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孟子》一书虽然只有7篇34000余字但是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早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孟子不仅在哲学论理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建立了以“民本”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仁政”学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板如何成为企业家的标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板如何成为企业家的标准(让身为老板的你轻松玩转公司)

老板如何成为企业家的标准

孟子《孟子》一书虽然只有7篇34000余字。但是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早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孟子不仅在哲学论理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建立了以“民本”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仁政”学说。

孟子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约公元前372年,他诞生在邹国(今山东邹县一带),孟孙氏家族没落后迁居于此。孟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

孟子的家本来住在郊外靠近墓地的山边。孟母见儿子很喜欢模仿着玩丧礼、祭礼的游戏,便决定迁居到城里去居住。

不想迁到城里后,住在一个市场附近,孟子看到商贩们做生意,又玩起了讨价还价的游戏。

孟母又把家迁到一个学堂附近,孟子就跟着读书人学习起礼仪来。

孟子八岁时,孟母省吃俭用将他送进学堂,但孟子起初学习并不努力,不能坚持用功。孟母看到这种情况,忿然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对孟子说:“你读书没有恒心,半途而废,和这又有什么差别呢!”孟子从此刻苦攻读。

孟子年岁稍长,便到鲁国去游学,到了鲁国的国都曲阜。这时,孔子的孙子子思已经去世了,孟子便受教于子思的门人。他日夜攻读,学业迅速长进,他决心继承孔子的学说并发扬光大。

邹穆公听说孟子贤能,便请他回国,但不久孟子便发现邹穆公并不采纳他的建议,于是率领门人离开邹国,周游列国,向诸侯游说实现王道和仁政的理想。

孟子首先到了齐国。齐威王虽将孟子待为上宾,并拜他为卿,却不给他实权。孟子感到在齐国难以施展他的政治抱负,便辞去官职。齐威王再三挽留、并赠以黄金百镒,被孟子婉拒。

之后孟子先后到过宋国、梁国、滕国,又返回到齐国,但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311年,孟子结束了十年游说诸侯的生活,回到邹国,专心著述,闹扬孔子的学说。公元前289年,孟子去世,终年84岁。他的学说对后世儒学影响极大,被公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尊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要保障人民权利。主张保国爱民、礼贤下士,提出要让人民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为民制产,藏富于民。而且人民有权决定君主的名义与地位。孟子这一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孟子》所阐述的要勇于担当道义的思想造就了许许多多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

孟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大要点:

1.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仁政,人们是可贵的,国家社程应该是为人民的。君主所做所为应该是为了国家社秘和人民的。孟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有民主思想精华的思想家们都从这里得到理论的支持,而坚持专制的统治者如朱元璋则痛恨孟子的学说。

2.“道性善”。孟子解祈心的内容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仁、义、礼、智“四端”。证明人性的本善,这为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以“心”论“性”,宋代的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就是在孟子论心、论性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心即理”的心学理论。

3.“明浩然之气”。孟子提出了一整套假炼、修养、成就人格的学说,为两千多年以来,有志于成就事业的人指出了下功夫的途径,并鼓舞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去克服困难,建功立业。

4.“融五霸而尊三王”。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和先圣先王的道统,发扬周公“制礼作乐”的精神,他提出“辟杨、墨”。孟子提出了一整套做人做事和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标准,他强调义利之辨、人兽之辨和取子之道,为中华民族建立礼乐型的教化系统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