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拔苗助长的弊端(拔苗助长启示录)(1)

拔苗助长的弊端(拔苗助长启示录)(2)

一、

很久很久以前的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宋国的一个农夫每天去自家田头看庄稼,每每看到自家的又矮又小,他就很受不了,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一个帮助禾苗可以迅速成长的好办法,那就是拔苗助长,结果呢?他的禾苗经过这一番折腾,非但没有长高张壮,反而丧了命。

而最近的朋友圈里,家长们都在议论另一件关于“拔苗助长”的事件:云南昆明某稚气未脱的六年级小学生,已能研究突变基因,有网友经研究,得出惊人结论,其相关获奖论文已达到医学硕士乃至博士的专业水平;浙江慈溪则有一位能一天作诗2000首的花季少女,她还能一天写出300首词牌,15000字小说,则创作速度堪比诗仙。以上少年都宛若神样般的存在。这些神童级别的少年,智商才华杠杠的,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

做父母的,哪个不羡慕神童儿女?如果家里能出个神童,那真是天大的幸事了。

可惜的是,经过一番调查和推理,“神童”在强大的事实面前,终于被迅速拉下了神坛。他们并不是真神童,而是由父母一手包办出来的“冒牌”,研究领域精专的小学生的论文是父母研究成果的移花接木,诗人少女的作品并没有正式出版过,一天2000首的创作速度也是枉谈。

神童造假新闻一出就引起一片哗然。接着这两起造星神话,有人继续深挖,又挖出一些国内科创少年比赛的丑闻,类似六年级小学生写高端论文的不止一个。最可笑的是,某宝上还有人打出旗号,只要付费,就能代劳创作,不获奖可退费。吃完一个又一个拔苗大瓜的成年人们,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这群功利的小孩的背后其实站着的是更加功利的成年父母!

成人的世界,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都太想要成功,因为成功会带来各种好处和利益。就比如拿到重量级大奖,说不定就可以择优入学,日产创作量高的天才,还可以用来创造经济效益大把赚钱。

小孩子不懂世故,大人就这样一步步教孩子走入精心布置的世故世界里。这根本就不是助苗成长,而是毁苗不倦!美其名曰,是爱之护之,为之打造美好的前途。可实际上,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犹记得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那曾经是妥妥的学霸一枚,结果被他亲爹用来到处炫耀和谋取利益,成年后的方同学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泯然众人矣。

太可惜了,养出神童不容易,还怕弄巧成拙,毁了孩子。

那就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干脆来个造假,走捷径。夸大粉饰孩子的成绩,把他人的成果占为己有·····而这些错误的示范,是真的在帮助孩子在给孩子的教育投资吗?并没有,结果是假的真不了,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谁也不知道六年级小神童和天才少女诗人在被扯下神坛之后,身心遭受着怎样的煎熬和动荡。这样的打击真比告诉他这次不行失败了,更残忍。心灵上受的伤不好医。可能会留下更大更长远的伤害。

而父母本身错误的教育做法,无疑是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就是成功是有捷径可走的。哪怕有违公平和公正。

我们穷尽一生高喊教育要公平做人要诚信,但我们自己又亲手把自己推下道德的高台。这里面有研究员父母也有一心发横财的商人家长。也许,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爱孩子,但是你在爱你的孩子维护你的孩子时,又可曾想到其他人的孩子?又可曾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育本该是展开公平的竞争,靠的是实力和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铤而走险。天底下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凡事都要付出代价和努力。

《三十而已》里的顾佳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做父母的上了一课:财富不是靠不正当手段谋取的。包括教育。顾佳拼了财力物力,甚至不惜放低身段低三下四颇费心机的为孩子谋求好的教育资源,却在屡战屡败的道路上逐渐明白了自己真实的诉求。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想要做好教育,培养出真正的神童天才,更多靠的是孩子自身的努力。家长需智慧投入。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应该是希冀儿女能够自力更生德才兼备。那就不要做愚蠢的拔苗助长,而要学会智慧的教育,比如: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靠弄虚作假赚取来的都不叫本事。家长拼尽全力的越俎代庖,孩子不思进取。最终苦了的是孩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最该舍得锻炼的就是孩子自己的能力。只有翅膀坚硬的雄鹰才可以搏击长空。

2、摒弃功利心,多一些耐心和用心。神童固然好,但神童自己也得努力。我们看惯了开挂人生的心灵鸡汤,却忽略了每个成功人物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孩子就是一根小树苗,你功利你着急,他更找不到方向,做父母的不如多一些耐心和用心,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让每一棵树成长他自己的样子。

3、成长的道路上多一点以德养人。老话说德不配位。失去诚信与公正的父母难道希望培养出同类型的儿女?这估计也不是他们的初心。家长在疯狂追求成绩和高大上人生的同时,要记得给孩子的心灵浇水滋养。成堆的辅导材料未必等同于丰富美丽的精神世界。英国有一档名为《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也在讲教育,讲了来自不同家庭的小孩因为教育发生变化的一生。影片最后也在传达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贫穷与富贵,来自不同家庭的小孩最终都收获了丰富的人生。人生本短暂,好学校大把的金钱和名声未必就和幸福快乐勾连在一起,珍惜美好的品质,因为它可以带来幸福和满足。

但愿朋友圈里少一些拔苗助长,多一些快乐成长的少年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