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年初,徐玉兰随东安舞台再次踏进上海滩。此时徐玉兰已享誉江浙,一来上海便迎来好势头,不出半年演遍了半个上海,真正走进了上海越剧界的圈子。但“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日军大举进犯上海,徐玉兰和小姐妹被迫逃离。逃难途中,经历磨难,徐玉兰跟同伴讲:“吾就是讨饭,也要将侬带回新登!”。

徐玉兰浮生六记(徐玉兰的故事吾就是讨饭)(1)

【八一三资料图片】

“八·一三”之后,上海成了抗战的前沿阵地,天天战事吃紧。东安舞台的两个助手连招呼都不打率先逃跑,作为带队人的徐玉兰的父亲徐官生也只好卖掉戏装,带着戏班回老家。当挤上火车,徐官生和徐玉兰发现自己的人竟然少了10多个。徐玉兰叫父亲下车去寻找,自己留下照看车上的姐妹,就这样父女失散了。

火车开往杭州,日军飞机紧追不舍,车厢里时而能听到炸弹声,东安舞台的小姐妹吓得面如土色,有的放声大哭,徐玉兰像大姐一样安抚着。

好不容易到了杭州,徐玉兰带着他们直奔轮船码头。当时父亲找人心切,连徐玉兰他们的路费也没给,徐玉兰一模,身上只有一毛八分钱,其他人则身无分文。此时的杭州也已沦陷,徐玉兰只好带领大家暂住一家难民所内。

在避难所,徐玉兰忽然想起自己裤腰带上藏着两枚金戒指,这是两名戏迷朋友送的,她一直藏在身边。她马上和戏班厨师“小杭州”雇了两辆黄包车到杭州城里去,想把金戒指变卖成回家的路费。谁知一到城里,市民都逃难去了,所有商店关门,金戒指变卖不成,身上仅有的一毛八分钱也付了车费。

徐玉兰浮生六记(徐玉兰的故事吾就是讨饭)(2)

【避难资料图片】

徐玉兰和小杭州空着手,拖沉重的步子回避难所。半道上,突然响起了警报,日军飞机又来轰炸,他们就近躲进一家避难所。等到警报解除,回到原来的避难所,却不见了小姐妹。她和小杭州分头到附近的避难所寻找,还是不见踪影,徐玉兰欲哭无泪,只能在避难所干等着。等了三天,还是杳无音讯。到了第四天,才有人告诉她们,留在避难所的小姐妹已被一位新登老乡带着先回家了。

阴差阳错耽误了四天。四天来,徐玉兰牵挂着小姐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累得筋疲力尽,好在现在有了小姐妹的消息,心里稍微有了一些安慰。

她和小杭州来到码头,想乘轮船回富阳。这时候码头边不见船影也不见人影,两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小杭州一阵心酸,哭了起来。徐玉兰何尝不想哭呢?但她忍住了,她宽慰小杭州,大声说道:“小杭州,不要哭!吾就是讨饭,也要把侬带回新登!”

徐玉兰浮生六记(徐玉兰的故事吾就是讨饭)(3)

【青年时期徐玉兰】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徐玉兰这一说,远处竟然传来一声“徐玉兰!”徐玉兰循声而顾,发现沙滩上出现了两个小伙子,一个正在给自己打招呼。原来徐玉兰名声在外,他们认出了东安舞台的这个“小老生”。在小伙子的帮助下,找来了一条去萧山义桥的小船,徐玉兰和小杭州顺利去了义桥。在义桥,有个戏迷曾认徐玉兰做干女儿。徐玉兰找到干妈后,干妈好生欢喜,给了她5元钱。第二天一早,徐玉兰搭上早班船直奔富阳。

徐玉兰浮生六记(徐玉兰的故事吾就是讨饭)(4)

【解放前新登南星桥头】

富阳到新登还有60里路,眼下徐玉兰身上有钱,但找不到车,只能和小杭州步行。途中碰上两位新登姑娘,便结伴同行。这时徐玉兰觉得自己如同找到了回家的“雁队”,之前的恐惧、寂寞抛在了脑后,一路上蹦蹦跳跳、唱唱笑笑,高兴之余还花了三元钱请三位同伴吃饭。能与闻名遐迩的徐玉兰结伴而行,这大明星还请她们吃饭,两位新登姑娘更是乐开了花,竟然要轮流背着徐玉兰走。徐玉兰为戏迷的热情所感动,以后她更把观众放在心里,用心为观众演出,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徐玉兰浮生六记(徐玉兰的故事吾就是讨饭)(5)

【青年时期徐玉兰】

她们四人不知不觉行至富阳城外,此去新登一路顺风,徐玉兰她们搭上了一辆去新登的黄包车。不久,眼前出现了一群熟悉的身影:父亲徐官生带着十几个在火车站失散的小姐妹也往新登赶。徐玉兰喜出望外,但转眼一想,这几天身无分文,落得叫花子一样,这些都是父亲不给她一个钱之故。此刻她生起父亲的气来,连忙叫黄包车快马加鞭,一溜烟地从父亲身边擦过。父亲一眼认出女儿,连忙“阿兰、阿兰”喊个不停,徐玉兰故意不理睬,让父亲跑个不停……

徐玉兰终于回到新登,而且小姐妹一个不少都安全回来。原本一两天的路程,徐玉兰他们走了一个星期,一路上历尽磨难、惊恐。徐玉兰一到家,就一下扑进祖母白小娥的怀里,抱头痛哭起来……

参考文献:《徐玉兰传》,赵孝思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人如白玉戏如兰》,董煜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