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垂直而起,高达十层楼的泡沫水墙,砸在舷窗上,淹没了上层甲板的船舱。三十米高的巨浪骤然涌起,将船只像软木瓶塞一样抛来抛去,片刻之后,一切平复,巨浪退回大洋深处。 几个世纪以来,水手们传说着海中一些凭空涌现的巨大"异常涌浪"。由于鲜有确凿的证据,巨浪的高度在口耳相传中越传越神,科学家长期以来把它们视为不足以信的玄虚故事。

大风大浪出大鱼的原理(传说中数十米高异常浪涌的科学根据)(1)

​约半个世纪前,对异常巨浪的怀疑主义者开始使用科学证据来论证。据当时科学家对异常海浪产生的最合理解释:每30,000年才可能会出一次30米的大浪,因此关于"异常涌浪"的传说可与美人鱼和海怪一起归为神话。

然而,我们现在知道涌浪绝非海事神话。

波是一种使两点之间能量产生移动的扰动。最常见的波发生在水中,但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波,例如:不可见的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播。虽然横跨大西洋的波浪与电波不同,但它们都遵照相同的原理,并且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描述。 传说中的异常涌浪高度至少是"有效波高"的两倍,"有效波高"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前三分之一高波浪的平均值。根据卫星测量,异常涌浪不仅存在,而且还频繁发生。这次怀疑论者是大错特错,而久传的民间神话则证实是确凿的自然现象。 新的认识使得科学家们又面临新的难题。鉴于存在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导致异常涌浪?对于航海之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它们能被预测吗?

大风大浪出大鱼的原理(传说中数十米高异常浪涌的科学根据)(2)

​直到1990年代,科学界关于海浪如何形成的理论深受英国数学家和海洋学家朗特-希金斯(Michael Selwyn Longuet-Higgins)的影响。在1950年代开始出版的著作中,他指出,当两个或更多波浪相撞时,通过一个称为"建设性干涉"的过程,会形成更大的波浪。根据"线性迭加"的原理,新波的高度应该只是原波高度的总和。根据这种观点,只有足够的波浪聚集在一点,异常涌浪才能形成。 然而在1960年代,证据表明事实可能并不那么简单。重要的研究者是在剑桥大学做过浅水长池中的波浪动力学研究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本杰明(Thomas Brooke Benjamin)。 本杰明和他的学生费尔(Jim Feir)一起注意到,虽然波可能始于恒定的频率和波长,但生成后不久就会意外地发生变化。波长较长的会抓住波长较短的。这意味着许多能量最终集中在一个大浪时会瞬间即逝。 起初,本杰明和费尔认为设备存在问题。然而,当他们在伦敦附近的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更大的储罐中重复实验时,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其他科学家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多年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种"本杰明-费尔不稳定性"只发生在人工实验室生成的同一方向的波浪中。然而面对实践中的证据,这种假设越来越站不住脚。

大风大浪出大鱼的原理(传说中数十米高异常浪涌的科学根据)(3)

​1978年12月12日凌晨3点,大西洋中部一艘名为慕尼黑(München)的德国货船发出了求救信号。尽管进行了广泛的搜救,但该船从此消失,27人丧生。一艘救生艇被找回。这艘救生艇原本放在船身吃水线以上66英尺(20米)处,完全没有曾放落使用过的迹象,但艇身似乎受到了极强的冲击。 然而,真正导致对异常涌浪的认识彻底改变是1995年元旦下午3时20分,冲击了挪威海岸卓普尼(Draupner)石油平台的一个巨浪。当时飓风正劲,39英尺(12米)的海浪正冲击着钻机。工人们已经被安置在室内。没有人看到波浪,但是由激光测距仪记录下来的巨浪,从波谷到波峰高达85英尺(26米),有效波高35.4英尺(10.8米)。根据当时的认识,这种大浪每一万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

卓普尼巨浪揭开了巨浪科学的新篇章。来自欧盟高浪项目(MAXWAVE)的科学家分析了2003年三周内的30,000张卫星图像时,发现全球最高的10个大浪达到或超过了25米。 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的夏布布(Amin Chabchoub)说:"卫星观测表明海洋中存在的异常涌浪比线性理论预测的要多得多,这必有其他原因。"

大风大浪出大鱼的原理(传说中数十米高异常浪涌的科学根据)(4)

​柏林马克斯·玻恩研究所(Max Born Institute)的光学物理学家斯坦梅耶(Günter Steinmeyer)认为:"夏布布检验了孤立的波浪,没有考虑其他波浪的干涉," 但"很难想象实际在海洋中没有其他干涉存在。" 相反,斯坦梅耶和他的同事伯克霍尔兹(Simon Birkholz)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异常涌浪的数据。他们察看了1995年卓普尼石油平台被冲击前的波浪高度、激光束射入光缆的异常明亮的闪光,以及在离开气体容器时突然激化的激光束,目的是要弄清异常涌浪究竟是否可以预测。 他们将数据分成了很短的时间段,并寻找临近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换句话说,他们试图通过观察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来预测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他们将这些相关性与他们随机洗牌时获得的相关性进行比较。 Birkholz. 2015年发布的结果令斯坦梅耶和伯克霍尔兹都感到意外。事实证明,与他们的预期相反,这三个系统并不是都可预测的。他们发现大洋异常涌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真实时间序列中的相关性比打乱时间序列后的相关性更强。在气体激光束中观察到的异常情况也存在可预测性,但不同程度上,光纤电缆中则没有。 然而,异常巨浪的可预测性没有为驾船者带来安全感,他们发现随着风力的加强自己还得紧张地守望着地平线。

大风大浪出大鱼的原理(传说中数十米高异常浪涌的科学根据)(5)

​"原则上异常涌浪可以预测,但估算的可靠预测时间需要几十秒,最多可能一分钟,"斯坦梅耶说:"北海风暴中的两波可能仅相隔10秒。对于想要开发实用预测设备,仅从船舶或石油平台一处收集数据的人来说,这种设备其实早已有之:那就是洞开的舷窗。" 但是,有人相信人们不久就可以预警异常涌浪。 海浪的复杂性是风的作用。虽然海浪起因杂乱,但波浪经常是成组或成堆聚集出现。 201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萨普斯(Themis Sapsis)和克辛斯(Will Cousins)使用数学模型来展示同一组内的波浪之间如何传递能量,这可能解释形成异常涌浪的原因。 次年,他们使用海洋浮标和数学建模的数据创建了一种计算方法,能够用来识别可形成异常涌浪的波群。 其他多数预测异常涌浪的方法都模拟水体中所有波浪及其相互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巨大的运算能力。 相反,萨普斯和克辛斯发现,仅用一组波浪中第一波到最后一波的距离和波包中最高波的高度,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可能导致异常涌浪的能量聚集。 萨普斯说:"可以用一组波来确定哪些波会不稳定,而不是仅关注个别波浪并计算其动态。" 他认为他的方法可以更好预警。萨普斯称,如果算法与LIDAR扫描数据相结合,这个方法可以在异常涌浪形成之前给船舶和石油平台提供2-3分钟的预警。 其他研究者则认为强调波浪能够捕捉其他波浪并窃取其能量——技术上称为"调制不稳定性"——是另一线索。

大风大浪出大鱼的原理(传说中数十米高异常浪涌的科学根据)(6)

​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分校的费德勒(Francesco Fedele)说:"调制不稳定机制只在实验室水槽中进行过测试,在这种水槽中,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没有单向暴风的海洋,实际上海洋的能量可以在广泛地横向传播。" 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费德勒和他的同事们认为,更直接的线性解释最终可以解释异常涌浪。他们利用历史天气预报数据仿真分别于1995年、2007年和2014年产生的三大异常涌浪卓普尼(Draperner),安卓亚(Andrea)和克拉德(Killard)发生时的能量集散和海面高度。 但只有当仿真不规则形状的海浪时,他们的模型与测量结果是相符合的。由于重力的作用,与许多模型中使用的完美光滑的波形不同,真正的波浪具有圆形槽和尖峰。费德勒发现,一旦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干涉波的高度可能会增加15-20%。 费德勒说:"考虑到波峰和波谷之间缺乏对称性,并将其添加到建设性干涉这个过程中时,波峰振幅的增强可以预测在海洋中观测到的事件"。 进而言之,之前对简单线性干涉产生异常涌浪的机会的估算只是根据短促时间和微小空间的数据,事实上船舶和石油钻井平台是长时间在水中,并占用大片面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布的一份2016年报告强调了这一点,该报告由Fedele监督。2015年10月1日,美国货船埃尔法罗(SS El Faro)下沉,造成33人死亡。费德勒说, "如果正确地考虑了时空效应,就知道该船遭到异常涌浪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同在2016年,斯坦梅耶提出线性干涉可以解释异常涌浪形成的频率。作为解决的另一种方法,他开发了计算给定位置的海洋表面动力学的复杂性,称为波浪"有效"数量法。

"预测个别的异常涌浪事件可能是无望或不实际的,因为它需要太多的数据和计算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做气象意义上的预测呢?"斯坦梅耶说。"也许我们可以预见,有特定的天气条件时更容易出现异常涌浪。" 斯坦梅耶的研究小组发现,低气压导致收敛风时、不同方向的波浪相互交叉时、风向变化很大时、某些沿海形状和海底地形一起推波时,有可能发生异常涌浪。结论是,只有当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相结合产生10个或更多的有效波时才会发生异常涌浪。 斯坦梅耶不认为除了简单干涉之外的其他任何因素对于异常涌浪的形成都是必需的,他同意波形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他不同意费德勒的观点,即峰尖可能会对波高产生重大影响。 "非线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次要的,"他说:"主要是海浪不是完美的正弦波,但有更多的尖峰和低谷。然而,我们计算的卓普尼波浪,非线性对波浪高度的影响为几十厘米。"

实际上,斯坦梅耶认为60年前朗特-希金斯说得很对,当时他强调基本线性干涉是大浪、异常涌浪或其他大小海浪成形的驱动因素。但这个结论不是每个人都会同意。 事实上,关于异常涌浪的成因还会长久争论下去。部分原因是有不同类形的科学家:实验科学家、理论科学家、光波和流体动力学方面的专家,他们在用各自的方法展开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整合各自采用的方法。因此没有迹象表明有什么共识正在形成。 但这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认识这些危及生命的海浪,才能预测到它们。对于坐在孤立的石油钻井平台或船上,在暴风雨下观察波浪涌出海面的人们,几分钟的预警将会是生死攸关。

资料来源: BBC Earth 整理:瑰丽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