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

魏军先生在2010年创作了本首古筝曲《大漠行》,这首曲子是以阿拉伯风格的音乐为素材来编写的。无论是从曲子结构、调式调性以及乐曲风格都与传统的筝曲有极大的区别,作者在音乐风格,调式和技法上进行了创新,本曲将东西方、现代与传统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本文对《大漠行》的演奏技法、曲式结构和艺术风格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可以让自己对本首曲子的了解更为透彻,更好地来演奏这首曲子。该曲演奏技法主要有摇指、左右手摇指、拍琴板及快速指序,这些新的古筝技法增添了乐曲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该曲的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引子、行板、小快板、快板,尾声)。通过古筝演奏技法、调式、速度等变化,让全曲更加有戏剧性。将古筝当作了打击乐,配上中东鼓的鼓点,让作品有了十分生动的场景,让听者更有画面感,享受在乐曲中。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创作的理念,使乐曲更加的丰富。

古筝的摇指和琵琶的哪种技法相似(古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及摇指技法分析)(1)

筝曲《大漠行》的曲式结构分为引子、行板、小快板、快板、尾声五个部分,调式从d和声小调转至同主音大调D大调。并且在每段中基本都对古筝技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和运用:如双手摇指、拍击琴弦、拍击琴码左侧、用手掌拍击琴盖等创新的古筝技法。

曲式分析如下图所示:

古筝的摇指和琵琶的哪种技法相似(古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及摇指技法分析)(2)

(一)摇指在筝曲《大漠行》中的运用

二、摇指在筝曲《大漠行》中的运用

古筝的摇指和琵琶的哪种技法相似(古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及摇指技法分析)(3)

谱例1

1.摇指基本演奏技法及练习方法

摇指:摇指分解开是由“托”“劈”两个指法构成,“托”指正向拨弦,“劈”与“托”相反。用食指轻捏住大指指甲根部,将手臂手腕放松用大指连续均匀的速度和力度托劈出来的长音就是摇指,为达到快速和无间断的效果,一定要过弦即反,托劈时间不能间隔太久。摇指有不同种类,大致可分成扎桩摇、悬腕摇、扫摇和快速托劈摇。

本曲《大漠行》使用的是悬腕摇,悬腕摇的优势是摇指灵活,撤掉了小拇指的扎桩,右手摇指可以在琴弦各个部位进行游摇,从而大大丰富了摇指的音色变化。(见谱例2)

初学者练习摇指时,应由慢速开始,分解托劈练习,每个音弹奏的时候应保持手臂的放松,手腕与手臂持平,手指自然下垂。节奏由简单的一拍一音逐渐加快,之后变为半拍一音,熟练之后可以加快速度变为一拍四音,必要时可以借助节拍器练习。用自然放松的状态将音无间断的连接起来,摇指的位置不可太靠近前岳山的位置,应在琴弦靠右的三分之一处,位置影响音色的产生和技巧的发挥,不同的位置演奏出的效果也不同。

古筝的摇指和琵琶的哪种技法相似(古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及摇指技法分析)(4)

谱例3《大漠行》

2. 双摇基本演奏技法和练习方法

左手在古筝摇指中,不能够轻易扎桩,但筝曲《大漠行》中出现了双摇,基于左手摇指的特殊性,扎桩摇等指法不能解决左手摇指出现的问题。即本段所讲述的是悬腕摇《大漠行》中的基本运用。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手指与手腕支架,完全靠手腕和手臂力量来完成摇指,增加了摇指的多种不同的音色。悬腕摇的演奏技法的主要发力点在手腕和肘部,切记大臂和小臂僵硬,摇指用大指义甲正面的尖端触弦,触弦位置决定了摇指的音色,要求有颗粒感,匀称感,正确的触弦角度应与琴弦呈180°。悬腕摇时对手型稳定性要求较高,演奏时其他手指应保持放松自然弯曲状态。

筝曲《大漠行》首次出现左手遥指,配合右手的摇指出现一小段的双摇演奏,双摇技法使的乐曲的气氛得到了充足的渲染。(见谱例3)

古筝的摇指和琵琶的哪种技法相似(古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及摇指技法分析)(5)

在练习双手摇指时,应先分手练习,先将左手的摇指练习熟练,左手摇指的练习方法和右手一样,保持手臂的自然放松,用手腕自然摆动带动大指触弦,触弦应采用斜下方角度,每个音都要有颗粒感并清晰流畅。左手练熟后再加上右手的遥指合摇,速度可先放慢,不要急于求成,练熟后再逐渐加速。

关于上音:

上音琴行依托于著名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是一家集乐器销售音乐艺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连锁琴行。目前开设的课程有钢琴、古筝、吉他、声乐、小提琴、架子鼓、舞蹈课程等。

上音琴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音乐教师700余名,均由来自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资深教师组成,教学经验丰富,采用一对一和小组课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寓教于乐,上音琴行在上海地区现有分校13家,学员10000余人,旨在培养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成为明日的音乐家。

古筝的摇指和琵琶的哪种技法相似(古筝曲大漠行作品浅析及摇指技法分析)(6)

本文作者:上海上音琴行专职古筝老师-赵钰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