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的诗词鉴赏(四月宋词赏析4雨霖铃)(1)

雨霖铃的诗词鉴赏(四月宋词赏析4雨霖铃)(2)

雨霖铃的诗词鉴赏(四月宋词赏析4雨霖铃)(3)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行七。崇安人。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所以世人又称他为柳七、柳屯田。他为人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经常在秦楼楚馆之中流连,对下层百姓的生活比较熟悉。由于受民间音乐的熏陶,再加上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的慢词采用了一些过去不曾用过的宫调和词牌,为填制慢词拓宽了道路。在语言艺术上,柳词曲折婉约、清新流畅、通俗易懂。在题材内容上,也较前代作者有所拓展。著有《乐章集》,存词二百余首。

这首词是词人从汴京南下时留赠情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充分利用《雨霖铃》这一曲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将委婉凄恻的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

词的上阕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对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了离别的时令地点,而“凄切”则说明了离别时的心境。当时正值深秋,万木萧瑟,暮色沉沉,骤雨初停,继之以寒蝉悲鸣,词人所见所闻无不令他愈发感到离别的伤感。作者“都门帐饮无绪”,一心只专注于恋人,正“留恋处”,却“兰舟催发”。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满腹话语竟又不知从何处说起。词人想到此次分别而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上弥漫着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不难想像。

词的下阕先道出“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普遍的心境,但此次离别却值“冷落清秋节”,忧愁更甚于平时。古人解“愁”字为“离人心上秋”,实在是贴切之至。作者接下来想像“今宵酒醒”时的情景:黄叶飘零的杨柳岸边,“晓风”轻拂,对着一弯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别离之后,纵然有良辰美景,也提不起兴致来欣赏,内心深处涌起千般伤感万种柔情,又能向谁诉说?更加体现了两人的情真意切,离别的愁苦无法释怀。词以问句结束,留下无穷意味,让读者去体会。

《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价这首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此词章法灵活多样,跌宕起伏,声情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