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至公元前476年(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有不同几种不同观点,前453年、前450年、前403年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至公元前476年(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有不同几种不同观点,前453年、前450年、前403年等)。

春秋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孔子编撰的以鲁国为主,分年记事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14年共计12公242年之间的历史。

春秋记载的内容极为简略,一事系于某年,大纲列出几个条目,多者十几条40余字,最短者,仅一字,“螟”。各条之间的记载,没有连带关系,相当于流水账,或者被王安石称之为“断烂朝报”。文字简洁,措辞隐晦,素有《春秋》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之称。

后世模拟 孔子像

《春秋》所记载的以政治活动较多,侵伐战争、会盟朝聘、灾异以及祭祀、婚姻、狩猎等等,是继《尚书》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与《尚书》比较有了许多明显的进步,把纪言改为纪事为主,《尚书》以文献资料汇编而成,属于文选性质,内容驳杂,谈不到条理逻辑关系。而春秋属于编年体的史书,具备了组织性义例性的合乎实体的史学著作的特点,按年月日时间顺序记事。

《春秋》另外一个进步体现在开了私家撰修史书的先例和风气。在孔子之前,官方史书都由史官做成,汇集库存档案和各种资料撰修而成,在孔子著《春秋》之后,私人著书蔚然成风。

《春秋》被后世遵奉为经,一言以寓褒贬,影响深远,成为礼义之大宗,人人必读,备受推崇。

《春秋》一书总计一万七八千字,每事自为一条。

举例来说:

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晅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玖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这是鲁隐公元年当中所记的实例。

春秋语言古奥不好理解,后人把解释补充《春秋》的书称之为《传》留下来的《传》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目前《春秋》已无单行本儿,都分别附录分载在三《传》之前。《春秋》与《左传》相配合,始于晋朝的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