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位于北京十三陵陵区的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和孝端的合葬陵墓,为一代王朝归宿的缩影。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第一座被发掘的皇家陵寝。浩大庄严的陵寝在肃穆中尽显清幽之美,行走在地下宫殿,仿佛与时光逆向而行,恍若隔世。中国帝王生与死所享有的奢华和富有让你无法想象……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

定陵金刚墙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68—1644年)13位皇帝的陵墓群。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陵区三面环山,蟒山、虎峪雄踞两侧,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天造地设”和“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

定陵

朱翊钧(1563—1620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八月十七日生。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第三子,母贵妃李氏原为裕邸宫女。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为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死于弘德殿,葬于定陵。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

定陵导游图

孝靖(1565—1611年):宣府都司左卫人(今河北宣化)。《明史》有传,她13岁时被选入宫,为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三年后,被万历帝青睐临幸有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这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封恭妃,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四月进封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孝靖皇后王氏去世。因明制非皇后不得入陵,故未葬定陵,而葬在天寿山东井左侧的平岗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7月,万历皇帝朱翊钧卒,38岁的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母以子贵,朱常洛追谥母亲王氏为皇太后,但仪礼未成,自己先崩,由此还闹出一场沸沸扬扬的“红丸案”。是年9月,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继位,才为孝靖王氏上尊谥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

孝端王(1564—1620年):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生于京师,永年伯王伟之女,万历六年(1578年)册立为皇后。她不得宠,也不争宠,故能正位中宫长达42年。王氏性情温和,但不受明神宗的喜爱。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孝端皇后王氏病故,葬于定陵。

万历皇帝朱翊钧亲政初期,勤于政务。后期不理朝政,荒淫残暴,肆意挥霍,终日与妃嫔饮酒作乐,过着糜烂的生活。全国上下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诩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据传说,定陵建成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竟带领后妃和群臣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在地下宫殿饮酒作乐。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4)

定陵

定陵位于十三陵陵区的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与孝端皇后的合葬陵墓。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诩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

建陵历史

定陵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开始营建,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历时六年,占地约18万平方米,耗银800余万两。定陵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外罗城、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地宫等。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皇家陵寝。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5)

定陵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

陵寝规制

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主体建筑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建筑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等。法恩殿原面阔七间,清兵入关后被毁,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缮,改为五间,民国初年又遭火焚,仅存遗址。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明楼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定陵的标志性建筑。顶为重檐歇山顶,檐下榜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拱也用石雕,加饰彩画,坚实美观。明楼内的石碑,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地下建筑由前、中、后、左、右五座殿室组成,即为地下宫殿(玄宫,又称“玄寝”),室间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门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玄宫深度是27米,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均为石拱券。帝后棺椁和随葬物放在后室内。前室前有砖石隧道,系帝后棺椁入葬的墓道。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6)

祾恩门台基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7)

祾恩殿遗址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8)

祾恩殿遗址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9)

祾恩殿遗址、棂星门和明楼

探访路线

一进入定陵陵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白石桥,位于神功圣德碑前,单孔,三座,建筑讲究。石桥是陵寝风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更是通往定陵的必经之路,是定陵前的第一建筑物。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神功圣德碑,也称为无字碑。螭首龟趺形制的神功圣德碑。碑趺土衬石四隅雕刻旋流、鱼、鳖、虾、蟹,非常精美。定陵原址设有神功圣德碑亭,为重檐歇山式建筑。1644年清军入关将亭拆毁,现存台基和石碑。在十三陵中,除了长陵以外,其他的陵碑上都没有字。这是因为原来在献景裕茂泰康六个陵门前没有碑亭,当然也就没有碑文一说,可是后来这六个碑亭相继建成,碑文理应有当时的嘉靖皇帝撰写,可是他忙于炼丹成仙,根本没工夫理会,所以导致六个碑空空如也。在永陵之后的陵寝,因为祖宗的墓碑上都没有写字,所以怕冒犯祖先,也都没有撰写碑文,这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景象。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0)

通往定陵的白石桥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1)

神功圣德碑

继续向北走,是定陵的陵门入口,陵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制如外罗城门,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进大门后我们首先看见的是祾恩门遗址,位于祾恩殿前。定陵的祾恩门和祾恩殿在清兵入关时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两处台基,分别为祾恩门和祾恩殿遗址。祾恩门遗址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2)

定陵陵门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3)

祾恩门遗址

祾恩殿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举行陵祭仪式和供奉墓主牌位、衣冠等物的殿堂。初建时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顶,规制宏阔。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焚。清睿亲王多尔衮率兵入关又进行了拆除。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重建,改制为面阔5间,进深3间。民国初年,祾恩殿又遭火焚,仅存须弥座式台基。台基周围雕栏玉砌,龙凤石柱栩栩如生,各种花纹尤为精致。台基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台基前后各有一块丹陛石,雕刻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为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刻而成,雕工精湛,美轮美奂。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4)

御路石雕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5)

祾恩殿遗址

从祾恩殿遗址的台基下来,穿过沿中轴线的一座棂星门,移步前行便来到了石五供。石五供为象征性祭器,有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置于石祭案之上,具有烘托陵寝纪念气氛的作用。抬头望去,在石五供后面便是明楼。从方城城墙拾阶而上,就来到明楼。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6)

棂星门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7)

石五供

明楼建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檐下榜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栱也用石雕,加饰彩画,坚实美观,明楼内的圣号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与宝城相连。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8)

明楼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19)

明楼内圣号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

宝城在明楼的后面,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墙,墙上有垛口,城墙高7.5米,上厚下薄,周长800米,在它围绕的中间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大土丘,其实就是皇陵的坟头,叫做宝顶。宝顶下是地宫。宝城掩映在苍翠的山峦松柏之中。定陵宝城内有对鹿角柏是不能错过的,鹿角柏,又称帝王柏,据说树龄远远超过定陵的修建年代,显然这对柏树是当年修建定陵时从别处移栽过来的。两株造型奇美的鹿角柏,雄踞南北,充分显示了古代帝王九五至尊的显赫地位。沿着指示牌指引的方向,就来到定陵地下宫殿。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0)

宝城和马道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1)

鹿角柏,又称帝王柏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2)

地宫出口

地下宫殿

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第一座被发掘的皇家陵寝,行走在地下宫殿,寒气扑面,苍穹尽显,仿佛与时光逆向而行,恍若隔世。环顾四周,皇帝和皇后的棺椁和宝座,是皇权的象征,足以让每一位造访者产生敬畏之心。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3)

隧道

地宫,即墓室建筑,明代又称“玄宫”或“玄寝”,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四年(1586年)落成。定陵玄宫,墓主的梓宫(棺椁)所在,为陵寝建筑的核心部分。平面布局仿明皇宫内廷建筑,由前、中、后、左、右五座殿室组成。前、中、后三室,象征帝后生前所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左右侧室象征妃嫔所居的东六宫和西六宫。定陵玄宫的建筑是按照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的建筑规划设计的。地宫的规制为“五室三隧”,“五室”,即玄宫的殿室共有五座组合而成;“三隧”,是指玄宫共设有三条隧道。玄宫室顶均取双弧相交的锅底券形制,室间有雕刻精美的石门。帝后梓宫及随葬物置于后室内。前室前有砖石隧道,系帝后梓宫入葬的墓道。整个地宫完全由石条砌成,石顶为弧形。后室是玄宫的主室,室内设有棺床,上面停放着万历皇帝朱翊钧、孝瑞皇后、孝靖皇后的梓宫。皇帝朱翊钧的居中,孝瑞皇后的居左,孝靖皇后的居右。梓宫之间散放玉料,帝后的随葬品储放在梓宫两侧26只楠木箱内。玄宫打开时,孝靖皇后的梓宫和大部分随葬品物箱已经糟朽。现在陈设的梓宫和随葬品物箱是按原样复制的。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4)

地宫入口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5)

地宫入口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6)

地宫

1956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发掘工作队开始对中国皇陵第一次进行发掘。最开始,考古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到了底部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沿着隧道的方向在明楼西面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的挖掘过程中,碰到了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样的小石碑,从而得到了关于打开地宫的正确方向。考古人员沿着这个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考古人员经过1年多的艰苦发掘,终于在石隧道的尽端发现了金刚墙。他们将“金刚门”拆开,即进入地下宫殿的隧道券,玄宫打开前,门内顶有石条,石条上墨书“玄宫七座门自来石倶未验”十一字。考古人员用自制的“拐钉钥匙”打开了石门。中国古代帝王神秘莫测的地下宫殿终于重见天日,在玄宫的后室(玄宫的主室,又称“皇堂”)发现三口巨大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上,里面分别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与孝端皇后。然而尸体已全部腐烂,留下来的只是骨架。棺椁周围有二十六只楠木制的陪葬箱子,里面是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匹的罗纱织锦。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7)

指路小石碑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8)

金刚墙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29)

地宫的门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0)

地宫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1)

地宫

玄宫的中室设有三座汉白玉石雕成的宝座,分属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宝座前有黄色琉璃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五供前各有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缸里装有香油、铜瓢、灯芯,这就是当时所称的“长明灯”,亦称“万年灯”,但是由于关门后玄宫缺氧,所以长明灯并没有长明。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2)

万历皇帝宝座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3)

孝靖皇后宝座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4)

孝端皇后宝座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5)

后室皇帝和皇后的棺椁及其陪葬箱

如今,摆放在玄宫后室的三口巨大的棺椁并不是原物,而是复制品。原来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棺椁早在1959年9月30日就被定陵辖区的工作人员作为废物弃于附近的山谷之中。1966年8月24日,保存在定陵博物馆的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三具尸骨被“红卫兵”摆到定陵门前广场上当作“牛鬼蛇神”进行批斗,然后焚烧。

出土文物

定陵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和工艺品,如金冠、凤冠、丝织品、服装、木俑、金器、玉器、瓷器、首饰等,是研究明代工艺的珍品。万历皇帝的金冠,其本名为“金丝翼善冠”,皇冠顶上装饰着龙凤,姿态生动,制造精细。皇冠全部采用金丝编制而成,重一斤六两。这金冠用极细的金丝编成翼兽的形式,装饰两条用同样的金丝编成的金龙,对称装饰在冠顶的两侧,居中是一颗火焰宝珠。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帝的金冠可谓稀世之宝,冠顶金龙飞舞,威严雄猛,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金龙采用高超的累丝工艺制成,充分显示了明代皇家金银工艺的高度水平。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6)

万历皇帝的金冠

孝靖皇后的凤冠:九龙九凤冠,出土于定陵,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的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定陵出土的凤冠共有四顶,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它们造型奇巧,制作精美,并饰有大量的珍珠宝石。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7)

孝靖皇后凤冠

孝靖皇后的百子衣:定陵孝靖皇后的“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和“红暗花罗绣‘万寿’字过肩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均方领,对开襟。从图案的设计看,所绣百子画面精彩生动,绣工精巧,技艺精湛,是两件难得的刺绣艺术精品和艺术瑰宝。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8)

孝靖皇后的百子衣

衮服,简称“衮”,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定陵出土的万历衮服共有五件,其中刺绣三件,缂丝两件。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39)

衮服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40)

定陵出土金锭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定陵?深度解密明十三陵(41)

镶宝石玉花碟金簪

一代枭雄——万历皇帝,雄风不再,辉煌已成旧梦。从当初选址,到300多年后被发掘,定陵确有太多的谜团。当我们从地下宫殿出来,走出陵门,回望明楼,恍惚如隔世……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4,明清皇家陵寝。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孙克勤,2018,一个人的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