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向不正确的思想学说进攻,那些祸患就消失了” 不过就这九个字的一句话,诸多人对此解释得五花八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与稳固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与稳固性(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与稳固性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向不正确的思想学说进攻,那些祸患就消失了。” 不过就这九个字的一句话,诸多人对此解释得五花八门。

“攻乎异端”就是“向不正确的思想学说进攻”。攻,进攻,攻击,引申为“批判”。乎,介词,相当于“于”,“向”。异端,不正确的思想学说,歪理邪说。 “斯害也已”就是“那些祸患就消失了”。斯,代词,此,这。已,停止,消失。

我对此的解释,每个字都有着落,又未添加多余的话。

对本章有一种解释是:“攻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还有人这样解释:“如果攻击不同意见,不允许不同意见存在,这是有害的啊!”

前一种解释不了解文言句式和每个字的具体意思。后一种解释,加进去的内容太多,过于牵强。我取“向不正确的思想学说进攻,那些祸患就消失了”的解释。

孔子虽然强调“和为贵”,但对于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一直是持批判态度的。对于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子来说,好走偏锋的异端邢说是不能被接受的。而且孔子一生都在克己复礼,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与诸侯国君谈论时,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所以不能用孔子主张“中庸”来否定孔子放弃思想斗争。

儒者虽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但他同时也强调“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为也”(《学而》第12章)。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是个假设关系复句。

假设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乎异端”是动补短语。 “攻”是动词,“乎异端”是它的补语而不是宾语,“攻”对“乎异端”没有支配能力。“乎异端”之所以是补语而不是宾语,是因为它是一个介宾短语,所以它不能被支配。

再举一对类似这样的短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里“乎其类”和“拔其萃”都是介宾短语,分别作“出”“拔”的补语。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乎”是介词,“乎”与“于”的作用是一样的,它们可以互相替代,意思不发生变化。 作介词的“乎”与“于”的作用一样,释成现代汉语,大多可以释成介词“在”“比”“同”“向”“从”等等。在“出乎其类”中,“乎”可以释成“从”,在“拔乎其萃”中,“乎”可以释成“比”。 在“攻乎异端”中,“乎”要释成“向”,这样“攻乎异端”直接解释成“进攻向异端”。

介宾短语在古汉语中常作补语,现代语言中则常作状语。

攻<乎异端>

[向异端]进攻

这是规律性的,在释读古文时,经常要把文言中的补语处理成现代语言中的状语。

“斯害也已”是主谓短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