)(2)

与自己和解

我们会在批评中使用“应该”这个词,可能会把它向外发泄——“你应该……”或是向内压抑——“我应该……”。

如果你不曾与自己和解过,那你对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或许会和小时候父母对你说话的样子如出一辙。如果他们的态度充满爱,你就会用充满爱的方式跟自己说话;如果他们的态度带有批判意味,那你也会跟着批评自己。

如果你想发现自己内心的批评,就必 须在情绪骤然低落或者开始焦虑的时候特别警觉。想改变自身状态,就要意识到你正在攻击自己,要立即把这个状态调整过来,开始对自己传送友善的信息。

你可以问问自己在想什么?把怪罪自己的原因写下来。

自我批评是怎么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我批评)(3)

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当意识到有的批评只是我们的坏习惯,就要把这个习惯改成比较有建设性的方式。每天在笔记本里写下自己做的三件事或是值得称赞的三个想法,每天这么做,坚持3~4个月。

自我批评是怎么来的(如何正确看待自我批评)(4)

尾声

《内疚清理练习》提供了15种内疚清理方法,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情绪。如果你也是一个经常苛责自己的人,不妨看一看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