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资源丰富的北非和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和欧洲国家渗透的重点。2010年12月,“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浪潮席卷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埃及也没能幸免。2011年1月25日,埃及开罗、亚历山大等地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半月后,在埃及执政30年的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

事实上,不少中东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对于“阿拉伯之春”的产生是感到非常意外的——他们一致认为,宗教氛围浓厚的中东北非地区应当能抵挡此类渗透,甚至出现了“伊斯兰例外主义”这种观点。原因之一是中东北非各国的政治生态;二是民间力量分裂严重:部落、教派争斗严重。

但老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二战后欧美国家用军事化手段攫取战略利益的手段越来越成熟。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苏伊士运河控制者的埃及自然是西方国家觊觎的对象。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2)

▲英国人不可能让苏伊士运河脱离自己的控制,不然会削弱对印度的统治力。

1919-1922年,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柴鲁尔领导埃及独立运动,最终迫使英国于1922年2月28日承认埃及独立,埃及获得名义上的政治独立,但英国的军事存在一直延续至 1936 年。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3)

▲1923年柴鲁尔获释,同年华夫脱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获胜,出任总理。

1956 年,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此举直接引发英国和法国的武力干涉, 两国试图继续对埃及保持控制。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4)

▲纳赛尔主政埃及12年(1958-1970)。幼年时耳闻目睹英国人残暴的殖民统治,早早萌生了反英排外思想。

美国、欧洲、以色列甚至是中东部分海湾国家都不希望埃及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地区强国。原因很简单,埃及本身历史悠久,实力在阿拉伯国家中处于佼佼者地位,独立自主的埃及势必会妨碍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干预。对以色列来说,强大的埃及可能会整合团结阿拉伯世界,最终迫使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国。而沙特等海湾国家则希望埃及彻底伊斯兰化(伊斯兰≠阿拉伯)。

二战之前,最直接的干预手段就是军事手段,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凿以后,彼时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以“控制和保卫苏伊士运河”为目标不断向整个伊斯兰世界纵深扩张,埃及首当其冲。二战后,直接的军事干预成本太高。美国为拉拢控制埃及,主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5)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953-1959年任美国国务卿,冷战初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岛链概念的提出者

1952年,纳赛尔上台后,美国出资援助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埃及借此大坝控制了尼罗河。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6)

▲正在建设中的阿斯旺大坝。1958年,苏联援助埃及修建大坝,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工程造价的资助。

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公开向沙特国王表示“援助是为了使埃及在十年内依附美国”。换做别人,听了此话可能也就当阵风过去了。但纳赛尔不行,为了谋求独立自主,埃及开始向苏联求援并购买武器。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7)

▲纳赛尔与赫鲁晓夫。胡萝卜加大棒不如玉米加大棒。

如意算盘被打乱,在盟友面前也丢了面子,美国对此恼羞成怒,对埃及的政策也开始转变,由拉拢变为围堵。直接出兵不行,就开始全副武装以色列以制衡埃及。1967年,美国加持下的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击败埃及,纳赛尔的阿拉伯统一事业受到重创。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8)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地区、耶路撒冷等地区。

1970年纳赛尔去世后,副总统萨达特接任总统。埃及对外关系开始由“亲苏反美”转向“亲美反苏”,对内放弃自主工业化道路,开始推行“开放政策”,一时间外资蜂拥而入,也为欧美等国进一步控制埃及打开了大门。1981年穆巴拉克上台后,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改革”。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9)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萨达特不顾盟友的反对,在美国的斡旋下与以色列签订《埃以和平条约》。

放弃自主的工业化等于是自废武功,埃及彻底沦为西方国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劳动力攫取地,内部原材料和资源被西方工业国家低价攫取,失业严重,倾销而来的工业品对埃及民众进行再一次掠夺。几十年间,埃及国内社会矛盾日益计划,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经济上的对外依附性日渐增强,粮食安全也被美国控制。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0)

▲1981年上台的穆巴拉克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以及借伊核问题制裁伊朗

背后的经济逻辑非常简单,国门洞开后,本土工业无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本土商品缺少竞争力,民众自然会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进而导致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只能依赖进口,国家经济被外资掌控。粮食上的逻辑与工业品一样,但后果更加严重,等于是给外资提供了通过粮食价格控制国家命脉的渠道。

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进一步控制埃及产生障碍的是埃及的威权政治体系。1952年“七月革命”后,埃及推翻了法鲁克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具有较强统治能力和效率的威权政体,这一政体对当时的埃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美国来说,这不符合其战略利益。于是开始了推翻埃及政体的计划。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1)

▲1952年纳赛尔(前排右三)跟随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纳吉布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法鲁克王朝

在外资疯狂灌入埃及的同时,西方国家资助指导的非政府组织也不断渗入埃及社会。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利用非政府组织诱导埃及走所谓的“民主化”道路,以便弱化埃及的政治能力,进一步控制和利用埃及。

1960至2008年间,埃及非政府组织年均增长471个。这些非政府组织平时看似人畜无害,但一旦埃及发生社会动荡,就会到处煽风点火,扩大事态,诱导民众对抗政府。

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开始重点培训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并利用这些非政府组织攻击埃及的集权官僚体制,煽动民众。另一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福特基金会、国家民主基金会、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欧洲人权委员会等境外组织对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埃及经济研究中心”“民主发展集团”等著名智库开展资助,影响埃及政策制定。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2)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3)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4)

▲看到这几个牌子,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此外,西方国家通过各路媒体干扰埃及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不断鼓吹“军队国家化”“军队职业化”等用心险恶的主张。并通过“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的外援计划为埃及提供军事教育和培训,主要目的就是” 软化对方军队在保家卫国,尤其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时的意志和斗志, 并在面对“颜色革命”威胁时保持中立,或在执行镇压任务时“将枪口抬高一厘米”“。

2010年,西方国家对阿拉伯的“和平演变“首先在突尼斯发生。彼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突尼斯国内失业率高达14%,青年失业率甚至可能达到了52%,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停滞,给了西方”和平演变“可乘之机。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一小贩与当地警察冲突后自焚,此事件激起了突尼斯人对经济状况的不满,当地居民与国民卫队发生冲突,在西方的推波助澜下,最终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社会骚乱,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放弃统治,于2011年1月14日飞往沙特。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5)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的街头小贩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该青年研究生毕业,但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在遭到粗暴对待后,该青年自焚抗议,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这名青年的过世,在激起突尼斯人同情心的同时,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的怒火。

次日,突尼斯动乱蔓延至埃及。埃及民众爆发了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骚乱、罢工等活动。潜伏在埃及的各非政府组织开始兴风作浪,策划、组织埃及民众参与抗议活动。其中,“全国变革运动“”4月6日青年运动“”我们都是哈立德·赛义德“三个非政府组织最为活跃。

这些非政府组织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全国变革运动“又称”基法亚“,意为”受够了“。其行动口号、名称于2003年乌克兰”卡玛亚“组织和在塞尔维亚接受培训的其他组织如出一辙。该组织由兰德公司培育,而兰德公司与美国五角大楼关系密切。“4 月 6 日青年运动”成立不久便受到美国的高度关注。2008 年 12 月, 该组织领导人受邀前往纽约, 参加了由美国国务院举行的“青年运动联盟”会议。“4 月 6日青年运动”领导人向美国人承诺, 将在 2011 年埃及大选前“推翻政权”。 “我们都是哈立德·赛义德”则由谷歌公司驻埃及主管瓦伊·古尼姆创建。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6)

▲坐落于美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

可见,埃及这些非政府组织,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安插在埃及社会中的一个个棋子,等到社会动荡发生时便通过其影响力搅乱时局制造混乱,最终帮助美国实现推翻敌对政权,获得更大战略利益的目的。2011年1月25日埃及发生动乱后,美国更是加大了对非政府组织的资助力度,2011 年 3 月至 6 月, 埃及非政府组织共接受了1.75亿美元的外部援助。更有埃及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直言:“在埃及起义中,公民社会起了决定作用。从长远看,( 这些组织) 将是美国的永久伙伴。”

动乱发生后,示威活动规模每天都在扩大,时任总统穆巴拉克不得不出面进行回应。在此后的18天里,穆巴拉克共进行了三次演讲。1月28日的第一次演讲,穆巴拉克承诺解决埃及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政府总理纳齐夫辞职,任命新的副总统和政府总理,但示威者并没有买账,规模仍在增大。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7)

▲埃及似乎有副总统接任总统的传统,纳赛尔逝世后,萨达特接任总统。萨达特遇刺后,穆巴拉克接任总统。

2月1日,穆巴拉克第二次演讲承诺将部分权力交给副总统苏莱曼,要求副总统和各派别进行对话。任命苏莱曼为副总统是为了证明穆巴拉克不会让自己的儿子贾迈勒接班。

埃及和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埃及的)(18)

▲彼时的奥巴马可能已经在琢磨着怎么把眼前这位非洲老乡赶下台了。

事态可能会平息,但谁知穆巴拉克的支持者在其演讲后骑着马和骆驼,手持棍棒、鞭子、石头小刀等武器在开罗市中心暴力驱散示威者,导致11人死亡,至少2000人受伤。这些人的本意是通过暴力驱散示威活动,但没想到适得其反,许多埃及民众被激怒然后加入到了示威活动中,并要求穆巴拉克下台。

2月9日,穆巴拉克再次演讲,承诺不会参加2011年9月的总统选举,其子贾迈勒也已辞职。但穆巴拉克拒绝提前下台,示威者害怕被清算所以继续示威。2月11日,副总统苏莱曼宣布穆巴拉克辞职,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权力。1月25日起的动乱最终以执政30年的总统下台结束。

纵观“阿拉伯之春”下各国的情况,其内部动乱有西方国家为攫取利益所渗透煽动的结果,但也有其自身原因,给了西方国家渗透的口子。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一边,才能不断汲取强大力量,永立潮头不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