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终于抽出时间读完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让我对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日本大文豪充满兴趣,其实早在这之前,我就对这个看起来很孤独抑郁的作家非常好奇。

因为从照片来看,太宰治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可他却在39岁时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说他的作品在后来得到了世人们的普遍认可,可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呈两极化发展,这一切都更加吸引我,促使我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太宰治唯一一次说真话(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1)

如今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人们对太宰治以及他的《人间失格》评价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太宰治的作品有一种孤凄之美,作品中透露着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非常真实,也非常引人入胜,甚至有人说自己在读完这部小说后反倒觉得很释然。

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是一部非常“丧”的作品,而太宰治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并且笃定太宰治的精神和心理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太宰治唯一一次说真话(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2)

《人间失格》在日语中是丧失为人的资格的意思,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太宰治的内心独白,而另一方面,太宰治也通过这部小说,有意记录下了自己糟糕的生活,即最后糟糕到没有做人的资格。

太宰治在小说中阐述到,自己与这个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从小时起,就常常会为了讨好他人而做出违心的“滑稽表演”,然而这只是为了更好地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怕被别人发现。

所以出于这一点,许多性格内向的读者会在《人间失格》主人公叶藏的身上找到很多共鸣。此外,由于当下的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许多没有社会资源的年轻人都开始变得绝望,因此,他们在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也找到了共鸣。

太宰治唯一一次说真话(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3)

当然反驳者自然就是认为《人间失格》这部小说很丧很消极,没有正能量,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太宰治更是在写完这部小说的同年自尽身亡。

太宰治唯一一次说真话(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4)

怎么说,其实这些都是人们附加的信息,单纯从作品的角度去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有人说,《人间失格》的悲剧来源就是叶藏的软弱,这种看法虽然不错,但还有一个前提是,叶藏进入了社会以后,无法再骗住其他人,因此彻底沦落为软弱的性格。

这或许与日本战败后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也或许与大和民族的民族性有关。总之,除了天生的性格外,还有一种力量促使叶藏变得软弱、沉沦,这是一个值得考究的地方。

太宰治唯一一次说真话(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5)

太宰治的这部《人间失格》从文学审美的角度上来说,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从写作技巧上来说,太宰治通过自我以及不同人的视角对叶藏进行描写,把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立体。

关于《人间失格》这部小说好坏影响与否,我们不能妄加定夺,我们只能从欣赏作品的角度上去评判,因为这即是太宰治的内心独白。

太宰治唯一一次说真话(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6)

有人在《人间失格》中看到了希望,也有人在《人间失格》中看到了堕落。

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选择堕落,有人是在堕落中看到希望,也有人是因为彻彻底底的堕落而看不到希望,总之,正如太宰治所言,这即是生而为人的困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