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廷饲养珍禽异兽的习惯,追寻到早期文明时期,那时的珍禽豢养似乎只是为了御敌,比如相传在黄帝时期打仗用的熊猫、犀牛等野兽。

那么到了后代,每个朝代的宫廷豢养珍禽异兽,往往多数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个人的爱好,亦有作为祥瑞之兆的迷信思想,比如,在狩猎场遇到具有稀有毛色的动物,皇帝的亲信往往会趁机谏言说是祥瑞,抓起来放到豢养的场地里去了。

这种情况在我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在明朝时期,这种宫廷豢养珍禽异兽的情况异常繁荣,达到了鼎盛。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就曾专门制作了"豹房",把从全国各地的珍禽异兽以及外国朝贡的动物都放在了这里。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1)

一、明朝的万牲园,珍禽异兽的欢乐园

"在皇宫禁城中有一个辽阔的万牲园,他们在那里饲养了非常多的动物,有数百头各国进贡来的狮子"这是法国学者阿里.马扎海在描述明朝皇宫情况是说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明朝的统治者要在皇宫里开辟出那么大一块土地用来豢养这些动物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珍禽异兽在明王朝时期政治经济交往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珍禽异兽象征了明王朝的声望与威仪,明朝国力强盛,与海外各国交往频繁。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加进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粉饰太平,珍禽异兽作为祥瑞,成为了这种思想的象征。在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下,这动物象征了皇帝的威仪,同时在明朝国力强盛,海外贸易频繁的背景下,四方进贡了极多的珍禽异兽到明王朝的宫廷内。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2)

这些珍禽异兽,是各藩国重要的进贡品之一。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礼部请上表贺麒麟"。做记录的是榜葛刺国王向明王朝皇帝进贡麒麟的事情,当时把这个麒麟称为什么呢,史书记载"马方物"。

在朱棣永乐年间,在奉天门接受诸番国的进贡之物,有天马,神鹿,麒麟等珍禽异兽,进贡的诸番国包括麻林国等诸国。据史书记载:"文武群臣稽首称赞曰:陛下盛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至此嘉瑞"。

另外这些珍禽异兽,是国内各地方官进贡表赏的重要贡品,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受到四方进贡的白色珍禽异兽最多。因为明世宗是以潘王的身份入继大统的,为了给自己正名,尤其喜爱白色的祥瑞,以宣扬自己的君权思想。

当时记载的河南巡抚在灵宝县俘获一只白鹿进献给皇帝,并受到嘉奖。《明世宗实录》中记载:"礼部尚书夏言告献太庙、世庙,百官表贺"从此后经常有白兔、白鹿从全国各地进贡而来,当然不仅包括这些还有,白龟,白马、白象等动物充斥着整个宫廷的豢养场地。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3)

2.珍禽异兽的天生宿命——皇帝的喜爱以及在礼乐制度上的重要地位

这些珍禽异兽似乎生来就是皇亲贵族的命,全国各地,甚至远在天边的各藩国,视这些珍禽异兽为上等贡品,是自己表现忠心的重要之物,各地巡抚大臣们,本身就把这些神物视为己命,把这些珍禽异兽看得相当珍贵,以现在话讲就是一级保护动物。

那么这些进贡到宫廷里之后呢,待遇又更上一层楼。皇帝制定了相等严格的管理制度,似乎这些动物的地位,比人的社会地位还高。

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喜欢玩乐,比如有喜欢研究锁的工匠皇帝,喜欢建筑的工程皇帝,当然还有喜欢养动物的并为此专门制作了豹房的明武宗朱厚照,喜欢养蟋蟀的朱瞻基。皇帝的喜爱似乎成了明朝宫廷豢养珍禽异兽的直接原因。

这些珍禽异兽为明朝皇帝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像色彩艳丽的锦鸡、孔雀等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斗蟋蟀有着博弈的乐趣,当然明朝皇帝似乎多数更喜欢狩猎竞技。明朝的宫廷狩猎风气盛行,狩猎时投放有猎鹰,猎狗甚至有豹子、老虎等猛兽。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4)

明成祖朱棣尤爱喜欢这种活动,"紫髯胡儿饲玄豹,攫拿捷急好牙爪。"这是翰林学士胡广所作诗记载的明成祖朱棣在进京途中围猎时的场景。

处理朱厚照喜欢豹子,朱瞻基也喜欢猎豹,据《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海清为第一宝,以金钱豹为第二宝。"这是朝鲜的历史文献,当时的朝鲜生产豹子和猎鹰。朱瞻基在位时,可没少从朝鲜进贡豹子和猎鹰。

当然珍禽异兽除了在为皇帝提供把玩娱乐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礼仪制度需要。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驯兽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有了这些珍禽异兽的参与,展现了皇族的威仪。

这些参与礼仪制度的驯兽有,大象,狮子,犀牛,马、虎等动物。"国朝每晏诸王大臣……浸出诸兽于万岁山,若虎豹熊象之属一一列置,然后狮子至。"——《帝廷神兽》。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5)

二、 明代宫廷珍奇异兽的饲养与管理

明代宫廷中所饲养的珍禽异兽之多,达封建王朝之鼎盛,皇帝自身的喜爱,礼仪制度的需要,使得皇宫饲养动物数量多,种类杂。如此庞大的饲养规模,需要有专门的饲养人员与专业的饲养制度做保证。

1.明朝奇珍异兽的养殖与豢养制度

起初,明朝宫廷内部豢养的奇珍异兽数量是很少的。明朝初年,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曾下令将宫廷内豢养动物悉纵之,把这些动物都给放了。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采取了恢复生产的政策,对内休养生息,扶植小农经济,对外采取保守的外交政策。将"15个不征之国"写在了《皇明祖训》上,朱元璋本人亦是属于艰苦奋斗打天下的人,一直保持着艰苦的工作作风,对这些奇珍异兽也没有什么兴趣。

因此,明朝初年的豢养种类比较少,数量也不多,这时的动物饲养任务,就仅仅有人看护即可,一整套的豢养制度尚未形成。

在明成祖朱棣开始,皇家万牲园开始有了雏形,明成祖欲使万国臣服,对外采取积极的扩张政策,海外贡品增多,各种奇珍异兽从四海进贡而来,数量,种类迅速膨胀,各种动物充斥着宫廷内部。

从此以后动物种类不断增加,在正德年间达到鼎盛,据《殊城周咨录》中记载:"正德年二万九百三十余个只"。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6)

2.专门负责管理的部门成立

如此庞大的动物种类,如果还是以原来的个人饲养是万万行不通的,因此,这时的明朝内部设置了专门养殖这些动物的机构,明朝的内府诸司,是主要负责饲养管理这些动物的管理机构。另外明朝的锦衣卫除了用于保护皇帝之外,还有管理大象的任务,锦衣卫下设训象所,是管理和饲养大象的地方。

御马监是管理这些珍奇异兽的直接机构,御马监下设有马房,象房,狮子房,百鸟房等,《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梯度太监一员……收养异兽珍禽,下设虎城、羊房"。意思是说这些鸟兽,专门设置饲养的房间,由专门的提督太监负责管理。

这些动物除了有人专门饲养之外,还有人专门负责驯化的,《殊城录》记载:"西苑狮日食一羊,西域胡人主之……支正三品料。"另外在养豹子的豹房里也有专门驯化的勇士,而且一只豹子需要有上百人看管,西苑豹房所役勇士两百三十名,占地高达一百五十亩。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7)

另外,这么庞大的规模,每日的消耗也是巨大的,这些珍奇异兽,每日饮食的供应是一项大量而持久的开支,这动物的消耗,内府部门设置了固定的供应量。

根据不同种类设置了不同的供应量,按日定量供应,《明孝宗实录》记载:"虎一只,支羊肉十八斤,土豹七只,日支羊肉十四斤"。另外还有其他鸟兽虫鱼,每年的料食消耗巨大,日积月累成为明朝财政的沉重负担。

三、明朝奇珍异兽的豢养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1.玩物丧志影响了明朝的政治管理

明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玩物丧志的皇帝,明朝皇帝除了前两任皇帝外励精图治外,都有着不同的嗜好,并且对自己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虽然当初的奇珍异兽的豢养是为了宣扬君权神兽,弘扬朝廷的威仪,但后来愈演愈烈的豢养情况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比如被后人称为促织天子的朱瞻基,酷爱斗蛐蛐,经常派宦官四处采办蟋蟀,几乎到了痴迷的境地。曾命令苏州知府寻找一千只蟋蟀,弄得当地百姓鸡犬不宁,还流传出了"一重杀三人"的故事。

朱厚照皇帝痴迷养豹子,也是令后人讥刺,《明武宗实录》记载:"时上为群奸蛊惑,朝夕此处,不复入大内矣"。朱厚照我们前文提到过,专门设置了豹房,自己还长期生活在豹房,甚至处理政务还在此处,引来众多大臣的不满。

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有哪些(明代宫廷喜养奇珍异兽)(8)

2.奇珍异兽的豢养,造成了官府腐败

由于皇帝的喜爱,政务怠慢,一些大臣便又投其所好,把进贡奇珍异兽,作为邀功希宠的手段,《万历野获》记载:"郑王贡二白鹊,世宗大喜,命献宗庙及两宫。"这种邀功手段败坏了明朝的官场风气,对当时的明朝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

奇珍异兽的豢养所造成的巨大开支,也为官府腐败产生影响,巨大的料食管理成本,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手里,造成百姓负担加重,奇珍异兽的交换饲养中,存在着巨大的既得利益,成为滋生官府腐败的土壤。

总结

明朝奇珍异兽的豢养制度,根本原因是源于明朝的政治制度,奇珍异兽豢养首先它是一种政治手段,为了彰显皇威而存在。这些豢养这些奇珍异兽一定程度上达到万国来贺的政治目的,当然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远大于这些政治利益。

明朝的奇珍异兽豢养,增加了财政负担,滋生了官府的腐败,破坏了官场风气,当然最后影响最大仍是当时的老百姓,官场腐败,百姓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统治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

2.《明世宗实录》

3.《殊城周咨录》

4.《万里野获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