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庶,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和“身在曹营心在汉”。当然身在曹营心在汉还包括了关羽!

徐庶,本名徐福(魏国史书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起初为‬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是‬好友‬。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等‬典故‬‬,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1)

徐庶

那么问题来了,徐庶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吗,并未给曹操献“一言一策”?

建安十三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曹操攻打刘备,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不但没有劝降刘备,还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于是就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以及“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些典故‬。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得知刘备用徐庶为军师之后,在程昱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见是母亲亲笔书信,向刘备告别,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许昌。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徐庶也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赤壁之战时,徐庶其实已经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但因曹操逼死自己的母亲,而没有向曹操说明。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徐庶与刘备道别的情节也特别有意思,

刘备谋士孙乾对刘备说:“徐庶乃天下奇才,又熟悉新野的情况,如果放他走对我们很不利。”刘备却说:“母子天性,我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放他走不合适,我不能做这样的事啊。”刘备舍不得徐庶走,就以送行为借口,一再挽留他。徐庶说:“老母在曹营,即便是金波玉液也没心思喝。”刘备说:“你这一走,我就像失去了左右手,即便是龙肝凤髓,亦不甘味。”徐庶说:“主公放心,纵使曹操相逼,也终身不为其设一谋。”刘备说:“先生既去,备也无心于功名事业,就此遁隐山林。”刘备、徐庶君臣执手相看,泪眼相送,甚是感人。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2)

徐庶与刘备

个人认为:刘备是个情商极高的政治家,徐庶也并非身在曹营心在汉。

其实虽然二人这么说,如果徐庶真的不为曹操献一言一策,我想曹操不会天天看着一个木头人而封赏他吧,即便曹操境界高,他的大臣们对毫无功劳的徐庶没有意见吗?而且从曹丕‬封‬徐庶‬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上‬来看‬,徐庶到了曹营之后应该混得还很不错。而徐庶走后,刘备也没有隐遁山林,反而后来称王称帝。

刘备一直以仁德著称,且礼数周到!刘备的上述做法,用我们今人的看法,无非就是想表达:“徐庶我不杀你,放你走,但你也不能到了曹操那里后,把我害得太苦”这样的一个意思。

当然徐庶也很聪明,立马就发了毒誓,不为曹操献一言一策!既然双方都表态了,又都是有名的人物,彼此意会就可以了!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3)

徐庶

还有一个情节,徐庶之母见到徐庶以后就自杀了,告诉徐庶忠孝不能两全,逼迫他要以忠君为上。如果徐庶是孝子,理应遵循母亲之愿,即便是死,也应该从曹操处逃走,回到刘备身边,而不能在曹操那里一言不发的待着。那么徐庶为什么没有回到备身边呢?刘备身边有诸葛亮难道就不能在有徐庶了吗?徐庶在曹营里,经过长期与曹操及群臣相处,曹魏的形象与自己认为的已经有了极大出入,促使其三观发生变化!不管因为什么,种种迹象都表明徐庶并非“心在曹营心在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