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1)

重庆山火救援行动中,各路救援力量集结。摩托大军、徒步大军、“防火长城”,诠释着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一篇名为《山火中,一个不怎么“光彩”的油锯手》在朋友圈刷屏。一位在重庆生活了12年的安徽小伙,讲述了自己两天一夜不太成功的“油锯手”经历,令人意外的是,文章却在评论区吸引了一大群参与山火救援的志愿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2)

记者:梁巍

图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胡霈霖 校对:张建平

组稿:潘艳刚 审核:陈兆龙

安徽商报“大方”工作室

安徽商报“慢慢”工作室

出品

01 我不是主角

8月31日下午,我辗转找到了那个不“光彩”的重庆油锯手,提出采访请求时,被拒绝了。

出于礼貌,他特地给我打了个电话,向我说明原因。

“如果你想写重庆山火救援中那些青年志愿者的故事,那找我很不合适,因为我不是主角。”不“光彩”的重庆油锯手说。

“重庆油锯手”被人熟知,是因为一篇名为《山火中,一个不怎么“光彩”的油锯手》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他的自述,记录了他8月22日到8月23日在重庆山火救援中两天一夜的经历。

在他的自述里,没有英雄主义叙事,也没有传奇。第一天,“假冒”油锯手的他根本没有锯到树,感觉自己像一个逃兵。第二天,他扛着油锯爬到目的地时,一丁点力气都使不出来,“我连一颗木头都锯不动。”他为此“羞愤不已”,在歇马物资转运站登记志愿者姓名的时候,他甚至都没好意思签下自己的名字。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3)

相反,不“光彩”的重庆油锯手在自述里不厌其烦地记录下每一个他见到的人是如何参与救援的。包括摩托车司机、战士、爬树的男人、师兄、油锯手、西南大学的老师、运送物资的人、出租车司机等。

这样一篇文章,却引发了参与过重庆山火救援的人们的巨大共鸣。他自述中提到的、视频中拍到的人们在评论区一一现身,“指认”着自己。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4)

油锯手领取油锯

“我是凌晨1点去你说的那个最后的阵地的油锯手。”

“李东泽,油锯组七队小组长,是我先生。”

“我是你说的拿着喇叭喊的大高个。”

“我就是你第二天那个点医疗队的队长。”

“我是在山下酒店为山上勇士做饭的。”

……

在这篇文章的后台,不“光彩”的油锯手一共收到了1400多条留言,100多个人讲述了自己的救援经历,留言长度比整个文章还长。“这个状况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不“光彩”的油锯手说:“就好像我的文章是个导言,一下子把大家串联起来了。”

02 城市观察者

虽然拒绝了我的采访,但是接下来的聊天却很有趣。

不“光彩”的重庆油锯手名叫黄佳琦,安徽蚌埠人。他在重庆已经生活了12年。“我2009年就来重庆了,先是在四川美院雕塑系读完本科,晃荡了一年,又读了研究生。”

2020年,他从四川美院毕业,迎头撞上新冠疫情。对付疫情下的社会,专业百无一用。用他的话说,“社会在历史的晃动中,最外层的系统总会最先被剥离,而当代艺术,就是处于这个社会最外围的一条脆弱的生态链,疫情一来就土崩瓦解”。

黄佳琦开始反思他自己的“用处”。在和朋友师长的讨论中,一个以公司架构组成的小型艺术团体诞生了,他希望“把自己像一根刺一样,扎进社会运转体系之中”,这种强烈的愿望贯穿了工作的始终。

团队干的第一件事是在2020年国庆节当天,用两个摄像头拍下所有和“解放碑步行街”雕塑合影的人。

在常人看来,这件事本身真是有够无聊的。但是他还就“拍摄者的互动行为”“拍摄者姿势”“拍摄者服饰”三个方面对708个拍摄者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他发现:“95位女性中仅有8人愿意双脚受力,而在同组别男性群体中,选择双脚受力的占了五成。”

之后,他和伙伴陆续开启了十几项调查。他对重庆主城境内100座公共厕所进行了走访调查。从“好闻程度/整洁程度/完整程度/空间想象力/广告有趣程度”五个方向对公厕进行综合测评。

他持续一周用一个摄像头观察一座连接“川美”和“重大”的天桥。在疫情封校期间,它们的使用频率可以忽略不计。在看了168个小时的视频素材后,他给这座“没用的天桥”取名“加油天桥”。“希望用新名字给这座桥逆天改命。”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5)

起了新名字的天桥效果

他还统计了九龙坡区黄桷坪的“涂鸦街”的涂鸦中出现的明星次数,并自己总结了一份《黄桷坪流量明星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前三甲分别是:肖战,TFBOYS,TNT时代少年团。其中肖战一骑绝尘,是当之无愧的“黄桷坪流量之王”。而王一博、宋亚轩、易烊千玺三人则稳坐第二梯队。

0‍3

被忽略的细节

黄佳琦坚持认为:这些旁人看来“闲的蛋疼”的事情都有意义。但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很难简单地表达。

“我觉得,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可以拼凑出世界的另一面来。”他告诉我。

在重庆山火的救援中,黄佳琦把自己“两天没有锯断一颗树”的经历称为“非典型性的努力”。“荒谬的像是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般,但却真实的我浑身都疼。”

他的研究生导师曾经跟他说观看青铜器的正确方法:要先远远地看个“大模样”,再凑近看那些纹理和脉络,最后再回过头来看整体,“这时候再看,你可能就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黄佳琦借用看这套观察青铜器的方法来观察社会景观现场。“不‘光彩’的油锯手”成了一个隐喻,“他”和众多志愿者的轨迹实际上就构成了“青铜器的纹理和脉络”。在重庆山火救援的宏大叙事中,因为对这些“纹理和脉络”的重视和重现,整个救援过程才变得更加饱满和有意义。

他认为:这就是人们喜爱那个“不‘光彩’的重庆油锯手”的原因。“我记得一个陌生朋友的留言,他说‘你就是另一个我’。这个不‘光彩’的油锯手,就是大多数普通志愿者里的一个,所以他和大部分的志愿者经历着相似的场景,感受着相似的情绪。所以,他们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看他们自己的故事。”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同意我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因为了解他在做的事情和他的想法之后,可能会对理解不“光彩”的油锯手更有帮助。

04

商业

缙云山的山火已经熄灭了。

但是“油锯手”们的聊天群组在结束了志愿服务后并没有解散,大伙商量着到明年植树节时,带上家人回到缙云山植树,一起回忆经历过的这场扑火行动。

在重庆山火救援结束之后,黄佳琪将他参与过的所有群里和“油锯手”三个字相关的消息检索了出来,把它们打印、裁剪、堆在一起,制作成了一幅画,装裱起来。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6)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7)

所有群里和“油锯手”三个字相关的消息检索组成的画

黄佳琦觉得,每张纸条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救援时所有人都在支撑所有人,‘我’变成‘我们’,我们都是英雄。”

他还打算做一个档案,把志愿者们所做的“非典型性努力”记录下来。“目前收集到的大概有两三百条左右。等到植树的时候,发给大家看一看。”

他那些看似“荒谬”的调查还将持续下去。他告诉我,他已经开始接受各式奇怪的委托任务。就像日本动漫《银魂》里的“万事屋”一样。身为武士的坂田银时为了维生,建立万事屋,接受别人所有的请求。而被帮助的人都十分感激他们,并且铭记在心。

此前,一只广场舞队伍委托他做跟拍;川美一家文创店的老板委托他调查并解决门店遭到游客大面积涂鸦的问题;一家考研机构的老师雇佣他观察整个班级,“看看那些学生到底在干什么。”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8)

广场舞大妈委托跟拍

“我认为这些事情在商业上也是有价值的。我所作的事情都是有操作性、有方法论的。”黄佳琪说:“但现在需要积累和总结,我们有两只脚,一只踩在学术上,另一只踩在商业上。”

“这种实验性质的调查,会成为一个‘乌托邦’吗?”我问。

“不。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从来也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前面的路谁也没见过。所以我也不知道。”不“光彩”的重庆油锯手回答。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9)

“慢慢”精选

特稿 | 职校生,一样可以跑进光里!

特稿 | 00后的我,把自己“捐”了出去

夜读丨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救之路

●35 的我,为啥还没结婚?| 夜读

夜读丨35岁 的“失败者”,在川藏线重生

●特稿 | 安徽空天信息产业“黄金十年”,会不会如约到来?

●特稿 | “巢湖一号”是这样上天的

特稿 | 十年了,合肥“抄表工”还在记录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10)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11)

挖煤人的真实故事(特稿那个不)(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