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终于即将谢幕。我在心里暗搓搓地庆幸,这一届得亏不是中国承办,若是中国承办,怕不把人急死。

曾经,奥运会以及看奥运会,是我们生活中的大事,至少对于我来说是的。

最早知道奥运会是1984年那一届。那时基本没有电视可看,我们是听的收音机,看的报纸,还有就是听学校老师的偶尔拿来对我们进行爱国教育。那一届,我开始知道世界上还有奥运会这个盛大赛事,知道许海峰,知道李宁,知道中国女排,知道周继红,知道马燕红,知道吴数德,知道栾菊杰……那时候,每年全国都会评选十佳运动员,奥运冠军基本都是当年十佳的主要成员,中国青年报上会有他们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我印象中,中国女排、乒乓、围棋、体操这几项运动及取得的成就,最为广受关注,入选十佳运动员的机会多。百废待兴也意气风发的八十年代初,体育运动世界冠军是普通老百姓最先感受到的崛起与荣光。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我刚刚师范毕业参加工作,那时许多人家已经有了电视机甚至彩电也偶尔能看到。这一届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手牵手》,真是非常好听,从84年至今,感觉也就记住了汉城奥运会会歌。那一届,电视上看了几场比赛,记住了高敏和许艳梅。那是中国奥运金牌最少的一届,李宁赛场上频频失误,从84的高光封神到汉城跌落神坛,当时的报纸上充满了对他的批评,我记得有文章写他到汉城去参加比赛态度非常不端正,挂着个相机到处拍照合影,根本没好好练之类的……那一批运动员要庆幸,当时没有互联网,不然会被骂死。尽管那一届金牌不多,但银铜牌并不少。那一年最具爆炸性的新闻就是百米飞人加拿大选手约翰逊的兴奋剂事件,前一刻的9秒79百米纪录,让全世界讨论是不是已经到了人类短跑极限,几天之后发现他服用兴奋剂,成绩取消金牌收回,约翰逊真正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也是那一年,我开始知道,还有兴奋剂这玩艺儿。还是那一年,中国一家独大称霸至今的乒乓球运动开始成为奥运项目,湖北姑娘陈静首夺女单金牌,让球争议也浮出水面。那一年还有一件事,洛加尼斯血染泳池,中国跳水小将熊倪成为裁判打悲情分的牺牲品。

有了这两届作铺垫,1992年的奥运会,就格外受到关注,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电视机已经很多了,且以彩电为主,直播与观看的便捷,让那一年奥运会给我留下许多印象。第一次对开幕式上的点火仪式有了认知:那一年是一箭射亮了奥运圣火。也是那一年,知道了萨马兰奇;那一年,13岁的伏明霞和少年孙淑伟在巴塞罗那城市上空惊艳一跃,宣告了中国跳水梦之队辉煌时代的到来;也是那一年,中国乒乓球第一代大魔王邓亚萍成为一代霸主,萨马兰奇颁奖时,亲切地拍了拍她的脸。男乒这时候正在低谷中。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届奥运后,中国加入了2000年奥运的申办大军。当时竞争真是空前激烈,最后花落悉尼。那一年,我才知道,原来奥运会要申办不说,还这么难申办!现在好像大家申办热情都不高了,据说还要做工作承办。

1996年奥运在亚特兰大。奥运百年,美国申办赢了希腊。这一年点火的是颤巍巍的拳王阿里,意义非凡。关于这一年的比赛,个人印象最深的有伏明霞、熊倪、王军霞、李小双、占旭刚等选手的比赛,以及乒乓球的男女队包揽单双金牌,不会打球的胖子刘国梁和孔令辉的时代来临。电视里,王军霞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的镜头,N次回放。

2000年的悉尼,是中国奥运军团正式进入第一方阵,形成美苏中三强格局的一年。这一年的点火仪式也是非常特别的,在水中点燃圣火。这一年中国队的比赛,就一个词:眼花缭乱。跳水、体操、乒乓、羽毛、举重、射击、柔道,全面开花,且男队女队都出彩,大多数时候,中国女队成绩更好。不过,那一年田径和游泳这两个大项,几乎是颗粒无收。基本每天都会在电视上收看各种赛事,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体育比赛。奥运正逢暑假,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基本也没有补课啊、旅游啊这样的概念。暑假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我们当时住的是单位宿舍楼,全是同事。其他人爱打麻将,我没兴趣,大家每天就把孩子往我家赶:别吵我们打麻将,去王格林家玩。于是,我带着孩子们看奥运。画面是这样的,我坐在椅子上,前面地上坐一排6岁左右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看电视。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场女子举重的比赛,有中国选手,也有台湾选手。举重选手形象不符合寻常意义上的审美,孩子们看到选手一上场,不分中外,就开始热闹地嘲笑她们的形体、发型,在我批评并提醒咱们中国的选手也是这么胖之后,小朋友们不再嘲笑,却交头接耳地议论:中国好看一些,外国的好丑。几个选手举下来,小朋友们看出了一点门道,别的不认识,国旗还是认识的,大家立马分清了敌我,很快站起队来。一到其他国家选手就开始大声喊:加水!漏油!不管哪国选手举起失败,他们都要嘲笑,中国选手成功必欢呼,失败必叹气。虽然我也没比小朋友们强多少,但表面还是维持着友谊第一的嘴脸。我感觉这时候必须要体现一个成年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有的教育态度,于是乎,我跟小朋友们说,大家这样是不对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管哪个国家的选手,我们都不应该嘲笑,都应该尊重。前面那一排小朋友像是谁在指挥似的,一齐回头抗议:凭什么?!我愣住了,一下也想不出来凭什么。咱固然不能强迫小朋友们非要胸怀祖国,也不能强迫小朋友非要放眼世界,对吧?看个奥运会,还能管他们是个啥态度?支持谁?用自己的方式爱个国有啥错?遂放弃教育,爱谁谁。中间,台湾那个选手出场时,我儿子回头问我:妈妈,这个到底是哪个国的?看着好像我们中国的。我回答:这个是中国台湾选手,也算是咱们中国的吧。听我这样一说,坐在地上的妙醒小朋友猛地捂住了自己的嘴。我可以肯定,她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在心里已经加过水漏过油了,我那个傻儿子当然没有意识到,他一脸惊险地凑近妙醒说:好险!我差点说加水了!妙醒紧抿着嘴不回应,生怕暴露她在心里已经加错水的事实。也是从那一年起我儿子开始喜欢上跳水,甚至能抛开他的爱国心,坚持为萨乌丁加油。有场跳水比赛直播在深夜,我们都熬不住去睡了,半夜醒来,儿子还一个人坐在客厅里聚精会神地看跳水比赛。2000年后,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举国狂欢。

2004年雅典奥运,虽然当时已经有电脑,但平时获得资讯,还是以电视为主。这一年的奥运会上,刘翔横空出世,我们是在电视机前跟着一起激动过的。美国飞鱼挂一脖子金牌的场面也是特别喜感。因为下一届就是北京,这一年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比赛瞬间:除了刘翔,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夺冠之战,让人至今想起来还是热血沸腾;唐功红惊天一举,郭晶晶田亮成新一代梦之队主力,无缝对接;乒乓球史上著名女魔头张怡宁初露峥嵘;最意外的是,那一年竟然还拿到网球女子双打冠军……最终金牌数首超俄罗斯,位居第二。很多自以为就他清醒的人爱说,体育大国不看奥运奖牌,要看全民健身啥的……屁话!奥运才是风向标。别信那些应该去享受奥运、不该为金牌的鬼话,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是想去争金牌的,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让你去玩?既然这么好玩又不用在意奖牌凭啥就让你去享受?别听某些媒体和个人忽悠,在奥运会争金牌以牌服人以牌论实力这件事上,所有国家都一个德性,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著名、大量的兴奋剂事件,大都发生在那些拿牌最多的体育强国、大国,小国弱国真的是连作弊都轮不上的,只好说自己是刷国家存在感重在参与。真要不小心拿了块牌子,全国疯狂,连以色列这样的国家,拿一块奥运奖牌都可以让总统停下工作先关注一下奥运。所以,奥运赛场上,唯奖牌、唯成绩没错。竞技场上,不谈实力谈哲理是可耻的——更快、更高、更强,才是硬道理。

感动人心的奥运瞬间(照亮奥运记忆的那些人和事)(1)

2008就不必说了,自家地盘上的奥运,金牌顺理成章跃居第一。也许是因为金牌拿 得太多,这一年的比赛记得的竟然不多,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刘翔的悲情退赛,其次就是张娟娟从韩国人手上夺得射箭金牌的场景。韩国在这一项目上,也是天花板式的存在,其意义不亚于韩国选手从中国手上抢在跳水金牌。这一年真正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之后每一届奥运会都会被翻出来重温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事隔20年,88年汉城奥运会上跌落神坛的李宁,凌空漫步绕鸟巢一周点燃圣火,重回奥运现场。张艺谋确实是了不起,以我关注过的奥运会开幕式来看,完全客观地说,无出其右。

2008年之后的两届奥运会,基本没怎么看了,直播除非打开电视刚好碰上就看,偶尔会看一下某些重要比赛的回放,其他时候就只关注奖牌数变化,连奖牌数变化的关注,也完全不如以前那样放在心上,,多就多点,少就少点。不过,有一个项目是比较关注的,就是游泳项目的崛起,男队女队,均涌现一批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一直延续到今年东京奥运会。一连三年男女队都在这个项目上表现优秀,至少可以认为,在这个项目上,中国年轻一代,无论是体能、训练方法还是人才培养,都已成一定气候。之前很多人都说,中国只会在小项目、别人不怎么玩的传统项目上有争夺奖牌的实力,在最能体现体育竞技水平的田径、游泳等大项上不行,至少这曾经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就是,这种现象在一点点改变,且不再只是靠某个天才的出现。

今年要不是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估计不会太关注;不是因为全红婵这个不世出的天才少女,估计也不会有太多关注。奥运会不老,届届上演不一样的激情拼搏,只是我自己已经热情不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