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马鞍镇准大学生李新,将和爸爸带着行李动身到温州大学报到,这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准大学生,一路走来,遇到许多困难,但他积极乐观、勤奋好学,终于如愿以偿考上心仪的大学,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励志哥”。

先天性脑瘫研究确定突破(马鞍先天性脑瘫的准大学生)(1)

父亲陪读 12年如一日

李新出生在马鞍一户普通的农家,父亲李卫鸣从事广告招牌制作设计,母亲在家带李新,一家人日子虽不算富裕,但还算安稳。然而,就在2002年,一个巨大的打击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在一次检查中李新被查出患有脑瘫,经过治疗依然无法正常行动。

“我当时确实心里很难受的,孩子患了这样的病,换了任何家庭都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我想事情已经在了,一家人一起面对总能克服的。”李卫鸣说。

正当全家人努力养育李新慢慢成长时,又一次意外降临,李新妈妈因积劳成疾,被检查出患有脑瘤,虽然通过手术,切除双眼视神经及单耳听神经,保住了性命,但也成了残疾人。“他妈妈双目失明、单耳失聪,我是没办法出去工作了,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孩子她妈。”李卫鸣说,因为家庭失去经济来源,政府部门第一时间救助,给他们母子两人都发了残疾证,并给予相关补助。

身体的不足和家庭的不幸,无法阻挡李新求知的脚步,8岁那年,在爸爸的支持下,李新迈入了小学。“我儿子行动不方便,一开始我们也比较担心,像我们这样的情况学校收不收。”李卫鸣说,好在学校都非常照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这12年来,他都是进入学校“陪读”的。

“当时小学初中我一般都是中午过去,平时上下课什么的都是老师同学帮忙的,高中在越崎中学,学校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了单独的寝室,让我照顾儿子。”李卫鸣说,学校为了照顾他们父子,还特地给他安排了门卫岗位,让他在照顾儿子读书之余有一份工作收入。

“这十二年来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小学、初中、高中的每位班主任都对我们十分照顾,没有他们就没有李新的今天……”李卫鸣说。

积极乐观 与同学打成一片

虽然有爸爸的陪伴,但求学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李新的手不好控制,字写不好也写不快,他就暗暗训练思考速度,常常举一反三,很多知识点触类旁通,这样解题所用的时间就越节省,用来书写的时间就相对多了。

“儿子从小到大的学习一直没让我操心过,他平时很自觉,遇到学科上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成绩也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李卫鸣说,让他非常欣慰的是,自己这12年来重心一直在照顾儿子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完全靠他自己勤奋努力。“在学习上、思考能力上,李新都是佼佼者。”李新高三班主任王吉伟说。

“李新虽然坐在轮椅上,但性格非常阳光积极。”王吉伟说,他对李新入学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安排座位时,他特意安排李新单人单桌,坐在第一排正中间,课桌间的距离也留得大一点,这样方便听课学习、轮椅进出。

在日常课间时间,班上还给他安排了几个同学帮忙倒水喝、帮助他上厕所、推着他去做实验或者信息教室。“我上课的时候我爸是不在的,很多我做不了的事情,都是同学帮忙的,真的非常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李新说。

在生活上,大家自然而然地帮助李新;李新也一直像个小老师一样,在学习上无私帮助同学。“高考前是大家争分夺秒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只要有同学来请教,李新都尽其所能帮助同学。”王吉伟说,李新积极的学习态度,带动了班级勤学好问的学风,同学排队向李新请教数学题。

带着父亲上大学

在越崎中学读高二的时候,李新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三年来,他也一直在努力,最终今年高考考了596分,被温州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

“我其实挺期待能走出去继续努力学习,能读上去就读上去,以后考个研究生、博士,再多找几个知心的朋友,在以后的路上能一路走下去。”李新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

“作为孩子的爸爸,我会一直陪他读下去的。”李卫鸣说,因为要去温州上大学,考虑到住校等实际情况,李新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给温州大学写了一封信,述说了自己的故事和面临的难题,校方获悉后,也是第一时间给予答复,承诺会帮助李新父子解决实际困难。

“我爸爸去陪读,希望有一个独立的寝室,学校收到我的信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说会安排的,非常有人情味。”李新说。

“我到了温州那边陪读,家里这边照顾不到了,孩子她妈只有让孩子的奶奶来照顾。”李卫鸣说,这些年来虽然家庭一次又一次遭受打击,但一家人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他相信,会有如愿以偿的一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李新一家四口只能依靠每个月2000多元的低保补助来维持生活。虽然大学期间,李新可以获得残联以及民政部门提供的每年8000元的助学款,但李新今后的学习和他们一家的生活还是会碰到很多困难,在此,记者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帮助李新一家解决眼前困难,实现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