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出燃烧着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或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李汝珍《镜花缘》九十五回:“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釜底抽薪”茅盾《鼓吹集》:“党中央……一再号召文艺工作者到下层去投入火热的斗争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以便釜底抽薪地消灭公式化概念化所以产生的根源”从以上范例可以看出,只有为了“止沸”(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抽薪”,才能说“釜底抽薪”不能只看到“抽薪”二字,把抽人、抽钱之类给人制造或增加困难的行为,一律说成“釜底抽薪”例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语文成语修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成语修改(哪些成语体育记者容易误用)

语文成语修改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出燃烧着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或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李汝珍《镜花缘》九十五回:“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釜底抽薪。”茅盾《鼓吹集》:“党中央……一再号召文艺工作者到下层去投入火热的斗争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以便釜底抽薪地消灭公式化概念化所以产生的根源。”从以上范例可以看出,只有为了“止沸”(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抽薪”,才能说“釜底抽薪”。不能只看到“抽薪”二字,把抽人、抽钱之类给人制造或增加困难的行为,一律说成“釜底抽薪”。例如:

1.为了备战九月份开始的亚运会,中国足协最近公布了新一期的国奥名单,绿城队共有……5人入选。5人被抽调,对于要保级的绿城队来说几乎是釜底抽薪。(《钱江晚报》,2014年8月30日)

2.众所周知,郑智和张琳芃是国足中轴线上的队员,对球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两人不能出战,那对国足来说就等于是釜底抽薪。(《钱江晚报》,2015年1月21日)

3.足球是一项非常烧钱的运动……一旦投资方釜底抽薪,无人接手的职业队也将面临就地解散的尴尬。(《每日经济新闻》,2015年5月13日)

例1说的是抽人,例2说的是减员,例3说的是抽钱,均属误用。前两例的“釜底抽薪”可以改用“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五十一回:“一连断餐两日,并未遇着一船。正在惊慌,偏又转了迎面大风,真是雪上加霜。”

人老珠黄

“人老珠黄”意思是人老了,就像珍珠年久变黄一样不值钱了,指妇女年老色衰被人嫌弃。语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例如王火《战争和人》(三)卷七:“我本来会说书,已经出了点名,但大了八岁年纪,荒疏了八年,搭班子人老珠黄也没人要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二部三十二:“再下海当舞女吗?人老珠黄不值钱,她年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珠”是女人的珍贵装饰品,古人常用来比喻女人,也常用作女人的名字。但是珍珠在身上戴久了受人体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浸渍容易变黄,长期放置在柜子里也会变黄。珍珠一黄就不值钱了,所以用“人老珠黄”形容女子人到中年,青春不再,遭人嫌弃,不能用来形容男子。例如:

1.春天是个好季节,不过《春天里》的歌一流行,弄得人多多少少有些伤感,体育界同样如此,球员人老珠黄不值钱了,老无所依了,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武汉晚报》,2014年3月6日)

2.34岁的加索尔在NBA赛场上曾被质疑“人老珠黄”,可在男篮世界杯上……(他)连续三场成为西班牙队第一得分手。(《青岛晚报》,2014年9月8日)

3.2011~2012赛季布朗成为洛杉矶湖人队主帅,但此时的湖人已是人老珠黄、实力大降,于是很快湖人就让布朗成为球队成绩下滑的替罪羊而将他炒掉。(《羊城晚报》,2014年5月14日)

例1所说的“球员”包括男女两性,例2的加索尔是男运动员。例3的湖人队是男子篮球队,显然都不能使用“人老珠黄”。

醍醐灌顶

佛教仪式,弟子入门须经本师用醍醐(从牛乳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纯酥油)或净水浇灌头顶,方得佛果。后用“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大彻大悟。例如清·曹雪芹《红楼梦》六十三回:“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王小鹰《丹青引》二十六:“我读过郝先生的许多文章,每每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能只看到“灌顶”二字,置“醍醐”于不顾,把这条成语等同于“浇头”。例如:

1.沙排大满贯北京赛中国惨败,冷水醍醐灌顶(搜狐网,2011年6月10日)

2.当灰熊进入到季后赛的大门后,他们却会发现,自己太需要一盆热水来醍醐灌顶。(《东莞时报》,2013年4月22日)

例1是搜狐网为中国沙滩女排运动员用冷水浇头的照片所加的标题,取意是遭到沉重打击。例2是说灰熊队急需用热水浇头,以便使自己振奋起来。两例都是把“醍醐灌顶”等同于“灌顶”,并在前面加上“冷水”“热水”之类的液体,表示用这些东西浇头。如此使用纯属断章取义,任意曲解。

更有甚者,有人不仅只看到“灌顶”二字,而且连“灌顶”也没有弄懂,竟然把“灌顶”曲解为篮球的“灌篮”或排球的“扣球”,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3.NBA官方为我们选出了赛季10大扣篮。在众多震撼人心的暴扣中,相信你会记得……“闪电侠”韦德的醍醐灌顶。(新浪网,2011年4月16日)

4.奥运会男排落选赛中国vs日本,醍醐灌顶重扣。(新浪网,2004年5月23日)

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前面人的脖梗子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能够赶得上或比得上。例如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唐人排律……至杜公广大神通,岑、高诸人无敢望其项背。”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真是天趣盎然,决非现在的‘站在云端里呐喊’者们所能望其项背。”范长江《塞上行·百灵庙战后行》:“论庙的外观气势,拉卜楞寺可以勉强与之伯仲,而塔尔寺则不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通常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有些体育记者把它用于肯定句,却要表示赶不上,显然是错误的。例如:

1.至少在辽宁队,赵继伟还只能在郭艾伦后面望其项背。(《潮洲日报》,2015年6月30日)

2.过去几十年里,纽约是美国,也是这个世界的篮球中心,其他地区只能望其项背。(《云南信息报》,2014年10月25日)

3.C罗的场均进球惊人,梅西、卡瓦尼、法尔考……都只能望其项背。(《半岛晨报》,2013年11月15日)

以上诸例“望其项背”都用于肯定句,却表示根本赶不上,同成语的意思恰恰相反。所以误用,显然是认为既然只能望见前人的项背,想必是远远落在人家后面赶不上了。殊不知这条成语是说,已经看得见前人的项背了,就说明距离并不远,完全可以赶得上。只有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全句的意思才是不能赶上。诸例中的“望其项背”都应该改为“望尘莫及”。“望尘莫及”意思是望着前面人、马奔跑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例如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五十五章:“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这条成语用于前诸例句正好合适。

一触即发

“一触即发”意思是箭在弦上,稍一触动就会发射出去(发:发射),比喻事态十分紧张,只要一触动就会发生严重的事情。例如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当今年春夏波兰问题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不管张伯伦、达拉第如何没有诚意,苏联还是同英、法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谈判,企图……制止大战的爆发。”夏衍《〈新华日报〉及其他》:“与此同时,胡宗南还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全面的内战危机一触即发。”

这条成语比喻的是事态十分紧张,只要“一触”就会发生严重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预告事情一定会发生或马上就会发生。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早一点发生,也可能晚一点发生,关键就在是否“一触”了。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已经确定,不管“触”不“触”,怎样“触”,届时都必然要发生,说“指日可待”“为期不远”“即将发生”都可以,唯独不能说“一触即发”。

1.女排联赛津沪之战一触即发。(《渤海早报》,2015年1月3日)

2.亚洲杯一触即发,国足昨日抵达小组赛前两场的比赛地布里斯班,为亚洲杯进行最后冲刺。(《新京报》,2015年1月7日)

3.今晚,江苏篮坛的两支职业球队将在中天钢铁体育馆进行正面对垒,“江苏德比”一触即发!(《扬子晚报》,2014年11月26日)

体育比赛的日期是早就确定了的,无须待触而发。只要没有特殊原因肯定要按期举行,就不能说“一触即发”。

正中下怀

“正中下怀”意思是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中zhònɡ:符合;怀:本指胸部或胸前,引申指心意)。语见明·施耐庵《水浒传》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例如朱自清《子恺漫画代序》:“知道你的漫画将出版,正中下怀,满心欢喜。”周瘦鹃《迎春时节在羊城》:“我原是被花市像吸铁石一般吸引来的,如今有了这识途老马,正中下怀,于是忙不迭地跟着就走。”

理解和使用这条成语,关键在“下”字。“下”是谦辞,指自己,“下怀”就是自己的心意。因此这条成语只用于第一人称,即说话人表示别人的说法、做法或某种客观情况正符合自己的心意。体育记者常常用“正中下怀”形容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把对方射来的球抱在怀里,显然是对这条成语的曲解和误用。例如:

1.法国队有过多次射门的机会。可是,不是射偏了就是射高了,而那不偏不倚的球又总是被……守门员牢牢地抱在怀中,可谓正中下怀!(人民网,2002年6月5日)

2.罗本创造了点球机会,射门却正中下怀。(《体坛周报》,2012年4月14 日)

3.第34分钟特维斯禁区左侧怒射正中对方门将下怀。(人民网,2012年4月23日)

例1是作者给“正中下怀”下的定义:“守门员(把对方射过来的球)牢牢地抱在怀中”。例2就是这一定义的具体应用。而例3的“正中对方门将下怀”,则是把“下怀”的主人镶嵌在“正中……下怀”这一固定格式的典型用例。“正中下怀”是成语,成语就有固定的形式,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者只能严格遵守,绝不能任意曲解、滥用和擅自改变其形式。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