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中国考古史上最惨痛的失败。当时郭沫若一意孤行,不顾反对的声音请求国家对这座明代皇帝陵寝进行挖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定陵被挖开后,种种不专业的行为导致很多文物没有得到好的保护而遭到毁坏,损失惨重。

那么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郭沫若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挖掘这座皇陵呢?这次挖掘过后,很多专家暴毙,死因成谜。而且郭沫若妻子突然跳楼自杀,儿子也紧接着离奇身亡,这些诡秘的事情与皇陵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今天让我来为大家揭秘明定陵挖掘始末。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1)

明十三陵中的明定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山,修建于1409年到1645年,陵墓群总面积可达四十平方公里,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一共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可能有了解明朝历史的小伙伴会有一个疑问:明朝统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位埋葬于此呢?

这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一开始定都南京,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他的继承人,朱元璋之孙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篡权夺位,不知所踪,自然也就没有陵寝。后来明朝的第六个皇帝朱祁镇在御驾亲征时战败,瓦剌军队俘虏了他。在太后和一些老臣的要求下,又立朱祁钰做皇帝。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2)

后来朱祁镇被释放回朝,在亲信的拥簇下搞了个“夺门之变”,于是英宗复辟,当回皇帝的他害死了朱祁钰并不承认他的帝位。在英宗的授意下,军队捣毁了朱祁钰修建的帝王陵墓,把他按照“王”的规格葬在了玉泉山。至此,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有一位开国皇帝葬在南京,一人失踪,一人被贬为王,剩下十三位帝王葬在天寿山,后人称该陵墓群为明十三陵。

这十三座皇陵整体保存良好,只有末代皇帝崇祯的思陵在历史上遭到多次盗取和破坏。其他陵墓保存得都很完好。明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寝,它是出于考古需求,在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发掘。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人们保护文物意识薄弱,定陵出土的三千多件文物在保护,转移,储存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给中国的历史研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使得明定陵发掘工作被称为新中国考古史上最惨痛的失败,这也使坚持发掘定陵的郭沫若,吴晗两人,成为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3)

郭沫若,吴晗与明皇陵发掘计划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我国历史研究,尤其是对明史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在新中国建立后,郭沫若找到同样是我国著名明史研究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交流想要发掘一座皇陵的想法。众所周知,皇陵里文物众多,这些文物当中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这是仅仅通过研究历史古籍获取不到的。

但是二位专家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出现了大量的反对声音。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我们缺乏发掘古墓所必需的一系列技术。特别是史料中记载,明皇陵中陪葬有大量的丝织品和字画等,这些对于保护,转移,储存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将会给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4)

这些事情二位专家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郭沫若的建议下,吴晗仍然选择上书国家,申请对朱棣的明长陵的发掘许可。二位专家在申请书中可谓是自信满满,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发掘研究后的重大意义,但是对技术难题可谓是一点都没有提。最终,国家看完二者的申请后选择相信这两位专家学者,同意了对朱棣的明长陵进行发掘。

定陵发掘始末

我相信一些细心的读者在这里可能会提出疑问了,你说的不是发掘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吗?上面怎么又说申请发掘的是朱棣的长陵了?事实确实如此,考古发掘当中的一次乌龙事件,使得考古队更改了既定的发掘目标,让万历皇帝替祖宗挡了箭。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5)

很多朋友肯定看过一些盗墓小说,发现墓葬的入口不是一件易事,小说中的角色可以通过观天,看风水等玄学找到墓葬入口,而现实中的考古队只能根据经验来进行试探性发掘,直到找到入口。由于当年专业的考古学人才非常稀缺,更谈不上有丰富经验的了。考古队在郭沫若的带领下,挖了整整一个月,连墓葬入口都没有找到!这也让背负了很大压力的吴晗非常紧张,他甚至要求考古队直接从顶部,将墓葬生挖开,但是就在此时,“幸运女神”眷顾了这两个人,原来一个月的挖掘虽然没有撼动长陵,但是它隔壁的定陵却由于地质结构受力的变化,墓葬一角上的几块砖掉了下来。

有砖掉落证明那个地方距离墓葬核心区域很近,于是郭沫若和吴晗商讨决定,将发掘的对象从之前计划中的长陵换成定陵。定陵发掘工作顺利开展,考古人员仅用了几天便找到了地宫入口,在地宫大门开启的一瞬间,有浓重的黑烟冒出,紧接着烟的颜色逐渐变白,最后消失。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6)

考古队的人们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向着地宫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殿,刚进入前殿的时候,雕刻和壁画色彩绚烂,异常美丽,地面上铺着木头地板,这些地板是为了防止运入棺材时压坏地面而铺设的。但是随着新鲜空气涌入,墙面上的壁画快速褪色,木头也快速腐烂,但是考古队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

随后考古队进入了正殿,在这里有多个白玉石整体雕琢而成的椅子,上面还雕刻着龙纹,象征着主人至高无上的权力。这里的主人哪怕在死后也不愿放下生前拥有的权力,四周的墙壁上雕刻着主人生前祭祀,狩猎,上朝时的场景,椅子前方摆列着许多文武百官坐的椅子,仿佛在另一个世界他仍能够掌握大权,号令百官。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7)

正殿的两旁各有一个偏殿,还原了明朝宫殿当中妃子所居住的偏殿。按照明朝的惯例,帝王生前大殿两旁各有一个偏殿,其中各有六位妃子时刻准备着侍候皇上。而定陵里面的这两个“偏殿”里面放置的都是皇上生前喜欢赏赐给各位娘娘的物件。有很多绸缎,字画,金银首饰等。考古队刚进入这里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绸缎做的衣服历经百年光阴,仍然光彩夺人,亮丽如新,字画等也都保存完好,挂在架子上。

但是当考古队员上前要将其拿起的时候,这些绸缎字画突然开始变黑,一拿起来就化成了灰。如果考古队此时承认自己技术有限,继而收手选择不打开后殿的话,很多文物可能就幸免于难,可惜此时带队的郭沫若已经红了眼,执意继续发掘。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8)

后殿便是万历皇帝和他两任皇后的棺椁所在之地,棺椁中存放的文物也并没有让考古队失望,金丝制成的衣服,各种珍贵的绸缎,龙冠,凤冠,龙袍等都出现在三人的棺椁当中。可惜像之前一样,这些刚开馆时亮丽如新的物件快速变黑甚至化成了灰,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然而考古队的过错并不完全是技术因素造成的,还有人为因素,考古队接下来的“三宗罪”使得这次考古行动更加失败。

首先便是考古人员做法非常不专业,定陵中一共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他们并没有按照考古惯例边发掘边保护边整理,他们只顾着快速向后殿前进,把之前发现的文物随意堆放在地上。很多绸缎刚开始变黑时如果赶紧加以保护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是在地上堆放了几天后就彻底没有了研究价值。其他文物在堆放在一起的过程中,有的相互碰撞造成了极大的损坏。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9)

其次就是文物的运输过程极其不专业,也对很多文物造成了损坏。考古队直到进入后殿时才想起叫一些运输车辆,当时运输条件并不好,路况很差,考古人员竟然直接用木头箱子装这些文物。在后来发现文物数量大大地超过了箱子的数量时,考古人员竟然将很多件文物混放在一个箱子里。这种状况下,很多珍贵文物会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箱子中很多碎片都分不清是从哪件文物上掉下来的,给后面的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有的文物过大无法运走,考古队竟然选择将它们留在原地,不再加以保护。后来,有些人在定陵进行了“破四旧”活动,将金丝楠木制成的帝后棺椁扔入山沟之中,棺椁由于材质珍贵被赶来的农民拆分,拿回家中。疯狂的人们甚至将棺内皇帝皇后的遗骸直接焚烧成灰。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10)

最后是资料整理工作,竟然没有随着陵寝的发掘实时跟进,而是在半年之后才开展,很多资料的整理竟然是由当时现场人员的记忆碎片拼凑而成,还有一些关键内容是编写资料的人们自行脑补上去的。这大大地降低了资料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发掘过后,郭沫若的妻子和儿子都由于不明原因跳楼自杀身亡,参与发掘的专家也相继离奇身亡。让人不禁感叹这世上是否存在着神秘力量,是否存在诅咒,保护着帝王们安息,诅咒着打扰他们安息的人们,时至今日依然成谜。

郭沫若强行发掘定陵后毁坏了哪些?郭沫若执意挖掘定陵(11)

在这次行动后我国便宣布:除非是抢救性发掘,我国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希望我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要再让悲剧重演。也祝愿相关考古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早日具备发掘帝王陵寝的各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