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军事家、外交家,其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及智者的代表人物。但诸葛亮更多的是谨慎言行,为了是自保,所以纵使他有万千计谋,也不敢放手一搏,难成大业。其虽功多,但过也不少,我们来盘点一下诸葛亮历史上的八大败迹便会发现。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1)

一、任人唯亲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2)

在第一次北伐时的街亭火战,任命只是自己赏识的马谡,最终失去街亭,让自己的军队没有重要的据点,进退两难,不得不退回汉中。

二、架空刘禅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3)

刘备过世后,刘禅年幼,无能力掌握大权,由诸葛亮代为执政。而当刘禅成人后,原本诸葛亮是要把大权移交给刘禅的,不过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大权始终还是控制在自己手上。更过分的是还派人监视后主的所有行为,而刘禅并没有电视剧里面播的那么软弱无能,而是拜诸葛亮所赐。

三、内部矛盾处理能力差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4)

对骄横的关羽采用拍马屁的形式,使其更加骄横,万千计谋的诸葛亮,可见情商很低,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内部的将士,这也为后来的失荆州埋下了祸根。而魏延的造反同样也是诸葛亮埋下的祸根。

四、“忠言逆耳”没做到位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5)

刘备派诸葛亮入川,并授意关羽留守荆州,些时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无法担当大任,却不敢谏言刘备使用赵云代替关羽,这是失荆州的最根本原因,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怕得罪关羽,更怕刘备对他有其它想法。刘备死前说“若法正在,安有此败?”,指的就是刘备在东征东吴时,诸葛亮明明知道其中的利害,却不敢直接跟刘备讲,更没有跟随刘军军队,出谋划策,而是以后方建设重要为借口,最终导致了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可见刘备兵败后对诸葛亮的失望至极,也是诸葛亮从心理上间接的害死刘备。

五、祸国殃民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6)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刘备心愿”和自己的“隆中对”不顾当时蜀国的实际情况,还六出祁山,均以粮尽无功而返,还让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中。

六、不吸收新人才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7)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照样原来的老将士,不仅如此,还打压老能臣,如赵云便是因此而老死在赎中,而一些虚有其表的人却得到重用。造成了后来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最终导致了蜀国的快速灭亡。

七、一味退让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8)

一味的对江东退让,而江东的得寸进尺更是让诸葛亮的部下们失去原有的团结。然后这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吗?

八、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继承人

诸葛亮真实残局(诸葛亮实属相才而非将才)(9)

诸葛亮把姜维指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在其独撑军权后,继续率领蜀军北伐曹魏,遭到蜀中大臣们的一律反对,民不聊生,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刘禅投降。至此蜀国灭亡。

诸葛亮用兵如神、锦囊妙计,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孔明属相才而非将才,他的治国才能之高,史上少有可比者,但他的军事才能是演义吹出来的,所以他的败迹大多与军事才能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