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20岁被称为弱冠之年,寓意着男子已经成年,但身体还没有变强壮,所以称为“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同的年龄对应着不同的生活状态,自然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古人云“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这里的“望子、望财、望人”具体指什么?
三十望子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到30,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可以好好读书,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因为古时候人们结婚普遍都比较早,如果二十多岁还没有结婚,那就要被视为是大龄剩男剩女了。
所以,到30岁的时候,孩子也已经上学。这个时候,父母会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养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成为自己的骄傲。
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跟我们现在还有些不同。他们不会溺爱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规范其言行举止了。主要从忠孝义几个方面。
百善孝为先,所以古时候的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的就是,孝顺长辈是第一大善。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当忠孝两难全的时候,一定要顾全大义,忠于国家。
其次就是讲信用,讲义气。他们认为人无信不立,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与朋友结交的时候,义气也是很重要的。古人眼中讲义气的人必须具备这三种特征:1、正直,有自己的道德底线;2、靠谱,乐于助人;3、光明磊落,言出必行。
古代教育子女的故事也有很多,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画荻教子等。这是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学习借鉴的,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
四十望财
人到四十,就已经步入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渐渐长大,上学结婚都需要钱,老人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常常需要上医院。
所以,对于40岁的中年人来说,经济压力是巨大的。这个时候就光是孩子的问题就已经足以令人顾此失彼了。如果再遇到家里的老人有什么问题,那真的是亚历山大。
在工作上,40岁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正是做事业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最繁忙的时期。养家糊口这四个字像一座大山一样,死死的压在中年人的头上。但身体却在这个时候由强转弱。
很多身强力壮的人常常会在这个年龄段,因为压力太大导致身体出现一些意外的状况。但是作为家庭中坚力量的他们,必须像一个陀螺一样,即便是疲惫不堪,也丝毫不敢松懈。
因为他们深知,这个时候一旦被踢出局,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肉眼可见的金钱支出与多重重担压在身上。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玩不起也输不起的年纪。
五十望人
人到50以后,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也渐渐看淡了一些东西,不会再为个人得失而计较,也不会再执着于那些身外之物。
也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走过的路多了,所以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回味之前的人与事。曾经觉得父母不够好,没有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孩子也不够好,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争气。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过人生的一大半之后,才突然明白,其实并不是父母不愿意努力,而是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迷茫过,读书不多,机会不多。但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也在慢慢长大之后,走向外面的世界。之前总会担心他们离开了父母,一个人要怎么生活。后来慢慢发现,他们离开了你,一样过得很好,他们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到五十之后,慢慢开始学会了理解人,理解每个人的苦衷。而不是像从前一样,一腔热血,血气方刚,看谁不顺眼,就严加指责。此时的他们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多了一丝淡然,该放的放,该断的断,该忘的忘。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感悟
“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这句话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年轻的时候没有时间去观赏沿途的风景,年老的时候,才能看清自己这一路所经过的一草一木。
不论你现在身处怎样的阶段,都希望你能够对自己有所期待。人生之路,长短莫论,来此一遭,便值得庆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