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还有什么要求

文/@成长新视点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体裁,又叫楹联,俗称对子。它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因其文体短小精干、语言凝练,创作灵活、寓意深刻,深得历代文人喜爱,并在民间被人们广为学习和使用。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不仅要字数相等(1)

对联的创作,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体,它要求非常严格,上联和下联有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相谐和内容相关等四个要求。

一、字数相等。

对联的字数,没有具体要求,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一致,不能有多有少。横批,一般为四个字。对联俗称对子,首先就是要求字数要是一对。上联如有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要与上联在字数上一致,并对等分句。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不仅要字数相等(2)

其中,短对联,只有2个字;长对联,清代钟云舫拟《江津临江楼联》字数,则达1612字。

如,苏轼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为14字对联,上下联各7个字。

二、对仗工整。

对仗,是对联的一大特点。对联的格式,出自律诗,可以理解为律诗的简化版本。在律诗里面的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是对偶句,对联就是秉承这个规则。上联为出句,下联为对句。用词要对仗工整,主要为词性相当、结构相称两大要求。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不仅要字数相等(3)

1.词性相当。是指对应位置的词,词性必须相同,即都是动词、名字、介词、数量词等。如,“凯歌送旧岁,骏马迎新春”,这里凯歌、旧岁、骏马、新春都是名词,送和迎是动词,各自对应。

2.结构相称。是指对应位置的词组或语法,结构要一致或相近,即都是主谓宾、动宾等。如,“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小红娘坐河东头戴金银花”,这里大将军骑海马和小红娘坐河东,都是主谓宾式;身披穿山甲和头戴金银花,也是主谓宾式,上下各自对应,结构相同。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不仅要字数相等(4)

三、平仄相谐。

对联是讲究平仄的,等同于律诗的格律,而且有着严格要求。它的上联是压仄声,最后一个字是仄韵。下联是压平声,最后一个字是平韵。两个,不能调换,也不能一样。对联在平仄上,讲究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

1.节奏相应。是指对应位置的词语节奏停顿要一致。如。“春色/绿/千里,马蹄/香/万家”、“黄发女/配得/皂角儿,白头翁/生下/苍耳子”。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不仅要字数相等(5)

2.平仄相谐。是指对应位置的词声韵相对,平仄要间隔,这样读起来才有韵律,有节奏感。如,长沙爱晚亭联“西南云气来衡岳(平平仄仄平平仄),日夜江声下洞庭(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联。

四、内容相关。

对联,既然叫对子,除了要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相谐之外,还强调上下联内容的关联性。即下联要与上联内容呼应,两者之间,不可以各说各的,毫无关联。

拟写对联的方法有哪些 不仅要字数相等(6)

如,“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对联,上联中“若”字的撇不开,就是“苦”字;下联里“各”字,只有收住,才是名。一撇一捺,就是“人”字,人生也就是在苦和名之间奔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