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来,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漆黑的夜晚……”大概是我们从小就接触了类似这种很模糊的概念。所以总是觉得白天是太阳“上班”,月亮出现在白天就很奇特。

其实,也就是在每月农历十五前后或初一我们白天看不到月亮。地球和月球构成了一个地月系,这两颗星体都不会自己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而且月球被潮汐锁定,自转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亮的同一面,而月亮的那一面一直都是背对着地球的。随着月球的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月球的位置角度也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于是我们每月看到的月亮的样子也在从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这样子周而复始地变化。

为什么有的时候白天也能看到月亮(为什么在白天也能看见月亮)(1)

新月是每月农历初一前后,这段时间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面对着我们的这一面恰好又背对着太阳,也就暂时不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这是我们这段时间无论白天黑夜都看不到月亮的原因。既然这时候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那么也就是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同一侧(更好理解地说,是在同一方向)既然是在同一侧,我们就不可能会在地球上看到它们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或处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位置上。所以这段时间太阳和月亮同时从东方升起,又和太阳一同西落。由于月亮的公转轨道和地球黄道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每月这时候,月球往往不是从太阳上面经过,就是从太阳下面经过。但是也有恰好从太阳面前划过的时候,这时太阳光被新月挡住,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日食。所以说嘛,每月初一前后月亮出现在了白天的天空中我们平常也是看不见它的。

为什么有的时候白天也能看到月亮(为什么在白天也能看见月亮)(2)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二、初三、……月亮逐渐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位置转出来。让我们以地球为角的顶点,以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和月球与地球的连线为这个角的两条边。随着月球的公转,这个角的角度也是在发生着变化的。从0度到360度,从初一到十五(0~180度)角度越大,月球正面被太阳照到的面积就越多。反之,十五之后至月底(180~360)角度越大,月亮正面被太阳照到的面积就越小。

初一初二之后,月亮向东公转,从太阳与地球之间转出去,角度逐渐增大。太阳光能照到月球正面一点了。这时候,月亮的模样就是一个月牙儿,但是我们可能还是不方面观看它。因为太阳升起后不久它升起,在我们的视野中它离太阳太近,容易被太阳明亮耀眼的光辉遮掩了,加上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小,所以不是太容易观察。

(月亮在我们的视角看来,是初一至十五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十五之后至月底,升起的时间又逐渐早于了太阳。)

随着月亮继续公转,角度也在增大,同时反射太阳光的月面积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太阳与月亮升起或落下的时间也在逐渐错开。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以地球为顶点的这个角是直角,90度。上弦月时,月亮在中午升起,午夜之后就西落了。后面越接近十五,月亮升起的时间就渐渐靠近晚上,落下的时间随着升起的时间往后推。到了农历十五,随着月球的公转,地球出现在了太阳与月亮之间,此时太阳与月亮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这个角成了180度的平角。也就是说,太阳和月亮处在地球的两个遥遥相对望着彼此的方向了。于是,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落下,月亮就升起了,整个晚上将是皎月当空。而这一段时间,就不可能会在大白天的看见圆圆的月亮也在天空中挂着,有时我们在十五十六这段时间,太阳升起前的黎明,在西方的地平线上看见圆月。

为什么有的时候白天也能看到月亮(为什么在白天也能看见月亮)(3)

十五十六之后,月球继续公转,同时圆月的光辉也开始从月亮星体右边一点点暗淡下去。到了下弦月,太阳、地球和月球所形成的角成了270度。这时候月亮是午夜之后生起。到了天亮时,我们会看到它渐渐西落,中午以后也就看不到了。下弦月之后的峨眉月,我们可以在太阳即将西落在西边的天空中看见它。

为什么有的时候白天也能看到月亮(为什么在白天也能看见月亮)(4)

到了农历月底,月亮又是新月,和太阳一起落下,第二个月初一,新月又和太阳一同升起了。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所以每月也就只有初一前后或十五十六这两段时间白天看不见月亮呢!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原作者,如有侵权我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