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追求功利,盲目拔高 在接触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之后,本编发现,他们存在很大的误区,其中一个就是将级数变成了衡量学生古筝水平的标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筝学习几个月就能学会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筝学习几个月就能学会了(古筝学习中的四大误区)

古筝学习几个月就能学会了

误区一:追求功利,盲目拔高

在接触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之后,本编发现,他们存在很大的误区,其中一个就是将级数变成了衡量学生古筝水平的标准。

这是最为不可取的想法!

如今,考级 的功利使得很多非专业的家长认为十级就是古筝最高水平便盲目让孩子跳级,增加孩子的负担。

首先,需要达成共识的是,学古筝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考级。当然考级本身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它在古筝学习中起到衡量技术技巧、艺术表现等方面的作用,但这也绝对不代表考到的技术越高水平就越高。学古筝还需打好基础,对待考级也要循序渐进,提高音乐修养才是真。

误区二:错误的姿势和方法,追悔莫及

有很多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之前,很多因为方法不对以及过于激进导致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弹古筝弹到患腱鞘炎,脊椎出现问题,有的甚至最后连杯子都拿不起来。

古筝学习过于追求进度,却忽视了姿势、发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确性等基本要求,最终反而导致练习进展适得其反,甚至伤及身体影响到正常生活。所以,学习古筝时,正统完善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坐姿、指法和手脚摆放的位置等细节不可忽视。

而且有一些家长在监督孩子练古筝的过程中,由于盲目的追去手指的演奏速度,或者盲目追求手指的演奏力度,会采用一些“自以为”的正确方法进行“独家密训”。

殊不知,这些没有经过教师们验证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会造成古筝童手指不同程度的受伤。

严重者,最后甚至会从此不能再弹古筝!

误区三:只练习几首固定曲,最终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过分强调和追求考级的家长们,在督促孩子们练古筝的时候,只会要求练习两三首考级曲目,反复练习,根本不会更换,筝童们弹曲子完全是靠机械化的身体记忆,一旦需要演奏其他曲目,就无法完成了。

而且对于这部分筝童来说,一旦停止这种机械化的练习,即便是最简单的考级曲目,也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完全忘记。因为他们完全不明白这首曲目的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筝童有着非常高的考级水准,但是他的实际演奏水平或者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又很低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完全走不远。

在和大量专业教师的接触之后,综合老师们的意见,本编建议筝童在练习曲目的过程中,每个礼拜或者每两个礼拜就可以更新曲子的难度。筝童学更多的曲子,才会增长技术并加强对作曲家风格的了解,并且学生还要重视练习曲的弹奏以训练技巧。练习的时候,筝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不同的进度。

误区四:忽视乐理,只会机械弹古筝

另外一个典型的中国问题就是认为快和响是好技术的标准,这是极度肤浅的,而真正好音乐的标准应该是音色、旋律还有对曲目的理解结合而成的,就像唱歌一样。

这个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家长们过度追求让孩子能演奏更多的曲目。而一些老师们在被迫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求,就只能放弃乐理的教学,最终形成现在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