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一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灵山见到了佛祖,如来派阿傩、迦叶打开藏经宝阁,为唐僧等人挑选了两包零两担经书后,师徒四人一马辞别如来下山回大唐。不成想途中被白熊尊者抓破经包,唐僧等人才知道自己取回的经书原来都是白本,于是气急败坏地再回雷音寺来向如来告状。

唐僧为什么第二次才取到经书(非关人事)(1)

这过程中有一大疑问,就是阿傩、迦叶为什么要给唐僧无字经书?只是因为唐僧没有给他们“人事”吗?

佛祖如来无所不知,况且金蝉子毕竟将是成佛之人,阿傩、迦叶绝对没那么胆大私下故意刁难唐僧,这里面另有隐情。

基于原著,我们来分析一下无字经书之谜。

唐僧初见如来,如来怎么说的呢?

如来先是向唐僧等人对大唐进行了一番贬损,然后对自己三藏真经的妙用进行了一番褒扬,最后吩咐阿傩、迦叶:

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唐僧为什么第二次才取到经书(非关人事)(2)

如来话中,从没有提过自己的所谓三藏真经有“有字”和“白本”之分,他当众吩咐了阿傩、迦叶二人去给唐僧等人挑选经书,以“传流东土”,但并没有说是给唐僧等人“白本”还是“有字”经书。

然后阿傩二人怎么做的呢?

二尊者在带领唐僧师徒浏览了一番珍楼收藏的无数奇珍异宝后,又让他们享用了一番珍馐百味,再带他们到藏经阁“过目”三藏真经。做完这些铺垫之后,唐僧、悟空等人正眼巴巴地等着传经,阿傩、迦叶却幽幽地开口: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孙悟空发怒要找如来告状,二尊者一看众人不开窍,倒也没多说什么,稍稍威胁了两句便传给了他们无字经书。

唐僧为什么第二次才取到经书(非关人事)(3)

后来悟空向佛祖告状时,如来是这样回应唐僧、悟空的:

悟空你先别吵吵,阿傩、迦叶向你们索要人事的事我知道,但是我这三藏真经地传经方式有新规矩,跟你们之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传经布道方式大有不同。所谓“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给你们讲个故事,曾经有灵山僧下山给舍卫国一个姓赵的诵读此经,只向他要了三斗三升黄金,我还训斥了他们嘴皮子贱,这么好的经文口干舌燥的诵读一遍才讨了这点钱来。你现在空手来取经,所以我传给你白本“无字真经”,这本来没什么不妥,既然你想要有字的,那就让他两个再给你去取吧。

如来这段话中有三个意思,其中之一便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这跟阿傩两人所说“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相对应,就是说我这三藏真经很珍贵,是要卖钱的,他两个向你要财物是正常的,包括传给你们无字经书,这我都知道。

如来没说出来的意思是,传经之前让唐僧等人看珍宝、吃美味是为了什么?就是炫富!就是要让你们知道我灵山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吃不完的珍馐百味!这些东西哪里来的?卖书和耍嘴皮子得来的!

唐僧为什么第二次才取到经书(非关人事)(4)

第二个意思就是所谓白本本来是“无字经书”,这也是好经,是你们不懂。第三个意思就是既然你们想要有字的经书,那就给你们便是了。

所以,阿傩、迦叶向唐僧索要财物并非是他两个自己私下想要好处,这是如来默许甚至是提前交代好了的。

索要“人事”的事情说清楚了,那么二尊者第一次时传给唐僧无字经书,是因为唐僧没给财物吗?这倒有些冤枉阿傩和迦叶了。

白熊夺经并没有写入“八十一难”之中,这只是燃灯古佛偶然间造出的一个小插曲,并不在观音和如来的计划之内。燃灯古佛为什么派白熊尊者去夺经?原著有交代:

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问:“座边有谁在此?”只见白雄尊者闪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如来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这里燃灯古佛也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这就道出了一个真相,就是这无字经书本来也是真经,甚至要比有字经书还要高级一些,或者这才是如来真正本意要传给唐僧的,并非阿傩两人擅作主张欺哄唐僧。

唐僧为什么第二次才取到经书(非关人事)(5)

只是看来之前如来跟燃灯古佛并没有交流探讨过,古佛认为这天书般的经书大唐僧众看不懂,所以才横出一杠子小小倒了一乱。如来一看这结果,也就不多说什么,临时改了主意顺水推舟传了有字经书。

不然的话,如来在藏经宝阁中放了这些白本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