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古邳国, “邳”字最早写做“不”,后来发展到“丕”,大概到了春秋初期,邳国修筑了城邑,于是才把名字写做今日的“邳”字。邳国城邑是谁修的?据《邳州志》记载是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修的。《邳州志》:“襄王十一年(前641年),宋襄公伐齐,于下邳筑城邑”。根据《史记》等典籍考证,宋襄公并不是为了伐齐,而只是为了做“春秋霸主”摆阔气而修了邳国城邑。
宋襄公在位初期,齐国发生了一件事,齐桓公到了晚年,忘了管仲的遗训,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奸臣又被他召回宫中,加以重用。尽管鲍叔牙多次劝告,齐桓公也听不进。这三个奸臣有恃无恐,更加胡作非为,竟然把鲍叔牙活活气死了。后来齐桓公死了,他们三个废掉齐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而让听他们话的公子无亏当了国君。公子昭一看,不但君位被夺去,而且被杀头的危险时刻存在,就跑到宋国去,请宋襄公为他做主。 宋襄公是个资格平平的人,宋国的实力也不强大,可是成为霸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周襄王十年(公元前六四二年)年底,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公子昭来投奔他,他认为是个可利用的机会,就收留了公子昭,并大张旗鼓通知各诸侯国,护送公子昭回去当国君,让诸侯派兵相助,以壮声势。为了显示重视,专门在下邳建立一座城邑,作为送公子昭回国的起点。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人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来了。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边界上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就是齐孝公。宋襄公是个志大才疏又爱出风头的人,为齐孝公复位出了力,自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的时候了,便想会盟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确定。于是,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以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
宋国这时已经相对弱小,宋襄公不自量力想称霸,也只有虚张声势吹嘘自己的实力,像现在的面子工程,在下邳建立城池。宋国的南邻楚国实力已经非常强大,灭掉或臣服周围许多小国,并向长江下游发展,对宋国也早已虎视眈眈,邳地建城对楚国确实也能起到震慑作用。但主要是宋襄公想争天下第一,建一座城池给楚、齐以及东方各国看看,以利争夺春秋霸主。何况宋国有爱建城的特长和历史,《左传》宣公二年就记载:郑国伐宋,宋国元帅华元做了俘虏,后来华元逃归后,还好意思去检查巡视筑城工作,筑城者讴之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意思是:突目挺腹,满腮胡须,貌似勇猛,却落得被俘逃归,想一想,想一想,败将还来检查我们。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地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一肚子虚荣心的宋襄公在开会的时候说:“寡人想召聚天下诸侯,恐怕不能服众,齐国是老牌大国,楚国则带甲六百乘,拓地一千里,攻城掠地,锐锋无敌,今天想借助您齐君楚王的实力,共同召聚诸侯会盟,推我做盟主,岂不最好。”他事先末征求齐国、楚国的意见,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却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到了约定开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到。在开会时,宋襄公首先说:“诸侯都来了,我们会合于此,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霸主是谁来担任。”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 “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我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楚成王说:“你说我这个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什么?”宋襄公再想争辩,只见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刺刀的兵士,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宋襄公被成得臣一把抓住,拖到楚国的车上,带回楚国去了。后来,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就把宋襄公放回去了。
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办法出气。后来,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过了不久,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是个机会,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知道消息后,求救于楚成王,楚成王答应救援郑国。
楚成王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涨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明明是小看我们。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看到楚军凶猛胆都吓破了,掉头便逃。宋襄公正想亲自督阵进攻,还没来得及冲向前去,便被楚军围住,身上、腿上几处受伤。幸亏宋国的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救出他来,宋军已早逃散,粮草、兵车全部被楚军抢走。败回城里之后,宋国人都抱怨宋襄公的错误战术。宋襄公还解释呢,说:“君子作战,不重伤(不二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以便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不禽(擒)二毛(头发有两种颜色的白鬓老年人)。你们都不懂。”
宋襄公因伤势重病死。后来毛泽东主席评之为“蠢猪式的仁义”。宋襄公的争霸实际上是在为楚国确立其霸主地位搭桥铺路,所谓‘宋襄霸业’,实为楚成王霸业。旧史称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实属名不副实,而《左传》中也并未以霸许他。但不管怎样,宋襄公在下邳修的城池,下邳第一次有了城池,改变了下邳的历史和环境,加强了下邳的战略地位,揭开了下邳发展的新的一页,为下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作者:崔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