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孙犁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孙犁荷花淀在线阅读及赏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孙犁荷花淀在线阅读及赏析(荷花与战争第十课)

孙犁荷花淀在线阅读及赏析

作者介绍:

孙犁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

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

作家莫言:“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原文阅读欣赏: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比喻很特别。)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倒装句。典型的口语化。)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细节的真实性,这个动作很生动。)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以情动人。对话,个性突出。)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水生,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一个伟大的父亲,明白、担当。让人想起《天下乡亲》的歌: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最后的亲骨肉,送郎上战场。)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写荷花淀水乡的风景。)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娘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

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有声有色地讲故事。)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特别形象的比喻。来自于生活的鲜活的语言。)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象声词的运用,表现了语言音乐的节奏美。)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语言个性化突出,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讲故事的悬疑手法。)

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

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倒装句,语言特色。)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来呀?”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

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似的海里。

相关阅读

一池莲花红透江南

莲花打坐,蜻蜓念佛,我禅定。这个夏天,一池莲花红透江南。

一个叫莲花温泉的地方,承载了我太多粉荷色的记忆。这是童年时光中的一出戏。绿荷叶的伞叫小青,白荷花的莲叫白蛇娘娘,红荷花的莲叫许仙——许多仙女的意思。西湖,波光潋滟。美人,俊男靓女。扁舟,共渡一船。伞,细雨纷纷。塔,七级浮屠雷峰塔。桥,苏堤断桥。映日的荷花呢?别样红地收藏在无穷碧的接天莲叶中了。这绿的荷叶,这红的莲花,像是看戏的。一段凄美的故事,让人神魂颠倒。人,那么善良。妖,那么美丽。金山寺,跑出来无情的和尚搅局。期待,宝莲灯创造奇迹。这藕断丝连的情节,让人魂牵梦绕。

一叶一世界,三花三菩提。记得春水如碧,荷叶吐出风信子。其实,细致的人才会发现,荷叶原本不是伞一样圆的,不是“莲叶何田田”的,而是两个扇子一样的半圆组成的。那娇嫩的荷叶蜷曲着,伸展、伸展,疏朗、疏朗,修行了整整一个春天,才舒展成伞一般的荷叶。这与众不同的荷叶,其硕大丰满盖过了所有花卉的叶子。你可以想,有什么花的叶子比荷叶大呢?可是,荷叶并不因为自己的强大而霸道,而是用宽大的胸襟去拥抱整个夏天,去包容风雨雷电,去关爱蝉唱蛙鸣。低调做人的荷叶呀,你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一定会把你高高举起。

白莲是你的生肖,红莲是我的星座。我欣赏过莲花温泉的各种莲花。单瓣的白莲花,像佛的慈悲的手,捧起金子般的心蕊。我可以把这圣洁的荷花,想象成哺育我的圣母。千层的红莲花,张扬着惊艳的美丽,如同高调做事的诗人,将最美的诗句朗诵给七月的蓝天白云,似躁动不安的诗绪风流南中国的水域。有一种白瓣红尖的莲花,渐变着浓淡的情愫,渲染出明清水墨画的意境,仿佛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而这莲花宝座是用盛夏的火炉冶炼出的神圣啊。

喜爱莲花的人都心存善良。夏季风热情地沐浴着荷塘,那些舞动的莲花一瓣一瓣漂浮在水面,俨然达摩东渡时脚下的小船。也许,已经尘封一千年了;也许,这久违的莲花就是一千年前,达摩遗落下的那枚莲子的后裔。红色的莲花穿着衣袂飘飘的绿纱裙,宛若温馨港湾闪闪烁烁的霓虹灯。皈依吧,皈依吧。红蜻蜓、蓝蜻蜓在雏荷上歇脚。一歇,便歇出经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俯瞰一池红莲,如摇曳着无数漫游的灯盏,无数的宝莲灯在为谁祈福?

盛开哟,盛开哟。家乡的莲花从河南开到湖北,从楚河开到汉界。有水的地方就有莲花,有梦的地方就有莲花。风来了,雨来了,莲花背个鼓来了。雨跌落在荷叶上,好像断了线的珍珠。也许,在清瘦的宋词里,这荷叶上的雨珠会忧伤成“点点离人泪”。雨打在荷叶上,演奏出美妙的晨钟暮鼓,这天籁之音是来自苍穹深处的歌声,挽着苏州评弹的缠绵步入茅庵。听,你可能听到五百尼姑诵经,是否来自莲蓬?

雨中的莲花不免会伤感,会沿着夏的阡陌回到冬的田埂上。“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记忆中的残荷守望着干枯的荷塘,守望着白雪皑皑的原野。咖啡色的残荷依然挺直了脊梁,尽管春华秋实的英姿不在,还有傲骨,还有风骨凛然。残荷呀,是母亲的雕塑么?依然坚守着十里荷香的信念。

我的堂姐叫荷,我的表妹叫莲。雨过天晴,堂姐表妹们划着桂花树做成的桨,乘着玉兰花树做成的船,穿梭在密密的荷叶林中去采摘莲子。跑龙套的花豆娘浓妆艳抹地钻进莲花蕊捉迷藏。名字好听的“花豆娘”,姿态妩媚的“花豆娘”,这种让城里人陌生的小精灵,也是来赴莲花盛宴的吗?坐着莲花悠悠的大花轿闪亮在今夏时尚杂志的封面。我从花豆娘的倩影看到了最流行的新娘装扮。你的任务,就是让本来就芳香四溢的荷花更加迷人。

蓝天佩朵夕阳在胸膛。而在夕阳的背后映照着皎皎的夜色,银银的月光。荷塘对月色的忠诚就好比一首歌谣。吮吸着月光的荷花会唱摇篮曲,唱得莲子们活泼泼排队成诗句,排成朦朦胧胧的诗句哦。刚刚吐尖的荷花花蕾像极了蘸着胭脂的毛笔的笔尖啊。千笔万笔写不尽,红尘滔滔见佛心。莲花温泉盛开着千姿百态的莲花,邀请诗人们以花会友,以诗联社。南阳的诗人们便拥有了一个开满莲花的家,一个莲香四射的名字“莲花诗社”。看见了,看见了。我看见圣洁的莲花泉水汩汩涌来。莲花的芬芳洪峰般一泻千里。

主题思想:通过白洋淀水上游击战的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活,尤其是集中展示了人民在战争中显现出来的美好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操。表现的是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存亡之际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它折射出来的品格的崇高,人性的纯美,犹如白洋淀盛开的荷花,美丽灿烂。

艺术特色:

1.讲故事。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形象。以水生向妻子述说自己报名参军的事开篇,着重描写了水生嫂依依不舍的心情。接着主要写水生嫂送走丈夫之后,与四位妇女同往战地探望丈夫,途中碰到日寇的大船,在日寇的追赶下,水生嫂等躲进荷花淀,在游击队的巧妙接应下歼灭了敌人,她们在胜利的欢笑中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尾声写水生嫂们也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在荷花淀里抗击敌人,保卫家乡。作品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了农村青年干部水生大公无私、勇敢坚定的高贵品格,而以大量笔墨刻画了水生嫂们的动人形象。

2.注重细节描写。作品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她们朴实、勤劳、深明大义、爽朗明快的性格特征。特别写出了在她们多姿多彩、温柔娴静的外貌下蕴含着的坚韧顽强的不屈斗志,突出表现了这些普通劳动妇女平凡之中的伟大与崇高。作品对水生嫂月下织席的那段精彩描写,就是体现这种性格的典型细节。

3.艺术结构轻巧灵活,叙事抒情互相穿插,环境描绘和意境烘托融为一体;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以心理刻画来展现人物美好纯净的内心世界。

4.散文诗一般的语言,质朴而又含蓄,充满抒情意韵。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孙犁小说创作清新明丽、细腻生动、诗情画意的特有风采。对话有个性。

5.作品融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文学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