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B站视频《后浪》刷屏了 ,52岁的何冰,满怀激情的向年轻人表达着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科技繁荣、文化繁荣、城市繁华我们都可以尽情享用。
我当时看完热血澎湃,激动满满,因为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享用这些资源
但是后来舆论导向好像开始出现大反转,似乎他带来的反对和呵责超过了“褒奖”。但是不管怎样,我依然会忍不住为这句话点赞: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未来真的无法想象,拿30年前来说,我们从没有想象过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仅仅可以用一步手机就可以环游世界,也从来没有想象过没有人的收费站,不用金钱就可以进行交易的买卖,现在统统都实现了。
其实后浪的疯狂转发说明,没有人想做前浪,因为总觉得前浪是会被超越的。但是不存在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的说法,没有哪一代是垮掉的。只能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就像95后和00后对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敏感度天生就很高;明显更能融入互联网文化,重视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人特长的展示,思维和行为上束缚感少很多。而现在这些成长的00后和10后,必然是玩机器人的一代。他们会成为引领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时代,太空时代的一代人。
01
人工智能就在身边
苹果手机里的siri,小爱音响、小谷机器人、支付宝的人脸识别等都是人工智能。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那么,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在网站上浏览一些内容,看到一些视频,第二天就收到相关内容的推荐;
你今天去淘宝搜索了一些价位的商品,第二天打开系统就会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商品;我们做滴滴顺风车,司机通常会问你要不要按照导航选择路线走。这其实都是采用了人工智能。
应用程序可以聪明的归纳每个人看新闻时的不同习惯和爱好,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新闻内容。机器已经越来越能充当人的贴心管家了,它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想和机器人谈恋爱的原因吧!
02
基础的文字工作者也可能会被取代
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文字工作者来说,我对于自己从事的行业,从来没有那么焦虑过,我觉得文字工作中也想当于一个有思考力的工作了,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被取代。
直到我在《人工智能》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事例:
人工智能的魔力还不止一些新闻推荐,相当数量的新闻内容,就是计算机上的人工智能程序自动撰写的。
当时看到我瞬间惊掉了下巴,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吗?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看到这样一段话:
2011年一个叫罗比.艾伦工程师立志研发人工智能自动写作程序,借助一套“作家”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用机器自动撰写新闻稿件。2013年,机器自动撰写的新闻稿件数量已经达到3亿篇,超过了所有主要新闻机构稿件产出数量;2014年人工智能程序已经撰写出10亿篇的新闻稿。
我们想不到的不代表不会发生,人工智能的强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03
人类被机器人打败
对于一个天生不关心科幻的人来说,第一次让我深深震撼的还是
Alphago 4:1战胜围棋九段李世石。人机大战,计算机胜出,一时间在普通人身边激起千层浪。
当时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人类是不是要被机器灭绝了。”第一次觉得机器人真的可以战胜活生生的人。
这也足以说明,人类在逻辑思维方面和机器人相比已经完全无法匹敌,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作为即将崛起的00后和10后,他们在享受着资源带给便利的同时,身上肩负的使命会越来越高。
在这个云智能大数据的时代,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才可以和这个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抗衡,而机器人编程正好可以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04
机器人编程有什么好处?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反复和检查错误的过程中,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快速提升。
二、动手能力:实践和理论想结合,培养其动手能力。
三、培养想象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科学兴趣,以认知内驱力,探索求知。
四、独立思考能力:了解其运用原理,从被动变为主动思考
五、升学助力:山东重庆小学现阶段已开设少儿编程课程、北京等地一纳入中高考。
孩子的兴趣的培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就像何冰老师说的:
从小你们就有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这句话会在未来得到很好的见证。无论什么年代,都需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做时代的“弄潮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