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坛城是表达佛教净界精华的地方,也就是说修行者可以通过将自己、众生和外在环境的普通形象想象为曼陀罗的圣洁形象,来萃取生命的精华,坛城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大乐与空行的智慧。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1)

僧人制作大型坛城

坛城就是佛菩萨的宫殿,曼陀罗是其梵音,源自古印度修佛护法的神坛。沙画的坛城是佛世界、理想国的平面化和微观呈现,其宗教含义宏大艰深。作为藏传佛教重大法事,传统上只在灌顶过程中开放给受法弟子观看,近些年才选择性地对社会公开。坛城具大威神力,典籍记载:得亲见彩沙坛城者,宿世须具深厚福缘。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2)

依据大小,沙绘一幅坛城,少则五六人,多须数十人,历经几日、几十日甚至几个月方能完成。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3)

沙画所用的彩沙色泽鲜艳,取特殊白石磨成细沙再以矿物颜料染色而成。颜色分为白、黑、蓝、红、黄、绿,后面四色又分深浅三种层次。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4)

坛城沙画的制作技艺传逾千年,参与制作的喇嘛需经过严格训练,牢记每一道工序和每一处细节。画中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意义,承续有道,绝不可随便创新。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5)

细沙画出来的曼陀罗,一阵风就能吹散。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喇嘛们工作时必须相携与共,心无旁骛,屏息凝神,一气呵成。沙绘坛城的完美程度直接关系到参与者和观看者能否从中得到最大的加持。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6)

制作坛城意义神圣,开工前和完成时均要举行复杂的宗教仪式,众喇嘛盛装事法,呼麦诵经,气氛庄严神秘,场面非常震撼。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7)

但是,更为震撼的是: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制作出这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并不是用来向世人炫耀其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最后会被毫不犹豫地扫除,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8)

僧人制作坛城

也许,坛城沙画的过程便是为了昭示生命的短暂易逝,仿佛一场视觉的盛宴,再还来不及欣赏的时候便回归空寂。如《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繁华过后,一切皆云烟。难怪西方人把坛城沙画看作“伟大的行为艺术”。

觅一处幽静远离红尘喧嚣(昙花一现的坛城)(9)

繁华归无 世事的无常和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