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偃月探花没事多睡觉,有空就挣钱。这句话仔细一想还真是有道理。因为睡眠足了人就有精气神,有了精气神才能好好挣钱。钱,这个东西有谁不爱?不管是网上装疯卖傻的网红主播,还是工厂里日夜颠倒的流水线操作工,抑或是田间地头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兄弟。都是为了两个字“生计”。

从寂静村野到繁华都市,从西北旷原到东南水乡。到处都有“谋生”的人来来往往,日夜奔走。火车,大巴,高铁,动车一年到头高速运转,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从家乡到外地,从外地再到家乡。

到陌生城市找日结临时工(当天日结没人来)(1)

图文无关,侵删

当然,也有自驾的。这些人中有一小部份是在生活,旅游散心或者体面公出,这些人的心情比较放松,盘算的是到地方吃什么,住什么规格的酒店房间。也有一大部分人是在活着,打工进厂或者四处漂泊,这些人的心情比较复杂,因为劳动强度大工资低,住的是集体宿舍和廉租房。笔者刚才所列出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没有说飞机,就是因为普通劳动人民是较少有机会坐飞机的。

那么刚才说的打工群体,因为平时上班的收入较低,或者不低但是还想多挣钱的,就会把目光瞄向兼职和日结临时工。捡瓶子卖毕竟不太现实,很多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遇到多不好意思。再说捡瓶子岂不是跟很多大爷大妈抢东西吗?兼职也是很少有人可以做,一是厂里面工作时间安排的比较满,通常一天要在车间十一二个小时,下班还要赶紧休息为明天上班做准备。

实在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做兼职,也只有周末会有一天或者两天的休工时间。于是日结临时工成为大多数普通务工者的来外快首选。日结虽然只是劳务中介业务的一个分支,但这块蛋糕不可谓不大。

劳务中介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其以东南沿海最为集中。主要业务是给大中小型各类工厂输送一线正式,非正式长期劳动力,涵盖一些短期月结,周结,日结临时工派遣业务。其中的利润就不用多说了,那是相当丰厚的。因为工厂不愿意零零散散地招工,交给中介比较省心省力省事。一来就一大批,比较好统一安排。很多企业就连正式员工都通过中介,更不要说那些游击性质的订单旺季临时工了;都是能用中介尽量用中介。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被老板授权招募,老板通常是不会过于过问细节的,只要把经费报表拿来审批就好,然后他就只管看生产盈利了。至于你人事是怎么招募的,他不想操心。加之上面也没有下决心整治用工市场,对高税收又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问题的劳务中介机构;大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意。所以,企业人力资源就跟社会劳务中介之间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制度是正经制度,合作关系正经不正经就不清楚了。

今天主要来说说这个中介的日结业务,日结业务包括工厂日结和物流日结两个大项,当然还有零散的工地日结,酒店日结,安保日结,保洁日结等。工价方面,以物流日结和机械厂日结为最高,点对点来算,平价约170-220之间,峰价约200-400甚至更多。以电子厂和酒店工价为最低,点对点来算,平价约130-180之间,峰价约160-210,再高没有了,除非是十分特殊的紧急情况。做日结的群体,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极小部分的本地人。做日结外来务工人员包括一部分有正式工作的和一部分职业日结。

到陌生城市找日结临时工(当天日结没人来)(2)

图文无关,侵删

谈到这个职业日结,很多人都不怎么待见,原因有三,一是这些人居无定所,懒惰懈怠,浑浑噩噩。二是这些人始终是一个治安隐患。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人的长期存在,势必会阻碍日结工价的整体提升。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整天没事就在中介的门口或者房间内扎堆,围着中介负责人让找好干又划算的工作。一般没等中介老板往大群里发用工信息,这些人就已经把信息给截取了。比如这个厂要十个人,一人给中介三百,中介一看人够了,这些人还着急巴火地争着去。好吧,一人给一百五。上车走吧。这就把那些下班来看或者放假来看有没有合适日结做的人给坑苦了。要么就是人够了,要么就是人不够但是工价奇低,根本就划不来。

你不做可以,原路返回好了;反正指望中介给加钱是不可能的。他又不是慈善机构,更没有收到上面的明文规定日结工价要跟着消费水平挂钩,与时俱进什么的。他才不管你呢,2017年的时候电子厂一天是150元,2022年他还可以给你一天150元,甚至有时候可以给你140元。

还有一部分长期日结群体就是一些进工厂因为体检过不了的或者年纪超标了的,想进厂没办法进的人,他们也是阻挡工价上涨的一大绊脚石。一个厂180一天,年轻人不愿意去的,他愿意去。而且下班回来还表现得很开心,活很好干,明天还去。结果第二天就会发现同样的厂同样的工作变成170一天了,第三天160一天。如果你觉得工价低了,工厂就会适当降低劳动强度和产量,或者管理放松一些,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跟中介签了合同的,他们只管给中介人头费等着领人,人来了,哪怕中介给你一百一天,但是厂里的规矩什么的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中介给你多少钱,只要你肯来,那就要全面遵守这个厂的一切纪律和产能要求。中途受不了或者跟领导顶嘴一毛钱没有了,不管多远的路,自己走回去。

中介在每个大型工厂甚至一些小厂都派有驻厂,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安排派遣过来的劳务工与用工单位完成无缝对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随时随地查看这些劳务工在车间的工作表现和手头工作的强度大小,环境好坏。如果看你的工作环境舒适,劳动强度小,上班好混,那好了,就等着降价吧。不管用工单位给他多少钱一个人,只要看你的工作好做,放心好了,绝对会降。一些下苦力的岗位和环境恶劣的车间,会适应加一二十块钱。

日结说白了就是中介和求职者各取所需,求职者放弃正式工拥有的五险一金和福利,去做劳动强度大和比较脏的工作,早上五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多回去。为的就是一个下班就给钱,灵活性强。中介也能从每个人身上盘剥一些利润下来。何乐而不为?

普通的小中介门面铺是无权进行擅自调价的,他们都隶属于一家大的劳务公司。由总公司进行市场考察之后,定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价格。然后再分发信息到各个中介大群,再由每个小中介负责人在自家的群里发布当天的用工需求。不同劳务公司之间的中介工价不会超过二十元的差价。

他们非常团结,共赢共利,快乐地收割着韭菜。就跟天下网红是一家,在直播间收割冤大头的礼物是一样的规则。如果中介各自为战,存在价格竞争,那对于劳动者来讲兴许还会好一点,同样一个厂,这家给180一天,那家就给190一天,另一家就给到200一天,这样大家可以择高而选,多好。可惜,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设想。凡是利益,必有资本,凡有资本,必有霸权,凡有霸权,必有天堂伞。他们吃肉,你只能喝水,汤都没有一口。

我们经常在新闻频道可以看到,某年某月某日某区取缔查处了几家黑中介,关停了哪家劳务公司云云。那有三种可能,被频繁举报找背锅侠了,出复杂的纠纷了,漏税了。无他。至于说,是不是工价太低被查了,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工价,他就觉得没少给你了。还要啥自行车?

到陌生城市找日结临时工(当天日结没人来)(3)

图文无关,侵删

有时候不免打雷下雨,天气糟糕,周一到周五正式工都去上班了,中介也会出现交人短缺的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比较少,但还是会出现,人家厂里八点上班,眼瞅就要七点六十了,要二十个人,这才来了十三个,还差七个。怎么办?违约要被用人单位扣款,中介负责人一咬牙,加钱!每个人加二十,快发信息。

于是大群里的信息就出现了,某某厂,坐车二十分钟,数控CNC操作工,非流水线作业,没有重体力,小厂管理松,手机香烟槟榔可带,自由人性化,可坐可站,点对点180没人来,改成点对点200!原来说自己到达厂区的优先,没人来?这句话改成全部车接车送!这样一改,不出五分钟,各路大神纷纷出动,分赴中介集合,呼呼拉拉一会工夫,人就够了。

这就是区区二十元的力量,我们平时看不起的二十元在关键时刻的力量。想想好心酸,又好无奈。有人说这二十块一开始就加上去不就好了,那你太不了解中介了。不到千钧一发之际,你想让他多出一块钱都是不可能的,要注意,他们是和工厂主的立场原则高度一致,那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什么是最大化?就是并不是说赚的差不多就行了,也不是利润可观就行了,而是让利润最大化。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见好就收就个词,只有唯利是图,变相压榨。以你下班之后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来判断第二天的工价定位。

总得来说日结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务工人员的欢迎,也解决了不少民工朋友的日常开支难题,帮助了推进了很多人的挣钱进程。也算是有利有弊吧。

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个事物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人性化短板。从哲学角度来说,存在即合理,法不禁止即正常;毕竟是自主选择项目,属于你情我愿的前提,套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你不干,自然有人会去干。

从底层角度来看,日结工作发布的信息,有时候看起来是分外心情沉重,感觉自己就是台工作机器一般,却又无力去改变什么,任由日出日落,年复一年。徘徊在漂泊的浪潮里,游走在撑不着饿不死的生存线。从高层角度来看,只要不闹出太大的乱子,保障税收,保证了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就不会去专项整治。【完】大家平时有去做过日结吗?对此有何看法和感触,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探讨!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本文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