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孟君

“拜金女”的话题,总是大众文化中的热门话题,批判者有之,感叹者有之,其中不乏“心想拜金而不得”的艳羡者。

其实,“拜金女”的意象,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易经”时代,就有这方面的言论。

易经蒙卦(如图)“六三”爻辞说“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周易文化之爱情(说说易经一个关于)(1)

易经六十四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单卦各三个爻构成,这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

易经符号阳爻“⚊”统称作“九”;阴爻“⚋”统称作“六”。蒙卦由下上数第三爻序位是“三”,又是阴爻,就称作“六三”。

蒙卦“六三”爻辞含义是,不可迎娶这样的女人:她乐见多金之夫(刚阳之夫),不能保有自身。没有什么益处。

其中,“取”,即迎娶之义;“躬”,自身之义。“攸”,“所”的意思。“金夫”,可以理解为“多金之夫”,也可理解为“刚阳之夫”。

“六三”爻辞所言的事例是,一个女人,爱见有钱(有势)的男人,她常常摇摆不定,不能正固自身。这样的女人不可迎娶,否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宋代大儒程颐解读此爻说:“三以阴柔处蒙暗,不中不正,女之妄动者也。正应在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蒙所归,得时之盛,故舍其正应而从之,是女之见金夫也。女之从人,当由正礼,乃见人之多金,说而从之,不能保有其身者也。无所往而利矣。”(宋程颐《周易程氏传》)

程颐认为,“六三”之爻,阴柔而处于蒙暗之中,位置不中不正。犹如女子不能坚守、妄自行动。“六三”与上面的“上九”爻形成正应,但由于太远而不能跟从。临近的“九二”为许多蒙昧者所归依,其时势头正盛,可谓是“金夫”。所以,“六三”舍弃正应的“上九”,转而依从“九二”。可见此女乐见多金之男人。女子依从别人,本应依据正当之礼,而此女见有多金者,即兴高采烈的随从他,结果自然是不能保有自身。

这里所言的此类女人,现在称之为“拜金女”,还有形象地称之为“宝马女”。这类“拜金女”,其特点就是本应坚守正理,却总是摇摆不定、朝秦暮楚,乐见有钱(有势)的男人(金夫),在逐利中迷失自我。

正如程颐弟子宋儒杨时所言:“妇人以顺为正,行不顺,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见清纳兰性德《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妇人行为以顺理为正道,行为不能顺理,就会遭致父母、国人的轻视。对于这样的“拜金女”,爻辞给的建议是:不可迎娶!

其实,爻辞中“拜金女”,只是易经众多意象中的又一个意象而已,借此意象,喻指启蒙之中的一些问题。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曾说:“蒙之六三,为教者设戒也。教者,必择质美者,然后可受。如三之阴柔偏暗,正应在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阴所归,舍其正应而从之,是女之见利而动,弃其正匹,见人之多金从之,而不顾其身者也。女而如此,岂可复取;人而如此,岂可复教,故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岂非所以戒教者乎?”(见清纳兰性德《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吕祖谦认为,蒙卦的“六三”爻辞内涵,是为警戒启蒙者和教育者而言的,意在警示启蒙者、教育者,选择教育对象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品质美好的人。像“六三”这样的女人,阴柔偏暗,舍弃其正应匹配的人,见利而动,去追随有钱的男人,失守其身。如此女人,岂能迎娶;蒙昧者若是如此,又岂能教育,说到底是其行为不顺正理。所以,对于启蒙者和教育者来说,要以此为戒!

可见,“六三”爻辞中的“拜金女”意象,其实寓意着如何对待那些并不质美的蒙昧者。

南宋理宗时的易经学者赵汝楳就说:“人致蒙者多端,故亨蒙非一术。有不被教育而蒙者,……有不能问学而蒙者,……有性质未开而蒙者,……如三则自我致蒙,圣人戒之曰:‘勿用取女’。或发之,或击之,教亦多术,勿取非绝之,不屑之教也。”(清李光地《周易折中》)

在赵汝楳看来,导致人蒙昧的原因有多种,所以启蒙的方法也非一种。有因为不被教育的,有不能问学的,有本性未开者,等等。对于不同蒙昧者,可以采用启发、激励等等不同方法。而有些蒙昧者是属于自我执迷不悟的,对于此类蒙者,圣人告诫道:不要接纳她(“勿用取女”)!

也就是说,不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