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1)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这一首诗来自我国第一部诗歌集的《诗经》,我们从诗篇上能够看到优美的爱情,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几千年的原因。

但是关于这首诗,其实自古以来争议都非常的大,很多人对于这首诗的看法也不相同,有的人认为这首诗是在讲述女子抗暴的事情,有的人则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淫诗”。

但无论怎样,这首诗能够载入《诗经》之中,并且还能在经过无数“文学家”批判后流传至今,足以表明这首诗本身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2)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

《野有死麕》整首诗非常短,还被分成了三段,每一段都表达出了不同的意思。诗的前两段讲述了一个故事,用旁白的方式描述了一男一女之间的情感,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画中的女子嫣然俏丽,正被男子追求着。如果这首诗到这里就截止,倒也没有这么大的争议了,原因就在于诗的第三段,讲述了女子的言语,不免让整首诗变了味道,或者说让这首诗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淫诗”。

第三段描述的是女子在和男子欢愉时说的话,舒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舒缓,女子要求男子不要那么急躁。而“脱脱”在这里其实不念“tuo”,也不是动词的意思,而是念“dui”四声,形容行为比较文雅,动作舒缓。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3)

图片:女子要求男子不要急躁剧照

“感”其实并不是“感觉”的“感”,在这里代表的是“撼”,撼动、动摇的意思。“尨”是指一种毛发比较长的犬类,大家如果非要幻想出来一种动物的话,其实可以把金毛带进去。

整首诗我们用白话文翻译过来的话,意思就是:在荒野之中有一头已经死了的小鹿,一位小伙子用白茅将小鹿捆了起来。不远处有一个怀春的女子,小伙子看到女子后就提着小鹿走了过来,对女子说着些什么。

镜头一转,树林中有很多灌木,将林子遮挡的严严实实,而在树林外面的荒野中,却有一只死掉的小鹿放在地上。小鹿已经被人用白茅给捆扎好了,这是要送给谁呢?送给一个如同美玉一般的女子。

而在这个时候,树林里传来了一位女子的声音:“你动作轻一点,不要那么急躁,莫使我的佩巾响动,不然我的狗听到声音会乱叫的。”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4)

图片:树林里的女子剧照

这首诗本身讲述的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如果要看的话,本身只是一种叙事的方式。这首诗的时间大致源于平王东迁之后,时间上比较久远了。

我们去考究这个时代的服饰,对诗中的“帨”也能有一定的了解。所谓的“帨”,其实就是一种绑缚在腰间的服饰或者配件,粗略的就是一块长长的布条,底部略宽呈方形。

这种帨也叫做佩巾,在古代的时候,女子出嫁后母亲会送给女儿一块佩巾,用来擦拭一些不可言说的东西。平常如果在家的时候,这种佩巾应该挂在门后面,等到出门的时候女子会将其系在腰左侧。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5)

图片:佩巾剧照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会有人将这首诗看作是女子抗暴。这一观点以汉代的毛亨等人为主,曾在《毛诗序》中对此诗有过类似的评价。

除了毛亨、毛苌等人外,宋朝的理学家朱熹也是如此认为,并且在其撰写的《诗集传》中,也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写在了上面。

当然,在个人看来这种理解并不妥当,但我们也要从学术角度,按照他们的观点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毛诗序》中对此诗的评价是,东周初期的时候天下大乱,周天子示弱难以压制诸侯国,以至于诸侯势力得到迅猛发展,诸侯国内的贵族势力一跃而起,再加上当时礼乐崩坏,导致于社会矛盾激化。

此时的社会非常混乱,所以处于弱势的女子在这个时代很难保护好自己。而诗中提到的“诱”并非诱惑或者调戏,而是单纯的以物换色,而“尨吠”是女子对男子的警告,意思是我有狗,你再这样我就喊狗了。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6)

图片:周天子示弱剧照

关于这种观点,个人感觉在理论上站不住脚,首先在他们的观点中,更偏向于当时的社会不安定,女子地位低下,容易被人所侵害。但诗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地方,或许位于城郊附近,亦或是荒山野岭的小山村。

社会动荡和政治变化,或许对这个地方的影响并不大,要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民风淳朴的地方。

而朱熹的观点想来更不用多说了,朱熹本身就是理学代表人物,而宋朝的思想也因为被儒家思想所束缚,在他们的思想中,女子就应当成为“贞女”,这种野合之事,必然是男人主动使然的。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7)

图片:女子在荒山野岭剧照

另外就是诗中已经表达了是“怀春”的女子,当然如果我们现代对怀春的解读,那么这名女子大约是一名十四五岁,刚刚迈入青春期准备嫁人的女孩子。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怀春可不单单是说这个年纪的女子,而是说某一种心境的女性。也就是说这位女子有可能是还未嫁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已经嫁人的妇女。

第三段中的帨也能表明这一观点,说明这个女子已经嫁人了,母亲送给她一条佩巾。这样看来,这位女子就已经是嫁人了的,甚至可能和这个男子就是夫妇关系。

孔子最早的十首诗(孔子认同的一首抗暴诗)(8)

图片:母亲送给她一条佩巾剧照

说这首诗是贞女抗暴,其实并没有什么证据,而说这首诗是淫诗,也同样没什么站得住脚的依据。之所以会有人说这是首淫诗,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结婚的男子被称为“士”,而吉士就是一种美称,就是说一个条件不错但是没有婚配的男子。

这个故事理论上来讲是一个未婚男子,打了一头鹿,然后用这头鹿来诱惑已婚女子和他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无论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样的,能够在《诗经》中传承这么多年,也足以表明并非是所有人都认为这首诗是不好的,就如同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一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