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才女李清照都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来再看到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憨,才知道,其实生活给予她了太多无奈与愁苦。

很多研究李清照诗词的人多是以“靖康之难”这一政治史为界,认为前期词风清新温婉,后期则夹杂了诸多国仇家怨,变得凄凉悲怆。

李清照即便再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失去了国家,失去了丈夫,颠沛流离,孤老无依的女人。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1)

广州·东莞 李清照塑像

我比较赞同将她的诗词按照少女时期,婚后时期和孀居时期。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可以看着海棠的“绿肥红瘦”,即便是“昨夜雨疏风骤”,也觉得海棠依旧。

少年不知愁滋味。李清照的诗词这时候自然是活波烂漫的。

婚姻有时候会有各种不安的惆怅,既有甜蜜幸福,也有愁绪满肠的不安,特别是深闺中的李清照。即便才情万丈,在爱情面前也是一个不安的女人。

爱情,有时还真是一种鸩酒。明知相思苦,也要入这相思门。入了这相思门,也要埋怨下自己何必当初。

所以,小楼昨夜又风雨,李清照用“贵妃嘴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来描写白菊之姿丰腴不矫揉,白菊之香幽远清馥,白菊之色淡妆婉绰。好花“风韵正相宜“,确是”小楼寒“,“无情风雨”。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2)

白菊“风韵正相宜”

好花无人共赏的孤寂寒夜,反应了婚后李清照的另一种寂寞与不安。

世人皆言李清照和赵明诚二人琴瑟和谐,幸福美满。却少有思索,在爱情面前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圆满。

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婚后深闺中的李清照多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有时,婚姻使人完整,有时婚姻也需要自己容纳他人。

而到了好花不在的孀居生活,国仇家破,一个孤老无依的封建女子又怎能敌得过生活的失重?

没有丈夫,没有子嗣,家里的弟弟还不断劝说她另嫁。即便是再嫁,也很快以告发新夫结束了这段新的婚姻。

失独,是每一个老人都有面对的问题,更何况那个风雨飘摇的一介女子呢?

这时候,花也是残的,“满地黄花堆积”,人也是“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李清照已经被生活吞灭殆尽,“载不动,许多愁”。

但是,李清照还是那个独立有思想的李清照,生活还是生活,日子还是日子。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3)

满地黄花,失意人更比花憔悴

她的词,写景写物写自己的情绪心态。词的情节视角和景物的布设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审美而写,目之所及,皆可入词。描述的则是自己的心绪。一字一句中都是内心的折射。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心情日记,或者意识流淌。

当歌以抒情,诗以言志,词以达意,文字就成了生活。

在李清照的生活中,有景可观,有物可赏,有音可闻,有花可赏,自然有情。

赏花是李清照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今40余首词中,有35首中描写了花的千姿百态,折射出自己的心灵世界。

有“误入藕花深处”的乘兴自在,有“人比黄花瘦”的惆怅感慨,也有“满地黄花堆积”的心碎无力……

今人不同于古人。高楼林立,若有弹丸之地可以莳花弄草,都足以令人欣慰。公共的园林景观有专人负责打理,自然种植什么也不是自己可以随心所欲。

但是古人可以在庭院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哪怕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辣椒的花也是一种观赏类的植物。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4)

辣椒红也挺喜庆的

有时候,她会买花。

“卖花担上,买的一枝春欲放“。买花、簪花,自是要将娇颜比春花。

此时新婚燕尔,人比春花,还要让自己的丈夫看看,满满的幸福自在。

而婚后,佳节又重阳,独自一人,思念丈夫,不再将自己用春花相比,而是用了黄花,“人比黄花瘦“。

宋代的街道上,卖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上也有卖花的小摊点。就像陆游的诗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爱买花的宋人,买花干什么呢?

就是插花。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5)

一瓶花繁叶茂的插花。这种花花叶叶堆在一起的感觉和南宋《盥手观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中的瓶花很像

李清照也会插花。

插花其实算是宋人的生活必备了。但是我觉得,宋代的插花和今人的插花还是有些许区别。

今人的插花,更加注重所言的“花道”,是一种生活的体现。

到了宋代,插花就和我们在商店门口摆一盆绿萝一样。

宋代的诗人杨万里就发现路边的小店,不,是“野店”,甚至连个汤和茶都没有。但是也会“青瓷瓶插紫薇花”。

欧阳修在《洛阳风俗记》也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而李清照也插花。

某年的上巳佳节,正是“今年春色好”。亲族聚会,也是“酒美梅酸”。而李清照插花后,却不忘调侃下自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而且,她自己也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6)

我朋友送的梅瓶,他自己画的。梅花画得有风骨,如果真插梅会有一点突兀。

既然赏花、插花,品香则也是宋人的一大乐趣。

从李清照的诗词来看,她提到的香炉有两种,一种是鸭型的香炉,一种是兽型的香炉。这两种香炉也正是宋代比较流行的炉子。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香冷金猊”,也有《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这种兽型的熏炉,或叫之“出香“,或叫之狻猊香炉。

根据目前所见的宋代出土的兽型香炉,多为狮子状,且器腹较深。如安徽宿松北宋墓葬出土的绿釉狮子炉。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7)

图片来源《中国陶瓷史》P298

宋代流行的用香方法是熏香法。在香灰中置炭,掩埋香灰。上面放置银叶或者云母的银叶以隔火,再上面放置香品。

由于炭在灰中,所以,炉子会有温度。所以有“香冷金猊“的说法,正是炉炭灰冷的状态。

另一种香炉是鸭型的香炉。

其实鸭型或者雁型的香炉在汉代就已经有实物的出土。到了宋代,就都是鸭炉了。在诗歌中有李商隐的“睡鸭香炉换夕熏“,有温庭筠的”金鸭小屏山碧“。

李清照则言:“玉鸭熏炉闲瑞脑”。也有“沉香烟断玉炉寒”,可能就说的是她的玉鸭熏炉。

但是玉鸭熏炉真的挺少见,多是铜制的,也有三彩的。宋代毛滂也提到过:“玉鸭度香迟”。

究竟这个玉鸭是真是的材质,还是诗歌上的比喻,可见的事物资料比较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就已知的香炉来看,汉代鸭型的香炉器腹都比较浅,而芝加哥美术馆藏的北宋青白釉香鸭器腹比较深。可能是和汉代与宋代的用香习惯有关。

除了熏炉,李清照也会使用篆香。这也是宋代流行的用香方法。

篆香,又叫印香。唐代的诗文中见到,比如王建的《印香》有:“闲坐烧香印,满户松柏气”。这种焚香方法是将香粉用模具填充,放在平整的香灰上,直接燃烧。

印香在宋代成风。在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诸色杂卖》里,北宋东京开封府内,如果你养马,有人卖马的切草;如果你养猫,有人卖猫食和小鱼。也有“日供打香印者“,每天到你家给你打个香印。直接到家,也是很超前的。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8)

《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藏于国家博物馆

李清照的印香就和李清照的花一样,充满了那种无力感。

比如“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一盘烧尽的香灰,在无限神幽的画堂中伴着日影落下,后面有描写梅花即便绰约,也“难堪雨藉,不耐风揉”。以残梅暗喻,香消灰冷,自身突遇变故而感怀。

再比如,“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也是一个篆香成空,上文是”画楼重上与谁同”,全文都是透着孤寂凄寥,最后“留得罗襟前日泪“。

“拨火“这个词看似是为了让香材燃烧更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是一种很无聊很颓废的状态,这与香篆烧尽相互呼应,其实也是一个生活化的场景。

从意象上看李清照的生活,南宋才女李清照的气味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9)

宋代香炉器腹都很深,便于埋炭

李清照所使用的香材主要是龙脑香和沉香。

有“沉香烟断玉炉寒”,“沉水卧时烧”,“玉炉沉水袅残烟”的词句。沉水香可见于大量的宋代香方。比如黄庭坚的《婴香》http://mp.toutiao.com/preview_article/?pgc_id=6854857836057821703,比如宋代公库使的官方售卖香http://mp.toutiao.com/preview_article/?pgc_id=6869702992673636868等等,都是以沉香为主。

而李清照所使用的龙脑香,可以见于“瑞脑销金兽”,“瑞脑香消魂梦断”。一般来说,看宋代的香方,龙脑香多为少许后加的,作为香品的点缀和提香发散而使用。而唐代使用龙脑的频次和剂量则要大得多。但是就李清照的词中,则单独使用龙脑香,而且一定要“梦断偏宜瑞龙脑”,可能是为了提神醒脑之用。

同时,也没有实质性李清照是使用合香的文字证据。

李清照的生活,即便是有花,有香,也有团茶,也有酒,晚年还喜欢玩一个博戏,但是生活给予她重担太多了。也许,“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只有在“忘了除非醉”的时候,才能有片刻的自我放逐。

参考资料

1 张彩霞 宋世勇,论李清照词花意象[J].惠州学院学报,2002年8月

2 扬之水,两宋香炉源流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 第1期

我是@气味美学 的素雯,我在书里“考古”香文化,在生活里发现气味美学。

气味美学,持续分享各种香料、气味学和香文化相关内容。。。

喜欢就点个赞求个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