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经典诗经(这样读诗经就更容易懂了)(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年代久远,今天读起来很费力。但是,它总归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之一,今天的诗歌文学总是他们的传承,传承了它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意和像。意像是汉语文章的基因。何谓意?古人说,意是心之音,可理解为人的想法。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意,传递意。无意不成文。

何谓像?像是世间万物万事之象在人的脑海里的反映。就像镜子一样,象是镜子外的人,像是镜子里的人。像是虚的,象是实的。像在脑海中沉淀下来变成了记忆。写文章,写的是脑海中的像,写的是记忆。像来源于客观世界的象和文化媒体中的象。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脑海中的像主要来自书籍、图画、电影、电视等文化媒体。文章=意 像。

《诗经》很原始,体现意像直接而单纯。用意像来读《诗经》,内容就好理解了。下面随意挑出《诗经》里的几首诗,用意像分析一下。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怎样读经典诗经(这样读诗经就更容易懂了)(2)

一问一答,问的句子就是像句,答的就是意句。式微这首诗一问一答,一想一意。像是天色渐黑却不归这件事,意是不归的原因是因为君。像加意组成了这首诗。直接翻译现代汉语可以是:

天色渐黑,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如果不是为了君,怎么还会在蒙受露水呢?

天色渐黑,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如果不是为了君,怎么还会在泥中呢?

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呢?我们真的不能穿越到作者作诗的那个情景,也不可能采访作者是怎样想的。后人有很多引申义,典型的两种,一是《毛诗》的意。《毛诗》是汉代解释《诗经》的权威。他说归是归隐。环境变了,就要归隐了,为什么还没归隐呢?因为在等一位道德高尚的人,由此,“式微”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之意。如唐代诗人王维就有“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诗句;同时代的孟浩然也有“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的诗句。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引申意,不可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你的理解呢?

《诗经》里的诗歌本是歌词,很有韵律美。读一读,感受一下。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怎样读经典诗经(这样读诗经就更容易懂了)(3)

这首诗的像是你不回来和我在一起这件事,意是你会后悔的、忧愁的、哭泣的,总结一个字就是怨。“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这些句子是像,子不归之象;“不我以,其后也悔。不我与,其后也处。不我过,其啸也歌。”这些句子是意,怨之意。“子不归”(诗像) “怨”(诗意)=诗。

我很欣赏这个白话文翻译: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伴相陪你,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交。在没有我的日子里,祝你平安岁月静好。

江水改道啊又成河,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来看望我。虽然我们不再相逢,愿你好日子歌里过。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怎样读经典诗经(这样读诗经就更容易懂了)(4)

《诗经》里有个表现手法就是“比兴”。这首诗就运用了比兴手法。“喓喓草虫,趯趯阜螽。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这些写景物的句子就是比,用此兴起下句。这首诗中,像是什么?看见君子和看不见君子的这件事。看见了有什么想法(意)呢?看不见又有什么想法(意)呢?比 像 意=诗。

这个翻译很好,欣赏一下:

草虫喓喓在鸣叫,蚱蜢四处在蹦跳。久未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不安宁。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相遇在这时,心里安宁不忧愁。

登上高高南山坡,采摘鲜嫩的蕨菜。没有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真难熬。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相遇在这时,心里喜悦乐陶陶。

登上高高南山坡,采摘青青的嶶菜。没有见到心上人,心中悲伤难言说。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相遇在这时,心里平静又欣慰。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怎样读经典诗经(这样读诗经就更容易懂了)(5)

这首诗意 像也很明显。具体如下:

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意(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意(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像(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意(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总诗像是“投、报”互赠,总意是“好”,想好。

用白话文可以这样写: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样读经典诗经(这样读诗经就更容易懂了)(6)

这首诗的总像是什么?是“无衣”;总意是什么?是“同、偕”。

普遍的翻译如下: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衬衫。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