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

□陆会凤

午睡醒来,拿手机一看,好几个未接电话,都是小姑子打过来的,微信又有消息发来,她说今天在乡下寻到一样好吃的东东,马上回来试做给我吃,保准我没吃过。顺道还发来图片,点开图,几个灰不溜秋的馍头而已,我颇不以为然,也没理会。

小姑子这个人,和我同年,遇事喜欢一惊一乍的,对我倒是真的好,每次见着什么稀罕物,总喜欢和我分享,吃喝用项,她认为好的就会替我留一份,我们之间相处得随意融洽,没有拘束,常常是一边相互嫌弃一边又相互怜惜。公公和婆婆都早已不在了,我想就当是帮着二老照顾他们的宝贝女儿吧。小姑子的缺点就是话多,对于她絮叨的话题,我会尽可能安静地听她说完。她先生在省城工作,儿子又在国外留学,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无处打发,所幸她有一喜好,爱研究美食,平常捣鼓出什么花样,都少不了递给我尝尝。

傍晚时分,小姑子还是没忍住又给我打来电话,抱怨我说,你怎么也不给我回电话呀,话匣子一打开,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我跟你说,我今天在乡下寻到一样好吃的东西,可以称得上是人间美味,正是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这个味道在我的梦里出现过无数次,我就描述不上来,今天突然就寻到了……

原来,小姑子今天受她先生托付,到乡下去看望先生的姨娘,老人家已八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听说前阵子身体抱恙,小姑子买了些营养品前去看望,老人家很是感动,一定要留小姑子吃饭,小姑子扭不过老姨娘盛情,答应老太太,留下吃饭可以,但有什么吃什么,不必讲究。老太太欣然应允,说今儿做点稀罕东西给你吃,包你在城里没吃过。言罢亲自下厨忙乎,和面拌陷,灶头灶尾忙个不停,等端上桌来,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勾芡的山芋粉丝汤和几个胖乎乎的冒着热气的灰馒头。小姑子率先咬一口馒头,咀嚼片刻,舌尖上瞬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记忆的闸门徐徐打开,原来这种又香又甜又糯又软的味道,曾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梦里,她终于寻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小姑子莫管娘家事(小姑子)(1)

小姑子说,模糊记得自己还是六七岁的样子,那时候一家人住在镇上,没有田地可种,物质极度匮乏,年轻的母亲把日子过得精打细算。有一天,乡下二叔捎话过来说,家里收花生了,叫孩子们过去拾花生。母亲闻信,便在厨房里忙活了半天,做了好些个馍头,看上去灰不溜秋的,没白面馍好看,但是吃起来超级好吃。依稀记得馅是白菜粉丝的,灰乎乎的皮儿又甜又软,可惜当时和年长两岁的哥哥只分得半块,大口吃完以为还可以向母亲要,却没想到母亲把余下的馒头全部放进竹篾篮里,用布盖好,让自己和哥哥一起去带给乡下二叔吃。母亲还一个劲地嘱咐,数是数好的,路上不许偷吃。小姑子说,那天拾花生的事儿她早不记得影子了,好似到晚上,也没拾得几个,反正是二叔将她们兄妹俩的篮子装满花生拎回来的。自己一整天满脑子惦记的都是那灰馒头的味道。

记得回家后也常常央求母亲再做,都被母亲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渐渐地长大到成家,这些年,那种童年的味道总会不时在脑海里萦绕,只是因生活的琐碎忙乱而无暇顾及去向母亲讨教。小姑子说,直到母亲突然生病去世,自己也没来得及细问起母亲那灰馍头的做法。这件事一直纠结在小姑子的心头,变成了她不能了却的遗憾。曾经,她也尝试用各种貌似相同的食材试做过,但总是不对,不是那个味道!

直到今天,小姑子在老姨娘那里再一次吃到了这样的灰馍头,才肯定这的的确确是孩提时母亲亲手做的灰馍头的味道。

接下来,小姑子说,她已向老姨娘问明白,灰馍头的做法,老姨娘告诉她说,面皮是用熟山芋捣成糊拌山芋粉搅和而成的,灰馍之所以灰,是因为山芋粉精贵,自家吃的都是挑山芋粉底部铲下的油粉。小姑子还说,明天她就开车去乡下赶早市,她说只有在早市上才能买得到第一手的优质山芋粉和刚起的新鲜山芋,她这个人一向是吃得认真,做得认真,绝不敷衍。最后挂电话的时候,小姑子说,你等着啊,馒头做好了第一时间送给你吃。挂断电话一看,我去,这一通电话整整打了七十多分钟!

等到再一次接到小姑子的电话,是第二天的傍晚,她在电话里说,你不要急着吃晚饭,二十分钟后到你家,我递刚出锅的山芋粉馍头给你吃。门铃响起,拉开门,只见小姑子坐在驾驶座上,戴着口罩,从车窗递过来一包热乎乎的灰馒头,大声说道,快拿进去趁热吃,非常时期,不和你聊天了。言吧,调转车头,又不忘从窗口喊一句,吃完记得告诉我口感怎么样啊!

小姑子莫管娘家事(小姑子)(2)

回家坐下,打开袋子,细细品尝小姑子心心念念做成的灰馒头,真的是软糯香甜,倒是不至于像小姑子描述的那样,称得上是人间美味!我想这灰馍头对于小姑子的意义,它承载的绝对不单单是馋灰馍头本真的味道,更多的而是小姑子对年轻的母亲、热心的二叔,以及和哥哥手牵手走在乡间小道上的快乐时光的美好怀念。

譬如,许多年以后,再有人和我说道灰馍头,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小姑子。

小姑子莫管娘家事(小姑子)(3)

陆会凤,自由职业者,喜欢阅读,旅游。写写随笔,记录生活点滴,感悟人生冷暖悲喜。愿以文字的方式温暖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