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最佳时间(儿童学习的窗口期)(1)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儿童,不论中国儿童、美国儿童还是印度儿童,他们都从出生到2岁左右,就掌握了所在国家民族和地区的语言发音系统和语言表达机制。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儿童,都在符合着一个自然发展规律,在相似的时间里开始坐起来,到处爬,独立行走、跑跳。

这个时间规律是自然给予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用“自然法则”来指代那个人类目前还无法研究的神秘力量,这股力量给予了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而且还给生命的成长发育设定了最佳时间表,不分国家种族的所有儿童,都在这个发展时间里,由内而外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成长。

“窗口期”,就是自然法则给人类设定的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他刻写在人类的基因里,不随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在“窗口期”,孩子由内在的驱动力,积极而主动的去吸收环境中他感兴趣的任何信息,并无意识的把它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了他的性格、语言、运动、知识和能力。

在健康和运动的常识部分,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尊重“窗口期”,什么时候加辅食、什么时候可以坐起来、训练孩子的爬行、让孩子试着站立和行走,在这些方面,我想没有家长会刻意提前或延后孩子的“窗口期”时间,都知道窗口期是自然给予的最佳时间,符合这个时间才是最科学的。

可是孩子的成长,除了健康和运动之外,还有人类所特有的智慧和认知能力,他的发展也应该有“窗口期”,也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违反自然规律的学习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又有多少家长清楚孩子的学习发展“窗口期”时间规律呢?为了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破坏“窗口期”的教育,究竟是输是赢?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个适合有3重含义:

1.符合“窗口期”的时机适合;

2.符合儿童性格的适合;

3.在恰当环境中教育的适合。

用古人的“天时地利人和”来总结一下,而且排在第一位的是天时!是自然法则给予的“窗口期”。你说他有多重要!

来看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一、“我家孩子上的公立幼儿园,都不教拼音和数学的,要不要去上个学前班啊?跟他同龄的隔壁轩轩都会好多加减法了,我很担心啊。”

这个家长的忧虑太常见了,但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些知识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一定要超前学习知识呢?更何况孩子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你在他玩耍游戏时让他去感知真实世界的数学不是更好吗?在6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感知能力正处于“窗口期”,在这个时期,让孩子更大范围更深入的去形象感知这个世界,不要急于进入抽象思维时期,小学之后,孩子就将迎来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过度的时间,并在初高中迎来抽象思维的“窗口期”。如果孩子在形象思维窗口期没有发展的足够好,其实对后期的抽象思维并不利。

二、“我想让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到底什么时间合适呢?”

英语学习是我们很多人的学习痛点,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很多人都还是聋子哑巴英语。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就0-6学习的“窗口期”在0-6岁,12岁之后耳朵对语音的辨别能力将会降低。我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对听力的敏感度降低,想学得语音标准的英语,只有人群中具有语音天赋的极少数人才能完成。所以孩子的第二语言启蒙,在3岁左右比较合适,而且要重视大量能理解的语音输入为宜。在符合“窗口期”进行学习时,学习的状态和效果都能达到最佳。

对孩子认知和学习发展“窗口期”的研究,是一个深入而广泛的题目,即使家长无法在短时间内足够了解具体内容,但至少要建立并牢记一个常识:孩子的成长自有其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过早或过晚都不合适。不要做无谓的担忧,不用和其他儿童不断的比较,生命自有的成长原动力,让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险家、行动家、都会从内而外的不断学习成长。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及其成长的规律,并不断创造适宜他成长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