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分封天下,当时的天下不向后来的历史一样,后来的历史都是以“皇帝”为主,春秋是以“霸主”为王。霸主并不能掌管天下,而是众诸侯推举选出来一个国家的君王。霸主的位置谁都可以做,只要你的实力大过于其他各位诸侯,你就可以成为霸主。所以在当时,很多诸侯都想成为霸主,但成为霸主的必要因素就是你要有实力和掌握大权的能力。这些靠君王一个人是做不到的,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手下和军师协助自己成为帝王。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1)

田忌

当时齐国的田忌,只是齐威王手下的一个将领,但在拥有孙膑这个著名的军事家之后,田忌的能力在几次战役过后完全可以掌控齐国,但田忌却依旧甘愿臣服于齐国,就算孙膑劝谏田忌自立为王,他还是拒绝了,最后却因为和宰相邹忌的关系导致田忌逃亡楚国,保全性命,这让不仅让田忌失去了齐国的江山,也失去了孙膑这个人。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2)

田忌赛马

田忌和孙膑结识是因为“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两人都欣赏对方的才华,以至于田忌就举荐孙膑,孙膑因此成为了齐威王的兵法教师。《史记》:“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但这个举动引起了宰相邹忌的不满,在外人看来,一个宰相和一个将领本都应该好好辅佐君王成为霸主。邹忌却因为田忌被齐威王重用,而对田忌产生了嫉妒之心。

《史记》载:“邹忌与田忌不和,于是采纳公孙阅的建议让齐威王派田忌南攻襄陵。”公元前354年,赵国因攻打魏国的盟友卫国,魏国出兵包围了赵国的邯郸。赵国不敌魏国于是求助于齐国。齐威王和众人商议如何决策,宰相邹忌建议不要出兵援救,省的惹祸上身。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3)

田忌

齐将段干朋认为还是要出兵援救的,不然就会失去齐国对照顾的信任。一旦失去了赵国的信任,还会有谁敢跟齐国交好呢?齐威王同意段干朋的说法,于是派出田忌、孙膑、段干朋三人兵分两路拯救赵国。这次战役中,孙膑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所在,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成功让魏国撤兵,将赵国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邹忌就更加对田忌有不满了,因为这次的胜利直接性的打了邹忌的脸,让邹忌无地自容,所以两人的矛盾也更加的恶劣了。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4)

田忌

齐威王16年,公孙闬谏言邹忌道:“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能重拾自己的脸面,便劝谏齐威王讨伐魏国,还特意说让田忌出征。当时正好碰上,魏国攻打韩国,韩国五次战败,求助赵国。在这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邹忌成功让田忌出兵攻打魏国拯救韩国。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5)

田忌

一旦成功的话邹忌还能得到好的名声,失败就可以怪罪于田忌,这种损人利己的办法,让邹忌心情大悦。幸好的是田忌在这次战争中也赢得了胜利,且功劳要比邹忌都要高可以形容成“功高震主”,将邹忌气的不行,虽然自己也得到了名声。但在邹忌的内心中,还是希望田忌失败,齐威王怪罪下来一切由田忌承担,邹忌便可以借刀杀人,铲除田忌这个心头患可一切都事与愿违。可邹忌并不是个善于罢休的人物,在田忌赢得战争还没回到齐国期间。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6)

田忌

邹忌和公孙闬便利用占卜的手段,诬告田忌现在功高震主,有了谋反的心思,让齐威王决定处置田忌。田忌听闻此事后,便逃往去了楚国躲避灾难。但其实在这期间,孙膑曾有劝说过田忌说:““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让田忌取得天下,自立为齐王,当田忌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邹忌的眼中钉。所以就拒绝了这个劝谏,也守住自己的气节。

田忌如何围魏救赵(名将田忌为守住气节)(7)

田忌

这也印证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句话。这次拒绝孙膑的劝谏,不仅让田忌失去了大齐江山,也失去了孙膑这个谋略家。孙膑在田忌的几次出征中,都展示出了很好的智慧赢得了战役,这让田忌佩服不已,但让田忌反叛齐国,田忌却做不到,这点展示出了田忌忠贞不渝的气节。但当田忌知道自己被诬告后,为保全性命,只能逃亡楚国。对于邹忌来说,自己的心头患已经走了,他就能得到更多的宠信了,在齐国的威望也会更高。可惜的只有田忌这个傻大个罢了,涉世未深不懂得人情世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