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刚去一家公司,我记得前三天下着大雨,整个人的心情都犹如天气一样,作为一名新来的员工,周围的同事也不怎么跟我说话,老板好像也没有指望我能够呆多久,甚至有些怀疑我是不是像简历里面写得那么厉害,碰巧第四天雨停了,天也放晴了,整个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很多,再加上大家暂时都不忙,为了方便今后开展工作,我委婉地跟老板提出跟大家搞一场培训,对于我而言,一方面你刚来公司,大家都不知道你是谁,是神仙?还是妖孽?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认识一下,另一方面,很多公司输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也是一个自上而下同步一些东西的好机会。我把这个想法跟老板一说,老板马上爽快地答应了,我也知道,表面上这是作为一个老板支持我的工作的体现,实力上他也在考察我到底有货没货,到底是外强中干还是深藏不露,毕竟,我前三天的变现让他有些拿捏不准,甚至我都知道,如果这场培训讲砸了,我估计就GAME OVER了,这是人之常情,我在这里丝毫没有记恨和埋怨的意思,老板让我准备几天,我说不用准备,都在脖子以上的大脑里面,于是老板让我待会儿就开始,就是这么狂------作为一个新人,刚来公司第四天就敢跟管理层培训,而且还是让老板听我讲课,而且还是全脱稿,不用PPT讲授!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自杀式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灰飞烟灭,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不仅之前已经成功过,而且讲的都是我的原创,我的经历,怎么会讲砸呢?

于是就这样一鸣惊人,那一次也是我在这家公司日后工作的分水岭,从那以后,老板对我的态度跟之前截然不同,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有被别人打破,估计很长时间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像我这样敢在入职后的第四天跟公司老板以及管理层和创始元老们做培训了,而且还是仅用白板笔和白板跟大家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很多人知道后都觉得我很厉害,我却觉得自己很苦逼,如果非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的话,以后还是少这样为好。这也不是我这次想要谈论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我越是发自内心期望有类似的奇葩出现,可越是找不到这样的奇葩,这就好比我越是想招一个非传统型的人事,越是招不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我最近面试了一些应届生,以人为镜,特别是看到她们,就想到当年的我。

我想到了我自己之前在北京的那段日子,那时的北京,如果在7点钟之前没有挤上地铁的话,估计十有八九一定会迟到!于是,只要是工作日,我一定是5点50分准时起床,匆匆洗漱完毕之后就出门,北京的冬天来得早,不像是武汉,那个时候我住的位置6点左右出门还要走一段将近20分钟的路才能到地铁口,那段路是我走过的最黑暗,最孤独,最无助,最迷惘的路,不仅尝不到甜头,也看不到希望,每一次走,都是一次煎熬,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种滋味,尤其是当时我的小心脏还不够强大,尤其是当时我们班里很多人毕业后都去国企、事业单位,而我毕业后却跑到北京的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销售,当时就连上一站路和下一站路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没有钱,没有人脉,刚开始的几个月一直都没有出单,那段日子真苦,不是一般的苦,想起来都忍不住快要掉眼泪,但是路是我自己选的,只能咬牙继续撑!我深深的明白,与其在武汉小打小闹,不如去北上广摸爬滚打,于是,我把在北京的每一天都看作无比重要!并且用考研的心态------“三点一线”来对待在北京的日子

对,就是因为这个心态,这叫做敬畏心,也就是说,我至少把它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对待,正是因为这种敬畏心存在,我在北京那段时间每天一个小时二十多分钟的地铁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不仅没有迟到,而且每天都很早就来公司了,因为我是7点之前赶上地铁的,当然不会迟到了,这一点跟那位老板说的把9点钟上班当成8点半上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仅如此,正是因为这种敬畏心存在,我知道我自己实力不够,所以缺啥补啥,在北京的那段日子,每天没有在晚上12点半之前睡过!------不是玩,而是一回到住的位置就9点多了,能够看一两个小时的书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恩惠!因为作息饮食不规律,久坐加晚睡,有时候还要靠可乐来提神,我的身材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走样,后来居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子,唯一欣慰的是,现在每一次去书店都是期望而至,失望而归------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书店里的哪本书的观点和思维高度超过我当时看过的书。

我现在越来越能够以一个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情。

很多年前,我觉得我自己剑走偏锋的很多土方法甚至比很多大公司的正规军的方法要接地气得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甚至很瞧不起那些所谓的科班出身的人,不过说实话那些人确实不争气,但凡稍微有点出息都会让我眼前一亮,可是寥寥无几!

许多年后,当我友情客串,面试了几个应届生之后,我在想,假如我当年像她们那个年纪,一毕业就去了一家体系非常成熟的大公司,一步一步从基层做到高层的话,多年以后会不会又是一个认知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当年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她就像灭绝师太一样特别讨厌,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她,因此恨屋及屋式的讨厌英语课,……,后来我读大三,有一位保送过来的研究生教我们英语,哇,那个她在我们心里简直就是女神一样的存在,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形象气质等等等等各方面在我们心里完美无缺,还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英文板书,那个时候她的课,我们从未缺席,我甚至还提前预习,查单词……,你要知道那可是在大学,能够让我这个当时浑浑噩噩的人做到这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英语也好,社科也好,人力资源也好,管理也好,本身没有错,而是我们可能只是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些很low的人,这就好比炒菜的食材都是好的,只是炒菜的人不好,炒出的菜让吃菜的人觉得不好吃,就是这个逻辑。

我是一个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所以有些时候难免会看不惯一些不好的人和不好的事,看不惯归看不惯,只要不掺和就好,做好自己,独善其身,久而久之,你必然会跟其他人不在同一个世界,有时候当你放下某些东西的话,你会看得很透彻,比如,就像前面一开始提到的,你越是去追求奇葩,越是追求后任超过前任成绩和高度的人,越是求而不得,甚至会满满的很铁不成钢,甚至气得要死,但假如你换个角度去想,很多人其实往往没有那么厉害,本身段位充其量就是一个青铜,你还怎么去苛求他们呢?这样去消化---我的食材就那么多,不一定非要是满汉全席,但是我哪怕充分运用,一碗蛋炒饭也足够好吃

就拿最近面试的应届生来说,他们无论是从自我介绍还是面试细节还是逻辑还是关注点等等每一项都是问题累累,甚至还有的人居然让我7天内给她们答复,连这样的人都有,可是我居然都能够包容,为什么?人之常情,站在她们的角度她们也很急,也想找个靠谱的工作,我也是从当年应届生“一穷二白”的状态下走过来的,我非常能够理解她们,再说了,她们这段时间不可能只面试我这一家公司,我们公司也不可能只面试她们几个人,你在挑选她们的时候,她们也在挑选你,所谓的人之常情,就是不仅她们也会这样做,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

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再往深度讲,工作到一定年限,就可以慢慢往的方向去考虑,去判断,而不是一味低头拉车,先从简单再到复杂,这也是今后修炼的主要方向。比如,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子到你这里来面试,她们刚好又是同班同学,你跟她们一起聊完后都差不多可以预计到这两个女孩子今后一定会各自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此时,录取她们也不好,不录取她们也不好,从良心上来说,你的决定说不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会成为拉开这两个人差距的分水岭,尤其是当其中一人是平常心,另一人是非常心的时候,而人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物种,很多时候都会变,而客观不会变,这就是势,它是种客观存在,但它并不会主动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要去分析,即:谋势。

一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之常情------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