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下第一雄关)(1)

天下第一雄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下第一雄关)(2)

说道“天下第一雄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嘉峪关,尽管山海关和居庸关也曾冠以“天下第一雄关”的称号,但都不如嘉峪关的名气大。或许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给嘉峪关题名的这个人名气太大,以至于其他两个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而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当年左宗棠抬棺出关西征收复新疆之时,或许未曾料到他题名的关口现如今已经成了国家AAAAA级景区,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而当年嘉峪关城楼却破败不堪,完全没有一点雄关的样子。有感于此,所以左宗棠亲自书写“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其字大如人头,霸气外露,一点也看不出是出自一位已经过了耳顺之年的老人之手。在此之前,他的恩师林则徐也曾经过这里,还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一首就是《出嘉峪关感赋》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下第一雄关)(3)

左宗棠

或许当左宗棠在帐中翻阅恩师留给自己的新疆图册的时候,眼前会浮现出27年前初次与恩师相见时的情景。那年林则徐被朝廷从新疆召回,途经长沙时特意想见一见这个自命为当世诸葛亮的年轻人。那个时候的左宗棠还在家耕读,听闻朝廷钦差大臣要见自己,赶忙前去,途中还不慎跌落水中弄得自己十分狼狈。但是,林则徐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通过一番长谈,林则徐彻底被左宗棠的才华所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并称“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如此高的评价对于已经37岁还是一介布衣的左宗棠来说无异于在官场做了一个天大的广告。自此,脚还没迈进官场半只的左宗棠就已经被广为人知了。如此的知遇之恩让左宗棠毕生铭记,所以当他在得知新疆被阿古柏叛军侵占时力排众议,毅然不顾自己已经六十四岁高龄抬棺西征。因为他知道有一个人的在天之灵在默默的注视着他,他要完成三十年前的那个期许。于是,当他沿着恩师走过的路来到嘉峪关时,将他那霸气的笔墨牢牢钉在了嘉峪关的城楼上,仿佛像一双眼睛一样监督者他前进的脚步。前方是大漠戈壁,万里黄沙,而他的身后却已杨柳成荫。如今,在酒泉公园内的左公柳虽已百年但仍旧吐露着嫩叶,仿佛在昭示着一位民族英雄那不屈的灵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下第一雄关)(4)

林则徐

“江山巩固,在德不在险”。当年的宋太祖因为弟弟赵光义的这一句话硬生生的放弃了迁都洛阳的计划,而我认为江山巩固与否关键在于人。长城作为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虽然历朝历代不断进行巩固,可依然挡不住入侵者的铁骑,而名将才是真正的长城,如李牧、蒙恬、袁崇焕之流。可惜为政者不知此,往往自毁长城。所以,长城也就徒有其表,千百年来一直横亘在北方,一点一点被风雨蚕食。

如今,长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早已不是作为军事工程而存在。相反,人们对它进行了加固和维修并且对外开放。北京八达岭长城已成为接待游客和外宾的重要场所,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

它终于有了新的生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下第一雄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