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博物馆
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也是全国高校博物馆中唯一的
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就在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博物馆建筑融入青铜和竹简文化。
这所神秘的博物馆有哪些藏品?
为何能成为全国高校博物馆中的“唯一”?
一起来揭秘镇馆宝物吧↓↓↓
反映时代生活
国宝陶鬶
鬶(gui),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主要用于炖煮羹汤或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这件造型如鸟型的陶鬶,高29.2厘米,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产物,发掘于泗水尹家。
据了解,这件陶鬶的器型主要有三个特点,较为少见。有三个足;器身上有盖和柄用来使用;器口呈鸟喙形状。流畅的轮廓和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使这件藏品的造型活泼和谐,类似一只昂首伸喙的鸟,雄伟而生动,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生活状态。
揭开古邿国之谜
青铜圆壶
邿(shi)国,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这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历史上关于邿国的记载很少,而且说法不一。《左传》记载:公元前560年,邿国发生内乱,分裂为三,鲁国出兵救援邿国,并乘机吞并了邿国。而《左传公羊传》记载:“邿”是邾国的邑,被鲁国于公元前560年攻取。但1995年的一次考古挖掘,却揭开了延续两千多年的邿国地望之谜。
“邿国寻踪”单元主要记载了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的发现历程。此次考古发现,对中国考古学及中国古史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专家们根据随葬品的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这是一块邿国贵族墓地,也由此确定史书中的邿国就位于现在的济南市长清区一带。由于成果颇丰,那次考古发掘也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灯光照射下,这件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的青铜圆壶依然掩饰不住光辉。资料如此描写这对圆壶:“口径16.5、通高43.7厘米,口微外侈,束颈,腹下垂,圈足,盖微弧,上有6个外撇的花瓣,颈两侧有环形耳,器表饰蟠螭纹和垂鳞纹。”通过文字描写,很难想象出圆壶的精美程度,只有亲眼目睹,才能真正生出对祖先匠人的心服口服。
蕴藏层层含义
邿国角觿
角觿(xi)究竟是什么东西?博物馆馆员解释,它是一种锥子。在人们眼中,锥子是修鞋纳底的那种带木柄的尖头工具,可是这把叫觿的锥子,俨然另外一副模样。
觿,不仅是用于解结的锥子,它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特殊含义。少年佩觿,象征长大成人之意,可以解除疑难,具有聪明智慧。在《礼记·内则》中,有“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早晨起来,在腰间左佩小觿,右佩大觿;媳妇事姑舅,每天也这样,必须佩上小觿和大觿。因为有时需要解结,也常常帮助父母、舅姑解结,表示长大成人要侍奉父母,孝敬双亲。
除此之外,觿也在政治舞台登场。在《三国志》中,提到董卓令吕布杀丁原时,也用到了觿字,“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觿。”在这里,觿则有权利的意味。
也许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小小的觿里,如何能藏进这些一层又一层的含义,但是透过这些含义,我们可以看到古时人们的温柔的情怀。
最早的人类文明
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在陕西等地发现了几批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但数量比殷墟卜辞少得多。
该卜甲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商代时用来占卜,2003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它残长18厘米,残宽10.7厘米,保存了右甲桥、前右甲、后右甲、尾右甲、尾左甲以及前左甲、后左甲的大部分。
龟甲在使用前经过精细的整治处理,刮削痕迹明显,厚薄均匀,正反两面均较光滑,右甲桥中部偏下有一小穿孔,尾左甲近边缘处有一半圆形穿孔,钻、凿、灼具备,钻凿排列规整。刻辞内容为卜辞,分布于前左右甲和后左右甲。其中后左右甲局部漫漶不清。
完美器身与华丽装饰
青铜戈
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青铜时代,战争频仍,为了获胜,当时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消耗,但仍然遗存数量很多。青铜戈即是其中的一种。这件藏品属于商代时期的产物,于2010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长23.3厘米。在中国古代,戈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青铜戈”是古代格斗兵器中最典型的代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很先进的青铜铸造工艺。它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史上,在我们现代军事思想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巧夺天工工艺先进
仿木漆瓷碗
看到这只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只普通的木碗?如果我告诉你,它其实是一只清乾隆时期烧制的瓷碗,你会相信吗?不论你相信与否,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只瓷碗名叫仿木纹釉碗,口径13.7、高4.5厘米。
……
还有很多很多精美的文物
小编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快到博物馆近距离
慢慢地尽情地欣赏这些宝贝吧
来源|青岛早报公众号
来源: 青岛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