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并且借此走上人生巅峰似乎是所有人在潜意识里共同的理想。这个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要求一个人放弃对优越物质环境的渴求可能比让他接受自己要少活十年还难。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就是如果自身的能力不够,支撑不起自己所处的地位,那么即使拥有显赫的家世以及优越的环境,下场已经会非常悲惨,甚至于比做一个普通而平庸的人还要困难,三国时代著名的失败者曹爽,就用自己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

魏国最后一名将(生于魏国皇族的他)(1)

曹爽是魏国著名将领曹真的长子,他之所以能有后来的地位,跟他父亲的功劳有直接关系。曹真本来并不姓曹,因为亲生父亲年轻的时候保护曹操而死,所以被曹操收养,实际上跟《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完全不同,曹操是个很矛盾的人,既温情脉脉的重视感情,又有些残忍冷酷的枭雄本色,他对待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你跟他的关系,不管怎么讲,曹真还是从曹操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父子间的亲情。

时间过得很快,曹真长大成人以后,开始被曹操委派担任一些官职,曹操本意只是想让曹真在地方上刷刷业绩,毕竟是自己的养子,差不多走个过场就回来吃香喝辣得了。但是没想到曹真有股子倔强的少年心性,对自己这种没实权刷存在感的混日子生活甚为不满,也对曹操这份充满了父爱的安排嗤之以鼻,主动找到曹操,要求去最危险的第一线工作,曹操拗不过他,只能给他安排了前线去跟蜀吴对战,并且一再吩咐,不能掉半根头发。

魏国最后一名将(生于魏国皇族的他)(2)

然鹅曹操这次看走了眼,曹真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多次确定了优良的战绩,这可把曹操乐坏了,接下来就是对曹真大肆奖赏和重用,毕竟是自己人,把兵权交给曹真总比给外人更值得信任,于是曹真在曹魏政权里的地位节节攀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魏王,进而当了皇帝为止。

曹丕和曹真的关系与曹操和曹真相比更加密切,因为他们是发小儿,而且曹丕上台后对曹操的老部下们不放心,所以曹真的地位不降反升,连曹丕病逝的时候,都亲自指定曹真作为顾命大臣。

老爹吃的这么开,当儿子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曹爽从小就被养在宫里,跟后来的魏明帝曹叡一起生活,可以说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哥们儿,而如果按照这个情况生活下去,曹爽可能会舒舒服服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魏国最后一名将(生于魏国皇族的他)(3)

但现实当然不会这么舒服,谁也想不到曹叡在寿命上也遗传了他爹,壮年崩殂,临死前,曹叡派人找来了曹爽和司马懿,同样任命他们做辅政大臣,希望能跟他爹当年的做法一样,让曹魏接着延续下去。

司马懿也是咱们的老熟人,当年曹丕的托孤人选里就有他,这么做也是情理之中,但是针对曹爽,其实曹叡心里是有几分顾虑的,原因很简单,曹爽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曹叡任命曹爽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举动,他自己除了一个弟弟曹霖外没有其他的亲生兄弟,而曹霖比曹爽还辣鸡,除了会吃喝玩乐没有其他能力,矬子里拔将军,也只能选曹爽了。

公元239年,曹叡病逝,而此前几乎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曹爽,就此踏上了一条未知之路。

不得不说曹叡看人很准,一开始曹爽还能表面上克制住自己,遇到事情跟很多老前辈多多商议,不至于特别过分,然而权力是诱人的,很快曹爽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本性。先是慢慢的垄断朝政,进而架空老臣,将权力一手握住,在这个过程中,曹爽的亲信们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

他们被称为“浮华党”,包括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这些人的特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整日吹牛,不干正事,其中以何晏最具有代表性,何晏跟曹真一样,也是曹操的养子,但是品行上差的很远。何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空谈各种玄学,也就是吹牛逼,这样一个人自然不会被人喜欢,所以在曹丕和曹叡时代,何晏备受排挤,但是曹爽这种公子哥跟何晏反而臭味相投,于是乎何晏成了曹爽手下的第一号亲信。

他们在一起做的最多的就是对内大兴土木,搞基础建设,并且大肆买官卖官,对外发动战争,不过很可惜无论是蜀还是吴都不是软柿子,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这种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昏招让本来就对曹爽意见很大的元老重臣们更加生气,就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开始伸出了他的触手。

魏国最后一名将(生于魏国皇族的他)(4)

跟其他元老们不同,司马懿最开始对曹爽就采取了近乎纵容的态度。甚至于在曹爽想要夺取司马懿的权力之时,司马懿直接摆出了一副“随你便”的态度,看到这种状态的司马懿,曹爽更加蹬鼻子上脸,为所欲为,以至于最后司马懿甚至于被近乎软禁在家中等死。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曹爽做梦都想不到司马懿的演技能够拿奥斯卡,公元249年,曹爽兄弟带着皇帝曹芳前往曹叡的高平陵祭拜曹叡。结果刚出洛阳,快要完了的司马懿翻身上马,带着自己在曹爽眼皮子底下养的3000精锐占领皇宫,控制了太后,而本来自己不放在眼里的所谓“元老重臣”,也迅速的跟司马懿联合起来,把曹爽千辛万苦建立的关系网一下子就捅破了。

这个时候,曹爽的表现,犹如一个还没毕业的初中生,自己的智囊,也是曹爽阵营,极少数的明白人大司农桓范带着象征权力的大印连夜跑到曹爽这里,跟曹爽说,现在司马懿的人数少,咱们还有机会翻盘,别犹豫了快点带着皇帝号召勤王,结果曹爽说了一句,我现在投了还能当个富翁吧?听到这句话的桓范,终于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你爹曹真一世英名,怎么生出你这么个瘪犊子,而曹爽的下场也确定了回到洛阳后被司马懿“夷三族”。

可悲吗?可悲。可笑吗?更可笑。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也许跟出身的关系不大,自己水平不行,就算有掌握天下的权力,也是守不住的,曹爽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