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成书于汉代的儒家经典书籍《礼记》中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是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德行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喜欢亲手植树,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种花的古诗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种花的古诗句(古诗古韵话植树)

种花的古诗句

植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成书于汉代的儒家经典书籍《礼记》中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是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德行。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喜欢亲手植树,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一生喜欢种柳。辞官归隐后,他不但亲自在田间河畔栽植柳树,还特意在堂前种了五棵柳树,且以此取“五柳先生”为号,并以柳为友,写下了众多追求隐逸自由生活的田园诗篇。其《归园田居》中便有这样的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述了树木环绕的居住环境,也道出了对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的强烈感情。此外,他还写下了“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诗句,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天成的文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对树木的描绘中尽情展现。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酷爱植树。在任忠州刺史时,他看见城周围的山上满目荒芜,便换上庶民衣装,来到百姓中,劝说他们绿化山坡。他亲自和百姓一起植树栽花,还写下了“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的诗句,勾画了一幅植树造林、美化荒山的画卷。调任杭州刺史后,白居易又率领民众在西湖里筑起一道被后人称为“白堤”的长堤,并在上面栽种了许多柳树。任苏州刺史期间,他在住所周围亲手种下许多桧树,人称“白公桧”。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甫,也是走到哪里就把树种到哪里。“安史之乱”后,杜甫来到四川成都建起了草堂。为了美化居住环境,他曾四处寻找树苗,并以《诣徐卿觅果栽》为题赋诗,对找寻苗木的情景作了翔实记述:“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在求得苗木后,杜甫又亲自栽种,细心养护,乐在其中。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仅姓柳,而且爱柳,朝廷又偏偏命他为柳州刺史。到任后,柳宗元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积种植柳树。几年后离任时,柳州已到处郁郁葱葱。他观赏着眼前景色,回忆起多年的植树经历,有感而发地写下《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诗中回忆种柳情景,表现了作者为民造福的情怀。

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少年时就喜欢种植花木,曾经广种松树,后来写下《戏作种松》一诗:“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全诗不仅记录了种树的经历,还描述了松树的成长,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此外,他还将自己的种树经验写成《栽松法》进行推广,详细讲述了采种、育苗、栽植、养护的方法与技巧。在担任杭州知州期间,他亲自带领百姓疏浚西湖、筑堤,种植芙蓉、杨柳等,给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景。而在其谪居黄州期间,曾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房子周围种满了他喜欢的各种树木,还留下了《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中有“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的佳句,对树木的热爱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