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否客家人(孙中山是紫金客家人后裔)(1)

典籍资料

  1.《国父家世源流考》

  1936年,著名史学家、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看过美国学者林百克写的《孙中山传记》,传记中谈到,孙中山生前曾对他说过:“家庙在东江公馆村,移居翠亨村只有数代而已。”这个公馆村在哪里?罗教授在省内找到一些叫公馆村的,但既不是在东江,又不是姓孙的,故一一排除了。一天,罗教授的朋友温济琴到访,罗教授问温济琴,你们紫金有没有个公馆村和姓孙的,温济琴说,有,就在我家乡。这使罗教授喜出望外。原来这个公馆村就是今天的孙屋排。因在明末,孙中山的十一世纪祖孙鼎标在此办武馆,练兵反清复明,故名公馆。于是,温济琴陪同罗教授来到紫金中坝,向族人作深入调查,寻找并查看墓碑,查阅《孙氏族谱》,并参考增城赖际熙《崇正同人系谱》等有关资料,经过数年的努力,于1942年编辑出版《国父家世源流考》。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当时,蒋介石、吴铁城、陈立夫、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都给该书题字或撰写序文,并确认罗教授在书中所提出的孙中山祖居地。《国父家世源流考》出版,得到当时孙中山家人、亲属及国民党元老的认同。1942年,孙科倡议在紫金中坝建立“孙中山纪念馆”,并赠送有关文物资料。1943年孙科倡议创办“中山中学”,并为该校写校名和校训。1944年,孙科在重庆接见协助罗教授调查资料的温济琴,他用客家话说,同乡人,随便谈,莫客气。临别握着温济琴的手说有机会要到老家行行。孙中山孙女孙穗芳曾多次到紫金中坝寻根问祖,并拟在河源孙中山祖籍安奉四座孙中山铜像。

  《国父家世源流考》记述:“国父之家世源流,唐以前俱住河南陈留,为中原世族,自唐僖宗时黄巢变乱,其远祖俐公,因奉令领兵平乱之故,迁居江西宁都,历五代至宋,子孙渐多,散布赣闽等地。明永乐年间,孙友松、孙友义兄弟由福建河田迁粤永安上约(即今紫金中坝)开居。十二世祖孙连昌于清康熙年间由紫金迁居增城,后再迁香山(今中山)涌口门村。越二传,殿朝公再迁翠亨村,又过五代至十八世孙德明即孙中山。”文章明确记述,十二世祖连昌公于清康熙年间由紫金迁居增城,再由增城迁居中山。即其先祖宗脉是:江西宁都─福建河田─广东紫金─增城─中山。

  《国父家世源流考》共记述十二个问题,现就有关问题内容原文摘录如下:

  四、国父上世源出于广东紫金忠坝公馆背之证据

  ┈┈十二世祖讳连昌公,移居增城(原误笔作曾城)

  八、国父上世在紫金县代之世次名讳与行实

  ┈┈二子连昌,初移增城,后徙于中山县涌口门村,是为国父十二世祖,亦即国父中山县始基祖。自友松公至连昌,累代皆以耕读为业。

  九、国父上世迁居中山县后之世次名讳与行实

  ┈┈国父十二世祖讳连昌公,始自紫金忠坝,移居增城,继于康熙中叶,再迁中山县涌口门村。

  十二、结论

  国父之家世源流,自其入粤始祖友松公于明永乐年间自闽迁粤紫金县后,至国父适传十八代,世以耕读为业,各代之名讳世次,皆甚明确。自友松公至十一世祖鼎标公,俱住紫金忠坝,以鼎标公一支,尝开居于忠坝公馆背,故国父常称其家庙在东江上公馆村。自其十二世祖连昌公于清康熙年间由紫金迁居增城,未几复迁中山县涌口门村,越二传,至十四祖殿朝公,又自涌口门村迁居翠亨,至国父本身,适传五代,故国父尝谓其几代近祖皆住翠亨。

  2.《我的祖父孙中山》

  孙中山孙女孙穗芳编辑出版的《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书中关于祖籍章“寻根溯源”记述┈┈从友松公十一代,适时明清之际,随钟丁先起义抗清,以英勇善战,为钟氏器重,尝于一日升官三级。时人乃称公馆为连升馆,颂其功也。此后,鼎标公以兵败北,孙氏族人为避免战祸,多流徙离散。其次子连昌公,迁居增城,康熙中叶,再迁居香山县涌口门村,越二传,自连昌公之孙孙殿朝起,始由涌口门村迁入翠亨村,成为孙家人入翠亨村的开基祖。殿朝生恒辉,辉生敬贤,贤生达成,而孙达成就是国父孙中山的父亲,由此可知,孙恒辉、孙敬贤、孙达成、孙中山、孙科都诞生在翠亨村。(本文选择录于《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

  3.《孙氏族谱》

  光绪年间编写的紫金中坝孙屋排村《孙氏族谱》载,讳

  十一世鼎标公葬在于水口今不知何穴

  妣叶氏葬于径口今未知何穴生三子

  长曰连桥公未传

  次曰连昌公移居增城后移香山县开基

  三曰连盛公往外未传

  4.《孙中山家族世系表》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编辑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记载:“明永乐元年,友松公由福建河田迁广东紫金中坝孙屋排,为一世祖,十二世祖连昌公于康熙年间由紫金迁增城、再入香山涌口门村,十四世祖殿朝公于乾隆中叶由涌口门村迁翠亨村。中山为十八代传人”。

  附: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编制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

  入粤始祖入香山始祖名 考讳 妣子女人数及其名讳

  一 友松

  (入粤始祖)骆氏明永乐元年(1403)由福建河田迁广东紫金中坝孙屋排。生四子:敬忠、惠忠、劝忠、荣忠,传至孙中山为十八代。居紫金中坝上排祠堂(即今孙屋排)

  二 敬忠 生二子:永久、永良

  三 永良吴氏生一子:怀文

  四 怀文汤氏生一子:凤宗

  五 凤宗叶氏生一子:明昌

  六 明昌宋氏生一子:仕伯

  七 仕伯 生二子:耀宗、绍宗

  八 绍宗古氏、何氏生一子:万和

  九 万和林氏生一子:宗荣

  十 宗荣叶氏生三子:鼎茂、鼎标、鼎山

  十一 鼎标叶氏生三子:连盛、连昌、连桥

  十二一连昌(入香山肇祖)陈氏康熙中叶,由紫金迁增城再入香山涌口门村,昌生康熙八年,卒雍正六年,享年六十岁,生一子:迥千

  十三二迥千谭氏生一子:殿朝

  十四三殿朝(翠亨开基祖)林氏乾隆中叶由涌口门村迁翠亨。生一子:恒辉

  十五四恒辉程氏生一子:敬贤

  十六五敬贤黄氏生三子:达成、学成、观成

  十七六达成杨氏生三子:德彰、德祐 、德明(中山)

  十八七中山卢氏、陈氏、宋氏生一子:科

  十九八科陈氏、严氏、蓝氏生二子、治平、治强;四女:穗芳、穗英等

  二十九治平

  治强张氏

  林氏生一子:国雄

  生二子:国欣、国元

  二十一十国雄 三女一子:女美玲、美兰、美连,子伟仁

  二十二十一美玲、美兰、美连、伟仁 孙中山玄孙辈现居美国

  文献资料

  《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

  孙穗芳主编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第377页后面彩页附“国父孙中山先生祖籍渊源”载:“孙氏开姓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子占公,居于中原,传后住在山东、河南等地。唐末黄巢起义震撼京师,孙中山远祖孙俐被封为百将,举师南片,告捷后官封东平侯,定居江西宁都县,历居七代。八世传地三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又居四代。五代传至孙友松、孙友义兄弟于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由闽迁粤定居于紫金中坝公馆背村(即现孙排屋),历居十一代。十二代传至孙连昌,又于康熙中叶,再度迁居增城,不久迁至香山县,即中山县涌口门村。又二传至孙殿朝,即孙中山先生高祖,迁居翠亨村。”所以,中山是孙中山的故居,紫金是祖籍,江西、福建是先祖籍。

  报刊资料

  1.台湾《中央日报》

  1993年6月11日,台湾国中退休校长邓迅之在《中央日报》撰文,题目是《国父家世源流考》。文章说,近年因有些学者提出文公非出自紫金,而从东莞迁居中山,甚至连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陈列都改为东莞。造成不良影响,兹撰文考之。邓校长认为,近代研究国父家源流考作者颇多,但仍以著名史学罗香林教授所著《国父家世源流考》之考证较详实、可靠。孙科先生曾说:“国父家世源流考,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所撰述也,罗君深治史学,探究国父源流,且十年矣。所阐发,皆明确。”党民国元老陈立夫资政曾说:“罗君学有师承,精于勘朘,其贡献所在,厥为通排翠亨忠坝之谱。”他们都对罗香林的研究考证给以肯定。文章在第三个问题:“连昌公自紫金县迁居增城及中山县”记述┈┈自友松公至十一世祖鼎标公,俱住紫金中坝,以鼎标公一支,尝开基于中坝公馆背,故国父尝称其家庙在东江公馆村,自其十二世祖连昌公于清康熙年间由紫金县迁居增城县,未几复迁居香山涌口门村,越二传,至十四祖殿朝公,又自涌口门村迁居翠亨村,至国父本身,适传五代,故国父常称其几代近祖皆住翠亨。文章所述孙中山先祖迁徙路线情况,正符合国父孙中山生前所说:“家庙在东江公馆村,移居翠亨村只有数代而已”的说法。

  2.《广州日报》

  1993年8月6日,广州日报记者邓国庠,撰文广州日报“人物专访”栏目,题目是《访孙中山祖籍孙屋排》。记者驱车来到紫金,紫金县博物馆馆长告诉他,孙中山祖籍紫金,是史学家罗香林1942年考证出来的,几十年来,得到孙中山亲属的认同,也为国民党元老所公认。恰巧,在公路边的村庄,遇见当年协助罗香林调查的已83岁温济琴老人。温老带记者参观,由孙科倡议屈武题名的“紫金中坝孙中山纪念馆。”馆内展出紫金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物和照片,还有孙氏族谱、祖先牌位、祖坟碑文等文物。从展品介绍中得知,孙中山的入粤始祖叫孙友松,他从明代永乐中从福建迁到紫金中坝。到十一世祖孙鼎标,因反清复明失败逃亡,其子孙连昌逃到增城,随后又迁到香山涌口门村,到十四世祖孙殿朝,又再迁居翠亨村。从孙殿朝传至十八世孙德明即孙中山,已有五代,正好与孙中山生前说的:“移居翠亨村只有数代而已”相吻合。1983年5月2日,孙中山的儿媳陈淑美(孙科夫人)亲笔写下“国父是客家人,老家在紫金”的证词。

  3.《广州日报》

  1996年11月6日,广州日报“珠江三角洲新闻”栏目载,史海钓沉惊世发现——孙中山为孙武后裔

  本报讯 汇集成三十二万字的《孙氏宗谱世系源流》一书近日付印,其中一项重要成果是发现孙中山先生系我国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的70世裔孙。

  早在民国期间,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撰《国父家世源流考》,考证了“至明永乐间,有讳友松公者,再迁广东紫金,中为国父上世入粤始祖。”又十二传,孙连昌起兵反清,兵败流散,于康熙间自紫金迁居增城,旋再迁中山县涌口门村,又二传,孙殿朝自涌口门村迁居翠亨村,是为孙中山先生高祖,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政要孙科等的肯定。

  口碑资料

  据增城正果乌头石孙屋孙氏十八世传人孙记云(1926年生)回忆:“从小听我祖父孙珠材、叔公孙奉昌、孙谢通等讲过,据孙中山提议,拟在省城(广州)建一所孙氏祠堂。约于1924年在中山县召开筹备会,我村派孙奉昌、孙谢通前往开会。后因孙中山逝世,在省城建祖祠之事没有下文。”孙记云在回忆中还提到,建国前,增城孙氏与紫金孙氏和翠亨村孙氏之间时有来往,互相之间一直保持联系。近几年,紫金重修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安奉孙中山铜像等重大活动,都邀请增城孙屋人参加。增城孙氏原也有一本《孙氏族谱》,后因洪灾被冲走。他们世代相传,增城孙氏在清初由紫金迁来,后于康熙年间其中一支再迁香山。

  综上所述,孙中山先祖由紫金迁居增城孙屋,后再迁居香山,这是十分清楚的史实。增城孙屋与紫金和翠亨村孙氏同一宗脉,同为入粤始祖友松公之后裔。因此,增城是孙中山先祖的故居确信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