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野外钓鱼的时候,经常会碰到“锚鱼”的情况发生,(不是专门用串钩锚鱼),当浮漂出现动作后,提竿刺鱼,发现鱼竿传来比较大的劲道,好像是中了大鱼,用力拉出水面一看,其实不大,只是鱼钩挂在了鱼的身上,比如肚皮、鱼鳃盖、尾巴或者是背鳍上,各个部位都有可能,而且一不小心,挂住的鱼还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调整准确的时间(准确的调整是鱼获的保证)(1)

拉饵和酒米

第三:鲫鱼上浮。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是晴天的午后,水温会随着气温升高,也是会出现鲫鱼上浮的现象,不在底部吃食,浮游在钩饵的上面吃散落的雾化饵,我们钓到水底,当自己提竿的时候,就会出现锚鱼现象。这样我们可以尝试钓离底,也是会有不错的改善的。

第四:双钩的钩距太大。冬季我们是以垂钓鲫鱼为主,如果钩距过大,比如2.5或者3个钩距甚至更大,也会出现锚鱼的状况,我们可以把钩距限定在2个钩距以内,就可以有效减少锚鱼的现象发生。

调整准确的时间(准确的调整是鱼获的保证)(2)

快乐的上鱼

偶尔出现的锚鱼,可以不必去理会,如果频繁的出现了锚鱼现象,就需要我们来做出正确的改善来应对,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钓获。

你认为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