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本账号关注财经热点、相关政策;并分享金融相关的硬知识。从货币开始,下一篇是利率,再到金融市场,理财产品。对财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若行文有误,欢迎各位指正。
货币的定义和度量
到底什么是货币?我想,很多同学并不清楚。货币就是我们平时用于支付的现金吗?并不。
我想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货币,再讨论它的演变。从古至今,货币的定义从来没有变,即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任何物品。很简单,被广泛接受的,才是货币。
在这里可以插入一个问题,近几年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或者说虚拟货币,是货币吗?
显然不是。
道理很简单,这些“虚拟货币”更像是一种投资品,并且还是高风险,高门槛的“投资品”(打引号是因为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投机)
而去年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DE/CP是货币吗?
是。
为什么?让我们把货币的定义代入进来可知,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有央行的信用背书,并以与现金1:1的比例发行。说白了,这只是改变了纸币的形式,其他的都没有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
- 货币的形式并不重要,从有价值的实物,到毫无价值的纸币,再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这些都可以成为货币。重要的是什么?是否被人们广泛接受。
- 成为货币所必要的特征,包括有币值的稳定性以及普遍接受性。为什么包括有币值稳定?——即便是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也不能乱来,1dc/ep=1元,严格控制币值的稳定。
首先,大家一定会好奇:为什么要给货币分层?我的回答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货币分层没有意义。货币分层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央行判断当前市场的流动性、消费活力、投资活力的情况。各个层次货币的变动,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宏观经济情况的指标。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货币分层,可以帮助你看懂财经类新闻,理解简单数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把握政策的走向,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那么,货币分层的依据是什么?流动性。
根据流动性,我国把货币划分为M0、M1、M2,具体来说分别是:
- M0: 银行体系外,公众持有的现金
- M1: M0 企业活期存款 机关部门团体存款 农村存款 个人信用卡类存款
- M2: 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定期存款 信托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他存款
不少同学看到这里也许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专业术语难免枯燥。但实际上,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更具有实际意义。
其中,M0具有最强流动性,也称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而具有较强政策意义的,通常是M1和M2。
为什么?
先来说说M1,在这一层中,包括了公众持有的现金、企业持有的现金(由于企业可以开支票,因此可将企业的活期存款视为现金)、机关部门团体存款(包括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款等)。
M1增长速度快,好还是不好?不一定。M1简单来说就是代表活期存款,流动性更强,企业把资金放在活期存款更好还是定期存款更好?当然是活期,这样意味着企业把资金用于投资的可能性更大,而投资越多就说明市场活跃,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是看好的。但是,如果企业是收了钱之后一直把钱就放在账户里,也不投资,这样还好不好呢?当然不好。因此,最关键的是要看企业有没有把钱花出去。当然,通常情况下M1增长率增加,是经济向好的象征。(这部分如果要细说的话将单独写篇文章)
再来说说M2,M2在M1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系列准货币。准货币以定期存款为主,包括居民、企业以及非金融(非银行)机构在金融机构(银行)的存款等。
M2的增速快,好还是不好?也不一定。M2的经济意义,通常要通过与M1增速比较得出。如果M1少而M2多,说明大部分以准货币的形式存在,而这些货币流动性低,意味着消费和投资疲软。如果M1/M2接近于1,则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
注:M1与M2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之后将单独出一篇文章来介绍。剩余的3节将在货币(下)中加以介绍。
感谢各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