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以战名动天下,文臣以计扬名立万,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不计可数,君不见韩信、彭越、薛仁贵等莫不是如此,不过若是将他们与人屠白起相比,他们就略微逊色了。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场长平之战的战绩让他的名气如亘古不灭的长明灯般闪耀历史上空,他对外的一系列征战更是为秦扩地千里,堪称秦国的开疆拓土神将,可就是如此为秦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秦昭襄王却在晚年将其一杀了之,这是为何呢?秦昭襄王如此做不是自毁长城么?这其中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小细节呢?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1)

战神白起生活的年代正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急速扩张的时代,当时秦昭襄王作为秦国新一任的君主,争霸之心昭然若揭,即位之后除了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外,提拔平民出身为国征战的人才也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而白起就是在这样急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崛起。

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此战白起崭露头角,让世人始料未及的是也就是从此战开始秦国开启了白起个人秀的新时代。以下是白起一生的部分战绩成果: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2)

简单来说白起一生指挥70余次战役,从无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之后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人屠、杀神之名由此而来。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3)

得此开疆拓土的神将,秦国的版图急速扩张,其他几国纷纷避秦国之锋芒,志得意满之下,秦昭襄王更是僭越称帝自居,对秦国而言一统天下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惜这一切美好的局面随着长平之战将相失和而推迟。

白起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本想趁赵还未有准备之机,一举大兵压境灭掉赵国,说干就干兵贵神速,很快白起兵临城下围攻赵国国都邯郸。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秦国国相范雎劝说秦昭襄王让白起退兵,原来从白起取得长平之战胜利伊始,赵国就害怕白起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国都,便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苏代告诉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4)

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不屈居白起之下,范雎以“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为由允许赵国求和,秦昭襄王同意,诏书下达,白起碍于王命,不得不退兵。后来白起得知退兵的前因后果,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5)

同年九月,秦昭襄王再次下令秦军攻打赵国邯郸,此时正赶上白起有病,于是五大夫王陵便率军攻打,可惜一直到第二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都不太顺利,并且在秦国援军的支援下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

听闻白起病愈之后,秦昭襄王便任命白起为将继续攻打赵国,可惜面对君王的任命,白起拒绝了,并且白起还劝说秦昭襄王暂时不要攻打赵国,他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昭襄王哪里听的进去,又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继续攻打邯郸,事情发展果然如白起所料,楚魏两国之军在春申君、信陵君的带领下与赵国一起三国合围秦军,结果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6)

白起听说后,说了一句为自己埋下死亡之祸的话,他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意思是你看你不听完的建议,结果怎么样?失败了吧!秦昭襄王听完,大怒,强令白起出兵,若是白起此时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服个软也许就能免于祸端,可惜白起依旧不服软,他以病重为由不应召。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秦昭襄王下诏赶白起出咸阳城(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白起走到杜邮时,白起的对头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意思是白起对于您的命令有怨言,本就对白起不满的秦昭襄王,此刻更加的暴怒,立马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刎。君命难违,仰天长叹后,白起自杀而死。

白起对秦国统一的贡献(明知白起是秦国神将)(7)

对于这样能征善战的神将,秦昭襄王何尝不知道白起的价值,奈何白起犯了大忌而不自知,他之死原因在于其一功高震主,自古以来对于这样的人物,君王都是又爱又惧,若是白起能如后来的王翦一般,秦昭襄王自是放心任用,奈何白起不懂;其二将相失和,白起与范雎的不和,导致朝堂之上,范雎没少给白起找麻烦,其中白起之死的最后一击就是范雎发动;其三挑战君主权威,秦国攻赵本已失利,白起不但不为君主分忧,反而大肆宣扬,后来更是不从诏,若是不处死白起,其他将领也纷纷效仿,君主权威将丢失殆尽,因此作为君王的秦昭襄王只能将其舍弃,与其说白起之死是被人陷害,倒不如说是白起自己为自己埋下了祸端。

参考资料:《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杜邮春草名关中 千古战将义长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