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为了抗衡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七个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南斯拉夫除外)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起了华约组织。然而到了1968年,华约组织中实力最小的阿尔巴尼亚却第一个“退群”,他们将苏联的舰艇驱逐出发罗拉海军基地,并且公开退出了华约组织,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苏联为何没有教训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是个小国)(1)

一、退出华约

1968年,在杜布切克的领导下,捷克斯洛伐克开始进行改革,并且公布了《行动纲领》。苏联得到消息后,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担心捷克斯洛伐克脱离苏联的控制,于是决定用武力进行干涉。8月20日,苏联、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联合出兵,动用了几十万军队,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镇压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

这件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中国、罗马尼亚都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其中也包括阿尔巴尼亚。当时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是霍查,为了抗议华约五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在这年的9月13日,霍查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其实,“布拉格之春”只是阿尔巴尼亚“退群”的借口,早在1961年它就已经不再参加华约的行动了。

苏联为何没有教训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是个小国)(2)

二、苏阿交恶

阿尔巴尼亚是在1946年成立共和国的,当时他们采取了完全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当时苏联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很好,霍查甚至在劳动党大会上,称苏共为“母亲党”,称斯大林为“尊敬的父亲”,表示“将至死忠于苏联”。50年代是阿苏关系的顶峰时期,阿尔巴尼亚在各方面都紧随苏联的步伐。然而到了60年代,两国的关系却破裂了!

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中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东欧的国家都支持苏联,只有阿尔巴尼亚采取了不介入的态度。赫鲁晓夫对此非常生气,在莫斯科会议公开指责阿尔巴尼亚,并且要求阿尔巴尼亚做出选择,“要么跟着2亿(指苏联)走,要么跟6亿5千万(指中国)走”。自此,双方的关系急转直下。

苏联为何没有教训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是个小国)(3)

三、完全破裂

1961年,苏联断绝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撤走所有专家。同年3月,华约组织会议上,苏联提出阿尔巴尼亚将发罗拉港置于华约武装力量的直接管理之下。阿尔巴尼亚表示反对,可是会议上却没有一个国家支持它。之后,苏联给了阿尔巴尼亚两个选择,要么在中苏分歧上支持苏联,要么向华约上交发罗拉港控制权,只要答应其中的一条,苏联就恢复援助。

对此,霍查表示反对,至此苏、阿的关系彻底破裂。6月8日,苏联在阿尔巴尼亚发罗拉港的8艘潜艇发生“叛逃”,他们在阿尔巴尼亚的炮火中逃离。原来这是苏联赠送给阿尔巴尼亚12艘潜艇,由于双方关系破裂,苏联决定将这些潜艇带回,于是就发生了这次的潜艇事件。1961年12月,阿尔巴尼亚与苏联断交,双方走向决裂。阿、苏关系的破裂,才是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1.《国际关系史》;2.《理论、运动和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