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

作者/非非马

突然爆红的万茜,究竟是什么背景?

身边已经不止一个人和我表达了这个困惑。他们想从我这里听到点什么“内幕”,殊不知,我和他们一样好奇这个问题。

毕竟,在“浪姐”之前,我连“万茜”这个名字都完全没听过,对这张脸也没有印象。

直到看介绍,说她演过《南方车站的聚会》(which我刷过两遍),这才反应过来,她就是演胡歌妻子的女演员。再后来,我知道,她是胡歌高一届的师姐,同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2)

但在那部戏里,她没有给我留下太清晰的印象。

在知乎、微博逛一圈,发现很多人虽然对她的认知度比我是要好一些,但他们也纷纷表达着同一个困惑:

万茜是怎么就“爆红”起来的?

而与突如其来的“爆红”伴生的,是戏剧性的口碑逆转。

“浪姐”初期,网络上对她是一面倒的盛赞之声;而现在,“倒万”也成了一股极其强劲的风潮。

不信任不喜爱到什么程度呢?连车祸导致手臂骨折,都被质疑造假……还要本人亲自发视频和照片来自证。

所以,怎么看“神秘的万茜”,以及这戏剧性的风评变化?

曾经的万茜,的确是一个资深但却不红的演员。国民认知度不高,相对透明,存在感不强。

她演过很多戏,甚至不乏与胡歌、孙红雷、陈坤这样的当红一线男星合作的电视剧。但很遗憾,这些影视作品都没有在市场上大火,她本人也就没能跟着火起来。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3)

《柳如是》剧照

通常,一个演员要火,要么靠角色火(所谓靠作品),要么靠个人魅力(所谓观众缘)。

角色火,角色自带的流量,天然可以转换为演员流量;而如果要靠个人魅力火,需要在作品之外另有舞台场景呈现你的个人魅力。

而且,这“另外的舞台”,也需要足够的“能见度”。万茜这次能火,首先是因为“浪姐”给她提供了一个超高能见度的舞台。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4)

在30个姐姐组成的浪姐舞台上,万茜最初被注意到,有节目力捧的因素,但也要承认,有她个人的因素。

目前为止,并无实锤证据显示,这些赞美和期待是“被安排”的,但节目组愿意给万茜这样的崭露机会,是一种强支持的姿态。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5)

那么,这些赞美和期待的真实性究竟几何?其实,还真不好说。

这次因为要写万茜,我特地找了很多资料来看,其中就有个视频采访,是陈坤讲对万茜的欣赏。

2018年,陈坤和万茜合作了电视剧《脱身》。这是陈坤9年之后重回小荧屏拍电视剧,这部他颇为重视的回归之作,是他主动找万茜来演女主角。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因为《隐秘的角落》而爆火的演员张颂文对万茜的表扬。

张颂文的另一个身份是“表演指导”,有“明星教父”之称。他曾特别提及万茜作为演员的“自我修养”。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6)

万茜在《南方车站》中扮演的角色,是在二手家具市场里油漆家具的,片中有一个小小的场景就是万茜在刮砾子。干过油漆工的张颂文,一看到万茜刮砾子的熟练手势,就断言:这绝对不是现学的,起码学了两周。一问,果然是。

从这个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演员的万茜,是有专业度和职业精神的,哪怕是一个非常小、出现时间并不长的细节表演,万茜愿意花时间和心力去较这个真。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再举了,但由此可以看出,业界对万茜有好口碑,并非空穴来风的杜撰,是有支撑、有依据的。芒果台在这点上,很可能只是如实呈现而已。

我和很多观众一样,都对万茜出场时的文艺气质、清朗造型、有特色的嗓音,尤其是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分寸感,持有很多好感。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7)

这样的存在,不止是在30个姐姐中特别,在整个演艺圈中,也不多见。

万茜的爆红,与湖南台的“力捧”有强关联,与她本人在初舞台上表现出的个人魅力有关,也不得不说,和她经济团队的强势营销有关——然而,这也真是一把双刃剑。

在“浪姐”初期,网络上出现了铺天盖地赞美万茜的文章。这其中,有些是自媒体公号自发的赞美,但也有一部分是强势营销的结果,“通稿味”实在是太重。

并且,很有荒诞感的是,除了有主打“人淡如菊”的,也有“艳压”一路的。看不出这是自相矛盾的吗?也是迷之操作了。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8)

万茜是如何陷入舆论风暴的

短短几个月,万茜在相当一部分观众心中形象大逆转、口碑崩塌,这个戏剧性的变化是怎么造成的?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强势营销惹的祸。

可以理解一个艺人是必然需要做一定的营销和宣传的,但我的确非常反感这种过度营销的操作。

首先,芒果台次次送她“霸榜”前三——不论她所参与的秀得票有多低,这已经让很多观众质疑节目对她的“偏爱”和“强捧”。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9)

在已经非常不利的舆论情况下,高强度的热搜和营销,只会适得其反。万茜的营销软文却已经喧嚣到了大量普通读者都一望即知的程度。从营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说,这是非常失败的营销和传播案例了。

最致命的是,一面是强势营销,另一面,她的团队又大量以“人淡如菊”的人设来包装宣传她,形成了太过强烈的反差。

袁弘和秦昊的“泄密”,更是起到了递“实锤”的作用。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0)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1)

一旦观众感受到了这种撕裂感和虚伪,很难会不反感。

不是不可悲的。建立信任很难,可要摧毁群众的信任,是太容易了。

虽然我不赞成刻板印象和持有成见,但我能理解它的成因。所以,人才更需要珍惜自己的羽毛。

说到这里,再来谈谈万茜最被诟病的“人淡如菊”人设。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2)

有一说一,我觉得这个锅,是不合适由万茜一个人来背的。

仔细看万茜在各种采访和节目中的表现,她对个性的呈现,其实还是比较立体的。

都在说万茜在《定义》的采访里想要塑造人淡如菊的形象被揭穿,可明明万茜自己就说了: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3)

完全没有功利心,是不可能的。功利的这方面你是逃不掉的,功利心一定存在。

她其实一直都承认自己是个有野心、对表演和赚钱有要求的演员,想做“青年表演艺术家”。当年拿金马奖女配角时,她的感言里有一句:希望下次站在这里,能拿最佳女主角奖。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4)

让万茜拿下金马最佳女配角的角色

她其实是呈现出了立体性的,是“围观群众”选择视而不见。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太习惯一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给人“贴标签”的简化思维,体现在我们的很多人物类文章里,也如是。

参差复杂,才是这世界的真实样貌。世界不是只有黑白,多的是中间层层叠叠的灰。

如果自媒体文章最初在赞美万茜时,不那么一面倒地盛赞,不是只提取“人淡如菊”这一面,可能“人设坍塌”也不至于来得如此汹涌。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5)

万茜的人设坍塌,不止是她和她团队的问题,也有围观群众的问题。

而如今,一旦倒戈批评起来,万茜在某些文章里、在某些人的心中,也就成了一无是处,当初有多高的期待和多强的滤镜,如今就有多大的反感。

这当然可以理解,我也时常不自觉就如此了,但或许还是可以提醒自己,还有其它看人看事的方式。

你不知道的万茜(谁在制造万茜)(16)

如果说,这个夏天“万茜现象”的出现是头“怪物”,值得追问一句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态制造出了这样一头“怪物”?

谢谢阅读。

非非马

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攻读电影研究硕士,后为著名文化国企英国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现事写作和中英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